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90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4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包括坡体、植被层、排水灌溉机构和用于辅助排水灌溉机构浇灌植被层的抽水灌溉机构,植被层铺满固定于坡体表面,排水灌溉机构铺设固定于植被层上;排水灌溉机构包括排水管和数个灌溉管,排水管沿坡体倾斜的长度走向铺设固定在植被层上,且排水管端面分别与地面排水系统和河道连通,数个灌溉管分别位于排水管两侧且与排水管固定连通,且灌溉管均贯穿所靠近的植被层,灌溉管上开设有数个灌溉孔,灌溉孔沿灌溉管长度走向等距设置,本申请具有使坡体的上层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保证护坡稳定的效果。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保证护坡稳定的效果。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保证护坡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通常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而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对水流进行人为控制,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并可以在此同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而河道的护坡工程,也是水利工程中的一种。护坡指的是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坍塌,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在凹岸修筑的防护建筑物。
[0003]研发人员在研究改进中发现,为防止护坡坡体的水土流失,导致坡体塌落、沉降和倾覆,通常会在坡体上种植植物对坡体进行加固,而由于坡体存在高度差,上层的植被难以吸收河道内的水分,一旦植被枯死,则失去了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会不利于坡体的稳定,存在坡体的上层的植被难以吸收水分导致护坡不稳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使坡体的上层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保证护坡稳定,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包括坡体、植被层、排水灌溉机构和用于辅助排水灌溉机构浇灌植被层的抽水灌溉机构,植被层铺满固定于坡体表面,排水灌溉机构铺设固定于植被层上;排水灌溉机构包括排水管和数个灌溉管,排水管沿坡体倾斜的长度走向铺设固定在植被层上,且排水管端面分别与地面排水系统和河道连通,数个灌溉管分别位于排水管两侧且与排水管固定连通,且灌溉管均贯穿所靠近的植被层,灌溉管上开设有数个灌溉孔,灌溉孔沿灌溉管长度走向等距设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灌溉机构可以在降雨时将收集到的雨水灌溉至植被层内,且排水灌溉机构由上至下设置,使得坡体的上层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得以生长旺盛进而保证护坡稳定。
[0007]可选的,抽水灌溉机构包括抽水泵和抽水管,抽水管固定于植被层上方,抽水管一端与河道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远离河道的端面连通,抽水泵固定于抽水管上,且抽水泵与抽水管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灌溉机构可在非降雨期将河道内的水抽至排水管内,再通过灌溉管灌溉植被层,更大程度得保证了植被层尤其是上层植被层的存活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坡体的稳固。
[0009]可选的,坡体上设置有水位示警机构,水位示警机构包括浮漂、固定杆、连接杆和示警灯,固定杆插嵌于河道内,固定杆上开设有漂浮槽,浮漂滑动卡嵌于漂浮槽内且在水面上漂浮,连接杆滑动于漂浮槽内且与浮漂固定连接,示警灯固定于固定杆上部,当水位上涨
过大时,浮漂可带动连接杆驱动示警灯开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河道内水位会随干旱或湿润期涨落,通常植被层会在干旱期缺水,而灌溉控制机构可随河道内水位涨落从而控制抽水泵抽水向植被层灌溉,减少了人力看护的成本。
[0011]可选的,坡体分为第一夯土层、碎石层和第二夯土层,第一夯土层铺设在坡体最下层,且与所处河道一侧的土体固定连接,碎石层铺满于第一夯土层远离河道底部的侧壁上,第二夯土层铺设于第一夯土层上方,且将碎石层覆盖。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体由第一夯土层、碎石层和第二夯土层组成,这样的组成方式可大大增强坡体的整体强度。
[0013]可选的,坡体上设置有锚固机构,锚固机构包括张拉网和数根锚杆,张拉网铺满第二夯土层表面,锚杆贯穿张拉网后打入第一夯土层中,且使张拉网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机构中,张拉网和数根锚杆的配合,使得坡体更加稳固。
