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2062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包括炉壳、烟罩、集水槽和多根电极,烟罩盖合于炉壳开口端,炉壳内壁固附有炉衬,炉衬围绕形成的空间作为炉膛,炉膛上方安装有电极压放装置,电极压放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极,电极穿过烟罩后伸入炉膛内,电极上还缠绕有导电圈,导电圈与饶性导电缆、汇流排、短网、直流电源装置依次串联连接,集水槽通过分水器连接有多根水冷管,水冷管贴靠于烟罩表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偶数根电极组成多组回路,通过将冷捣糊进行整体多层多道打结后制成整体捣打层,并将整体捣打层铺设在高铝砖平砌层上,既能防止炉底被击穿,电炉装机容量容易实现扩容,解决了阳极损耗过快的问题,提高了节能效果。提高了节能效果。提高了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热炉
,尤其是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矿石为主要原料的冶炼电炉统称为矿热炉。矿热炉广泛用于铁合金、电石、黄磷、刚玉、熔渣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生产。铁合金生产用的矿热炉普遍为交流埋弧矿热炉,电极形式为三根电极呈正三角形分布。尽管交流埋弧矿热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操作容易、故障率相对较低。但本专利技术认为:交流埋弧矿热炉仍然存在以下缺点:电磁感应现象,涡流损耗,感抗及噪音高,电炉功率因数低;存在集肤效应导致电能损耗,即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体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结果使导体的电阻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壳(1)、烟罩(2)、集水槽(3)和多根电极(4),所述炉壳(1)上端开口,所述烟罩(2)盖合于所述炉壳(1)开口端,所述炉壳(1)内壁固附有炉衬(5),所述炉衬(5)围绕形成的空间作为炉膛(6),所述炉膛(6)上方安装有电极压放装置(15),所述电极压放装置(15)输出端通过多根首尾相连的电极柱把持筒(16)与所述电极(4)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极(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烟罩(2)后伸入所述炉膛(6)内,所述电极(4)上还缠绕有导电圈(7),所述导电圈(7)与饶性导电缆(8)、汇流排(9)、短网(10)、直流电源装置(1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集水槽(3)通过分水器(12)连接有多根水冷管(13),所述水冷管(13)贴靠于所述烟罩(2)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6)为圆柱体形或长方体形,圆柱体外径或长方体边长不小于所述电极(4)外径的6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多回路直流电极矿热炉系统还包括升降平台(14),所述电极柱把持筒(16)通过导向装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江萍杜昌红罗胜龙陈定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源锰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