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8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涉及储能集装箱领域。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储能电池和地下换热管路,集装箱本体上设有进气接口和排气接口,进气接口连接有进气管路,排气接口连接有排气管路;进气管路与地下换热管路的一端连接,进气管路上设有进气监测装置,进气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体除湿组件,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温度,气体除湿组件用于过滤去除气体中的水分;排气管路与地下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排气管路上设有排气监测装置,排气监测装置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温度,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中是否含有电池漏液或热失控的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电池漏液或热失控的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电池漏液或热失控的气体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集装箱作为电网调频、削峰填谷的重要设备已广泛应用。在储能集装箱的工作过程中,持续发热会出现高温,通常需配备散热和温控装置,以确保安全运行。
[0003]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768804A、申请公布日为2021.05.0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地下水冷却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方法及其温度调节系统,该方法包括内循环降温模式:将恒温水层的地下水抽取后经若干风机盘管后送入热水蓄水池,同时温度调节系统抽取电池舱内的空气,被抽取的舱内空气经内循环风道分别流经各个风机盘管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舱内空气被吹入电池舱实现冷却;当在内循环降温模式下电池舱内温度仍持续高于高温阈值时,温度调节系统切换为外循环降温模式:内循环风道切换成为与外界连通的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道吸入外界空气,外界空气流经各个风机盘管后被吹入电池舱实现冷却。
[0004]现有技术中的利用地下水冷却集装箱系统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其特征是,包括集装箱本体、储能电池和地下换热管路,所述储能电池安装于所述集装箱本体中,所述集装箱本体上设有进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连接有进气管路,所述排气接口连接有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地下换热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进气监测装置,所述进气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体除湿组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温度,所述气体除湿组件用于过滤去除气体中的水分;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地下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排气监测装置,所述排气监测装置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温度,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中是否含有电池漏液或热失控的气体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路靠近所述集装箱本体设有进气风机,所述进气监测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主机,所述第一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主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发出的进气温度信号,并根据进气温度控制所述进气风机的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路靠近所述集装箱本体设有排气风机,所述排气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主机,所述第二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和所述排气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主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排气温度信号,以及接收所述气体传感器发出的气体成分信号,并根据排气温度和气体成分控制所述排气风机的转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温控式储能集装箱,其特征是,所述进气风机的转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进气温度正相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婉妹李明飞陈正鹏饶睦敏陈创庭刘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