[0015]可选的,坡体上开设有隔断通道,隔断通道位于坡体中部且沿坡体沿河道长度走向设置,隔断通道将坡体分为阶梯状。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断通道将坡体分为阶梯状,使坡体有了二次抗水冲击的能力,同时隔断通道也可在水位不高时作为观景平台使用。
[0017]可选的,坡体上还设置有混凝土网格层,混凝土网格层铺设固定在植被层上且被排水管和隔断通道分割。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网格层在不破坏植被层的情况下,大幅增加了坡体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坡体的抗水冲击性能。
[0019]可选的,混凝土网格层内部开设有数道出水槽,出水槽分别与排水管和灌溉管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灌溉管存在蓄满水且植被层受水过多的情况,此时出水槽可将灌溉管内多余的水导入排水管排至河道内。
[0021]可选的,混凝土网格层上固定有水文观测阶梯,水文观测阶梯的设置方向与排水管的设置方向相同,且被隔断通道分割。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文观测阶梯的设置,方便了水文观测人员在距离相对近的位置观测河道内的水位情况。
[0023]可选的,隔断通道上固定有用于防止行人滑落的防护栏。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排水灌溉机构可以在降雨时将收集到的雨水灌溉至植被层内,且排水灌溉机构由上至下设置,使得坡体的上层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得以生长旺盛进而保证护坡稳定;2.抽水灌溉机构可在非降雨期将河道内的水抽至排水管内,再通过灌溉管灌溉植被层,更大程度得保证了植被层尤其是上层植被层的存活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坡体的稳固。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凸显锚固机构的爆炸图;图3是为凸显排水灌溉机构和抽水灌溉机构的爆炸图;图4是为凸显水位示警机构的爆炸图。
[0026]图中,1、坡体;11、第一夯土层;12、碎石层;13、第二夯土层;14、隔断通道;2、植被层;3、排水灌溉机构;31、排水管;311、受水槽;32、灌溉管;321、灌溉孔;4、抽水灌溉机构;41、抽水泵;42、抽水管;5、水位示警机构;51、固定杆;511、漂浮槽;52、浮漂;53、连接杆;54、示警灯;541、触发开关;6、锚固机构;61、锚杆;62、张拉网;7、混凝土网格层;71、出水槽;8、水文观测阶梯;9、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0029]参考图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包括坡体1、植被层2、排水灌溉机构3和抽水灌溉机构4,本实施例中仅示出其中1段坡体1,且该段坡体1上仅示出1个排水灌溉机构3和抽水灌溉机构4作为示意。植被层2铺满固定于坡体1表面,排水灌溉机构3和抽水灌溉机构4均固定于坡体1上。
[0030]参考图1和图2,坡体1为阶梯状坡,只在坡体1中部分阶,坡体1被分成上下两层,且坡体1上下两层结构均相同。坡体1包括第一夯土层11、碎石层12和第二夯土层13,第一夯土层11位于坡体1最下部,且被夯实后与坡体1所处的河道侧壁土层固定连接,碎石层12均匀铺设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1)、植被层(2)、排水灌溉机构(3)和用于辅助排水灌溉机构(3)浇灌植被层(2)的抽水灌溉机构(4),植被层(2)铺满固定于坡体(1)表面,排水灌溉机构(3)铺设固定于植被层(2)上;排水灌溉机构(3)包括排水管(31)和数个灌溉管(32),排水管(31)沿坡体(1)倾斜的长度走向铺设固定在植被层(2)上,且排水管(31)端面分别与地面排水系统和河道连通,数个灌溉管(32)分别位于排水管(31)两侧且与排水管(31)固定连通,且灌溉管(32)均贯穿所靠近的植被层(2),灌溉管(32)上开设有数个灌溉孔(321),灌溉孔(321)沿灌溉管(32)长度走向等距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灌溉机构(4)包括抽水泵(41)和抽水管(42),抽水管(42)固定于植被层(2)上方,抽水管(42)一端与河道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31)远离河道的端面连通,抽水泵(41)固定于抽水管(42)上,且抽水泵(41)与抽水管(4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上设置有水位示警机构(5),水位示警机构(5)包括浮漂(52)、固定杆(51)、连接杆(53)和示警灯(54),固定杆(51)插嵌于河道内,固定杆(51)上开设有漂浮槽(511),浮漂(52)滑动卡嵌于漂浮槽(511)内且在水面上漂浮,连接杆(53)滑动于漂浮槽(511)内且与浮漂(52)固定连接,示警灯(54)固定于固定杆(51)上部,当水位上涨过大时,浮漂(52)可带动连接杆(53)驱动示警灯(54)开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福谭晓丽高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昊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