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215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式蓄热装置的组成结构、运行原理以及连接方式,确定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分布式蓄热装置模型;其次,确定供能设备、城市电力网络和含有介质温度传输延时特性的城市热力网络模型;最后,结合设备投资和系统运行两方面,采用双层优化的方法建立面向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模型,上层以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综合年化总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分布式蓄热设备配置方案进行优化配置,下层以典型日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典型日内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为应用场景,以分布式蓄热装置为研究对象,统筹考虑运行成本与投资成本建立起来的,采用本方法在进行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时,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年化总成本最小。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年化总成本最小。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年化总成本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中的综合能源系统设备规划、优化运行领域域,特别是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社会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能源系统逐渐成为学界广泛认同的发展方向。其中,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可以通过电热两种能源系统间的协调优化,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是建设绿色、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分布式蓄热装置具有运行灵活、投资成本小、建设周期短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热力节点辅助综合能源网络有序运行,对于提升热电耦合环节的调节灵活性,进一步增强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合理配置分布式蓄热装置,对于优化投资成本、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
[0004]根据现有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和城市供能实际情况,将介质温度特性引入分布式蓄热装置与城市热力网络模型,构建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模型,并提出适用于典型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方法。
[0005]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该方法从蓄热装置的内部结构入手,分析水蓄热装置、电加热相变蓄热两种典型分布式蓄热装置的设备结构、接入网络的连接方式与蓄热/放热过程中的介质流动。在此基础上,结合蓄热装置自身热阻特性与外部热网供热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蓄热装置自身热阻特性与外部热网供热温度变化,给出了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分布式蓄热装置模型。然后,针对热源供、回水温度,换热站供、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考虑温度传输延时效应的城市热力网络模型。引入热网温度传输延时特性和分布式蓄热装置介质温度特性,提出了一种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以系统综合年化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在满足配置约束的前提下,对蓄热装置的配置节点、蓄热容量、换热器容量和电加热器功率进行选择。下层模型以典型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在满足设备运行约束的前提下,对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出力、蓄热装置的蓄热和放热功率、风电功率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确定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分布式蓄热装置模型;
[0008]步骤S2:确定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0009]步骤S3:建立面向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蓄热装置双层优化配置模型;
[0010]步骤S4:输入城市电力系统参数、城市热力系统参数以及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设备参数,经济性参数;
[0011]步骤S5:求解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得到使得年化综合总成本最小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方案,以及此时的各类供能设备运行计划。
[0012]步骤S1中,分布式蓄热装置自身蓄热介质可以通过与流入/流出换热站的传热介质进行热力交换,对换热站供热量进行调节。水蓄热和相变蓄热是最为常见的分布式蓄热装置,电加热相变蓄热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蓄热技术,基于两种蓄热装置的内部结构、连接方式以及换热过程,分析了水蓄热与电加热

相变蓄热两种分布式蓄热装置的热交换规律,给出了考虑介质温度的分布式蓄热装置模型。步骤包括:
[0013]步骤S11:确定水蓄热装置的模型;
[0014]步骤S12:确定电加热相变蓄热的模型。
[0015]所述步骤S11中,
[0016]对于任意时刻,对于水蓄热装置的热交换过程,有以下热功率平衡关系:
[0017][0018]其中,H
NET
、H
WTES
、H
HEX
分别表示热网传热介质释放的热功率,水蓄热装置存储的热功率,水蓄热换热器在一、二次侧交换的热功率;m
NET
、m
WTES
分别表示热网和水蓄热装置流入的换热介质的质流量;T
sNET
、表示热网在水蓄热换热器入口、出口的换热介质温度;表示热网传热介质和水蓄热装置蓄热介质的比热容;ΔT
d
、ΔT
x
分别为水蓄热换热器进出口处换热介质的温度差;分别为蓄水箱高温层和低温层的温度。
[0019]对于大部分采用逆流换热的分布式水蓄热换热器,有以下关系成立:
[0020][0021][0022][0023][0024][0025]其中,KF

