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80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双向晶闸管分为A管和B管,其反向并联对称,A管阳极对应B管阴极,A管阴极对应B管阳极,A管和B管通过高阻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已被应用到工程上。MMC换流器由数以千计的功率模块组成,常见的半桥模块如图1所示。如果系统中的某一功率模块失去控制,即IGBT无法触发时,会导致电容电压升高,将引起功率模块内的IGBT发生过压击穿,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换流器烧毁。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功率模块中增加了保护晶闸管。如果功率模块失去控制,模块电容电压升高超过晶闸管的击穿电压,则晶闸管被击穿并形成通路,保护整个换流器的正常工作,这要求该晶闸管的击穿电压偏差范围很小,通常仅为
±
100V。此外,晶闸管在击穿时会产生很大的爆破力,如果爆破点不加以控制,会导致爆破后的管壳碎片飞出破坏整个系统模块,这引起的连锁反应更加危险。因此还必须精确控制爆破点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双向精准击穿旁路晶闸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精准击穿旁路晶闸管,分为A管和B管,其反向并联对称,A管阳极对应B管阴极,A管阴极对应B管阳极,A管和B管通过高阻P

区实现隔离。A管从上往下,对应的B管从下往上,依次设置阴极侧铝层,包括中心门极铝层、放大门极铝层以及阴极铝层,中心门极P+区和阴极N+区,阴极P

区,N

基区,阳极P

区,阳极高浓度P+区和阳极铝层。在阳极P

区与P+区之间,靠近中心线内置了较高浓度的N+区,等效为在A管和B管的阳极侧分别寄生了PNP晶体管。
[0006]所述阴极N+区深度为10~2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
[0007]所述门极P+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
[0008]所述阴极P

区深度为45~14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4
~1
×
10
17
cm
‑3。
[0009]所述阳极P+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
[0010]所述N

基区厚度为200~50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2
~1
×
10
14
cm
‑3。
[0011]所述中心线附近的内置N+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
[0012]上侧A管阴极铝层,中心门极铝层以及B管阳极铝层通过Mo片压接短路,下侧B管阴极铝层,中心门极铝层以及A管阳极铝层通过Mo片压接短路。
[0013]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4]步骤(1)、选用原始的无缺陷、无位错高阻区熔中照单晶硅片作为n

区的衬底材料,所述N

基区厚度为200~50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2
~1
×
10
14
cm
‑3;
[0015]步骤(2)、硅片双面铝杂质预沉积,接着氧化高温推进形成A管阴极和阳极P

区(B管阳极和阴极P

区),深度为45~14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4
~1
×
10
17
cm
‑3。典型的氧化高温
扩散条件为:温度1200~1250℃,时间20~50h。
[0016]步骤(3)、第一次光刻,双面选择性预沉积磷,氧化高温推进形成较高浓度的N+区和中心线附近的内置N+区,阴极N+区深度为10~2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中心线附近的内置N+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典型的氧化高温扩散条件为:温度1100~1200℃,时间5~10h。
[0017]步骤(4)、第二次光刻,双面选择性预沉积高浓度硼,氧化高温推进形成高浓度的P+区和门极P+区,补偿掉步骤(3)的部分内置N+区,所述的P+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门极P+区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典型的氧化高温扩散条件为:温度1100~1200℃,时间1~3h。
[0018]步骤(5)、硅片双面第一次蒸铝并第一次反刻铝,形成中心门极铝层和阴极铝层,随后第二次蒸铝并第二次反刻铝,形成放大门极铝层,接着合金化;典型的合金条件为:温度400~500℃,时间0.5~2h;
[0019]步骤(6)、硅片进行激光割圆,切割成直径为80~130mm的圆片,然后台面造型、腐蚀,形成双负角结构,角度1
°
~3
°
,并涂胶保护,至此形成完整的芯片,完成阻断电压测试。
[0020]本专利技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无论电压加在哪一侧,晶闸管均呈阻断状态。优化的N

基区能够实现精准电压击穿,击穿电压偏差范围
±
100V,且体内寄生PNP晶体管提供击穿后的倍增电流,使击穿后的爆破位置控制在体内中心线附近,具有防爆功能。
[0022]优选的,当A管和B管的中心门极分别施加触发信号时,可以分别实现A管和B管的导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MMC半桥功率模块示意图。
[0024]图2是现有普通双向晶闸管器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6]图4本专利技术结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其特征在于:双向晶闸管分为A管和B管,其反向并联对称,A管阳极对应B管阴极,A管阴极对应B管阳极,A管和B管通过高阻P

区(18和38)实现隔离;A管从上往下,对应的B管从下往上,依次设置阴极侧铝层,包括中心门极铝层(11和31)、放大门极铝层(12和32)以及阴极铝层(13和33),中心门极P+区(14和34)和阴极N+区(15和35),阴极P

区(16和40),N

基区(2),阳极P

区(36和20),阳极高浓度P+区(37和17)和阳极铝层(30和10);在阳极P

区(36和20)与P+区(37和17)之间,靠近中心线内置了较高浓度的N+区(39和19),等效为在A管和B管的阳极侧分别寄生了PNP晶体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N+区(15和35)深度为10~2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所述门极P+区(14和34)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所述阴极P

区(16和36)深度为45~14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4
~1
×
10
17
cm
‑3;所述阳极P+区(37和17)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9
~1
×
10
20
cm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

基区(2)厚度为200~500μm,掺杂浓度为5
×
10
12
~1
×
10
14
cm
‑3;所述中心线附近的内置N+区(39和19),深度为5~10μm,掺杂浓度为1
×
10
19
~5
×
10
19
cm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准击穿防爆晶闸管,其特征在于:上侧A管阴极铝层(13),中心门极铝层(11)以及B管阳极铝层(10)通过Mo片压接短路,下侧B管阴极铝层(33),中心门极铝层(31)以及A管阳极铝层(30)通过Mo片压接短路。5.根据权利要求1

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成林郭永忠张磊周竞宇胡雨龙范晓波张歧宁张刚琦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