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170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的容积相对大的技术问题。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包括加长主热咀、中间导流结构以及分热咀,其中,加长主热咀和分热咀分别设置在中间导流结构的上、下两侧且均与中间导流结构相连接,加长主热咀能穿过注塑模具的顶针板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减小倒装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容积。道系统的容积。道系统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
[0003]
技术介绍

[0004]注塑模具有正装和倒装两种结构,有些产品在外观面上不能留下浇口印,因此设计成倒装结构。传统的倒装注塑结构,顶出系统位于热流道系统分流板的下方,热流道系统上的各分热阻长度长,导致热流道系统的流道容积大。
[0005]本申请人发现传统倒装注塑模具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的倒装注塑结构的热流道系统流道容积大,流道里熔融的塑料无法在一个注塑周期里完全打完,剩余的塑料又多加温了一个注塑周期的时间,长时间的加温易造成塑料的化学分解、产生黄纹黑纹的质量异常; (2)、分热咀的感温点在热咀靠近出胶口的位置(头部位置) ,如果热流道系统上的各分热阻长度长,难以得到分热咀靠近导流板的一端(尾部位置)熔融胶料的温度,若增加一组感温部件,会增加制作工艺和成本。
[0006]传统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已很难满足现场生产需求,所以需要对模具结构及热流道系统进行优化创新。
[0007]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的容积相对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包括加长主热咀、中间导流结构以及分热咀,其中,所述加长主热咀和所述分热咀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导流结构的上、下两侧且均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相连接,所述加长主热咀能穿过所述注塑模具的顶针板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加长主热咀包括热咀主体,所述热咀主体为内部中空结构且该所述内部中空结构形成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内的流道相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热咀主体上设置有用以加热所述内部流道内熔融胶料的加热装置。
[0012]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沿所述内部流道的轴线方向绕设在所述热咀主体的外侧面上。
[0013]优选地,所述热咀主体上设置有感温线,所述热咀主体设置有容线槽,所述感温线
设置在所述容线槽内。
[0014]优选地,所述内部流道的进入口通过球面结构与所述热咀主体相连接,所述内部流道的进入口位于所述热咀主体内且所述内部流道与所述热咀主体同轴设置,所述球面结构为球面的一部分。
[0015]优选地,所述热咀主体包括筒体部、座体部以及定位部,所述筒体部、所述座体部以及所述定位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筒体部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及感温线,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中间导流结构且所述座体部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加长主热咀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热咀主体外,所述热咀主体上的加热装置以及感温线的引出端穿过所述套筒上的引线孔。
[0017]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热咀主体的座体部上、另一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热咀主体的卡环将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热咀主体上。
[0018]一种倒装注塑模具,包括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0019]优选地,所述倒装注塑模具包括固定板、顶针板、气缸板、热流通板以及定模板,所述固定板、所述顶针板、所述气缸板、所述热流通板以及所述定模板沿所述倒装注塑模具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加长主热咀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顶针板以及所述气缸板,所述中间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热流通板的容纳腔内,所述分热咀穿过所述热流通板并插入所述定模板。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加长主热咀和分热咀分别设置在中间导流结构的上、下两侧且加长主热咀能穿过注塑模具的顶针板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由于加长主热咀的长度增加,相应的各分热阻的长度减小,进而使得热流道系统的容积减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的容积相对大的技术问题。
[0021]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传统倒装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传统倒装注塑模具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B

B向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装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装注塑模具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A

A向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长主热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咀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10是图9的C

C向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咀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热丝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感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加长主热咀;11

内部流道;12

热咀主体;121

容线槽;122

筒体部;123

座体部;124

定位部;13

电热丝;14

感温线;15

球面结构;16

套筒;161

引线孔;2

中间导流结构;3

分热咀;4

顶针板;5

固定板;6

气缸板;7

热流通板;8

定模板;9

垫板;10

动模板;110

入胶主咀;120

方铁;130

卡环。
[0025]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7]参见图1

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包括加长主热咀1、中间导流结构2以及分热咀3,其中,加长主热咀1和分热咀3分别设置在中间导流结构2的上、下两侧且均与中间导流结构2相连接,加长主热咀1能穿过注塑模具的顶针板4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参见图1

图3,为传统的倒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长主热咀(1)、中间导流结构(2)以及分热咀(3) ,其中,所述加长主热咀(1) 和若干所述分热咀(3)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的上、下两侧且均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相连接,所述加长主热咀(1)能穿过所述注塑模具的顶针板(4)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主热咀(1) 包括热咀主体(12) ,所述热咀主体(12)为内部中空结构且该所述内部中空结构形成内部流道(11) ,所述内部流道(11)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内的流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主体(12)上设置有用以加热所述内部流道(11)内熔融胶料的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13) ,所述电热丝(13)沿所述内部流道(11)的轴线方向绕设在所述热咀主体(12)的外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主体(12)上设置有感温线(14) ,所述热咀主体(12)设置有容线槽(121) ,所述感温线(14)设置在所述容线槽(12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流道(11)的进入口通过球面结构(15)与所述热咀主体(12)相连接,所述内部流道(11)的进入口位于所述热咀主体(12)内且所述内部流道(11)与所述热咀主体(12)同轴设置,所述球面结构(15) 为球面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贤谢进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润飞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