为水蓄热换热器的传热容量,为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的乘积;为一级热网供水网络流入换热站的介质温度。对于分布式蓄热优化配置问题来说,可选取额定传热系数作为公式(3)的计算参数,此时公式(3)可转化为如下公式:
[0026][0027]其中,KF
1WTES
为水蓄热装置蓄热所用的换热器的设计传热容量,为额定传热系数与总传热面积的乘积。
[0028]根据公式(1)

(7)的换热过程,可以推导出水蓄热装置蓄热功率与换热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蓄热装置蓄热阶段的热阻系数与热网流入换热器一次侧质流量的关系,再结合不同时刻t与不同节点位置i的,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0029][0030][0031]其中,表示在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功率,表示在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换热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蓄水箱高温层、低温层的温度,表示在t时刻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阶段的热阻系数,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所用的换热器传热容量,表示一级热网在t时刻流入第i个节点的换热介质的质流量,Γ
WTES
表示系统中所有水蓄热装置的配置节点集合,Γ
t
表示运行时间间隔t的编号集合。同时,流入换热器的质流量由相关阀门与水泵控制,其最大不能超过一级热网流入水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
[0032][0033]同理,t时刻配置在第i个换热站的水蓄热装置放热功率与换热站二级热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蓄热装置放热热阻系数与二级热网流入放热换热器二次侧质流量的表达式如下:
[0034][0035][0036]同时,流入换热器的质流量最大不能超过二级热网流入水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质流量
[0037]对于水蓄热装置还需要需要满足内部能量变化与交换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具体如下:
[0038][0039][0040][0041]其中,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的蓄热容量,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密度,V
iWTES
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罐内部容积,表示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对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分布式蓄热装置进行建模,在结合城市热力网络温度传输延时特性的基础上,对分布式蓄热装置进行优化配置,其系统包括城市电力网络、城市热力网络以及城市电热综合能源供能设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分布式蓄热装置模型;步骤S2:确定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步骤S3:建立面向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蓄热装置双层优化配置模型;步骤S4:输入城市电力系统参数、城市热力系统参数以及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设备参数,经济性参数;步骤S5:求解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得到使得年化综合总成本最小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装置配置方案,以及此时的各类供能设备运行计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确定水蓄热装置的模型;步骤S12:确定电加热相变蓄热的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确定水蓄热装置的模型为:对于任意时刻,对于水蓄热装置的热交换过程,有以下热功率平衡关系:其中,H
NET
、H
WTES
、H
HEX
分别表示热网传热介质释放的热功率,水蓄热装置存储的热功率,水蓄热换热器在一、二次侧交换的热功率;m
NET
、m
WTES
分别表示热网和水蓄热装置流入的换热介质的质流量;T
sNET
、T
rNET
表示热网在水蓄热换热器入口、出口的换热介质温度;表示热网传热介质和水蓄热装置蓄热介质的比热容;ΔT
d
、ΔT
x
分别为水蓄热换热器进出口处换热介质的温度差;分别为蓄水箱高温层和低温层的温度。在水蓄热装置蓄热阶段,对于大部分采用逆流换热的分布式水蓄热换热器,有以下关系成立:系成立:系成立:
其中,KF

为水蓄热换热器的传热容量,为传热系数与传热面积的乘积;为一级热网供水网络流入换热站的介质温度。对于分布式蓄热装置的优化配置问题来说,可选取额定传热系数作为公式(3)的计算参数,此时公式(3)可转化为如下公式:其中,为水蓄热装置蓄热所用的换热器的设计传热容量,为额定传热系数与总传热面积的乘积。根据公式(1)

(7)的换热过程,可以推导出水蓄热装置蓄热功率与换热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在不同时刻t与不同节点位置i的对应关系,以及水蓄热装置蓄热阶段的热阻系数与热网流入换热器一次侧质流量的关系,可以得到下式:热网流入换热器一次侧质流量的关系,可以得到下式:其中,表示在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功率,表示在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换热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蓄水箱高温层、低温层的温度,表示在t时刻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阶段的热阻系数,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蓄热所用的换热器传热容量,表示一级热网在t时刻流入第i个节点的换热介质的质流量,Γ
WTES
表示系统中所有水蓄热装置的配置节点集合,Γ
t
表示运行时间间隔t的编号集合。同时,流入换热器的质流量由相关阀门与水泵控制,其最大不能超过一级热网流入水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控制,其最大不能超过一级热网流入水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同理,t时刻配置在第i个换热站的水蓄热装置放热功率与换热站二级热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蓄热装置放热热阻系数与二级热网流入放热换热器二次侧质流量的表达式如下:式如下:同时,流入换热器的质流量最大不能超过二级热网流入水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
对于水蓄热装置还需要需要满足内部能量变化与交换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具体如下:下:下:其中,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的蓄热容量,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密度,V
iWTES
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罐内部容积,表示第i个节点水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比热容,表示在t+1、t时刻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实际蓄热量,Δt为单位时间间隔,分别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水蓄热装置实际蓄热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式(8)

(16)为考虑介质温度特性的水蓄热装置模型。步骤S12中,确定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模型,需要考虑分布式蓄热装置介质传热、放热过程中的温度特性:对于任意时刻,对于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放热过程,有以下热功率平衡关系:其中,H
EHPHTES
表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存储的热功率;m
EHPHTES
表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流入的换热介质的质流量;表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蓄热介质的比热容;分别为电加热相变蓄热流入、流出换热器的介质温度,此时与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基本一致。对于大部分采用逆流换热的分布式电加热相变蓄热换热器,有以下关系成立:对于大部分采用逆流换热的分布式电加热相变蓄热换热器,有以下关系成立:ΔT
d
=T
PHTES

T
sNET
ꢀꢀꢀꢀꢀꢀ
(20)(20)其中,T
PHTES
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相变温度,表示二级热网回水网络流入换热
站的介质温度。对于分布式蓄热装置的优化配置问题来说,可选取额定传热系数作为公式(19)的计算参数,此时公式(19)可转化为如下公式:其中,表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所用的换热器设计传热容量。根据公式(17)

(23)的换热过程,可以推导出在时刻t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功率与节点二级热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的热阻系数与进入放热换热器二次侧质流量的表达式:系数与进入放热换热器二次侧质流量的表达式:其中,表示在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功率,表示在t时刻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阶段的热阻系数,为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放热所用的换热器传热容量,表示在t时刻配置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的内部循环介质的质流量。同时,流入换热器的质流量最大不能超过二级热网流入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所在换热站的质流量:在蓄热过程中,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不再经过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而是通过电加热器进行蓄热。时刻t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蓄热功率与电加热设备的加热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表示: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表示:其中,表示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在时刻t在第i个节点的蓄热功率,表示电加热器在时刻t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功率,表示电加热器的电转热效率,表示电加热器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额定电功率,Γ
EH

PHTES
表示系统中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配置节点集合。对于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还需要需要满足内部能量变化与交换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具体如下:具体如下:
其中,表示配置在第i个节点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容量,表示第i个节点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密度,V
iEH

PHTES
表示第i个节点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箱内部容积,表示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介质相变潜热,表示在t+1、t时刻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实际蓄热量,分别表示在第i个节点的电加热相变蓄热装置实际蓄热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式(24)

(31)为考虑介质温度的电加热相变蓄热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建立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设备模型;步骤S22:建立城市热力网络模型;步骤S23:建立城市电力网络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式蓄热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城市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设备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1:建立热电联产机组模型;步骤S212:建立火力发电机组模型;步骤S213:建立风力发电机组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考虑介质温度的城市能源系统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炜郭玉松侯恺原凯宋毅孙充勃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