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170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的容积相对大的技术问题。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包括加长主热咀、中间导流结构以及分热咀,其中,加长主热咀和分热咀分别设置在中间导流结构的上、下两侧且均与中间导流结构相连接,加长主热咀能穿过注塑模具的顶针板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减小倒装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容积。道系统的容积。道系统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及倒装注塑模具。
[0003]
技术介绍

[0004]注塑模具有正装和倒装两种结构,有些产品在外观面上不能留下浇口印,因此设计成倒装结构。传统的倒装注塑结构,顶出系统位于热流道系统分流板的下方,热流道系统上的各分热阻长度长,导致热流道系统的流道容积大。
[0005]本申请人发现传统倒装注塑模具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的倒装注塑结构的热流道系统流道容积大,流道里熔融的塑料无法在一个注塑周期里完全打完,剩余的塑料又多加温了一个注塑周期的时间,长时间的加温易造成塑料的化学分解、产生黄纹黑纹的质量异常; (2)、分热咀的感温点在热咀靠近出胶口的位置(头部位置) ,如果热流道系统上的各分热阻长度长,难以得到分热咀靠近导流板的一端(尾部位置)熔融胶料的温度,若增加一组感温部件,会增加制作工艺和成本。
[0006]传统的倒装注塑结构热流道系统,已很难满足现场生产需求,所以需要对模具结构及热流道系统进行优化创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长主热咀(1)、中间导流结构(2)以及分热咀(3) ,其中,所述加长主热咀(1) 和若干所述分热咀(3)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的上、下两侧且均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相连接,所述加长主热咀(1)能穿过所述注塑模具的顶针板(4)与注塑机射咀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主热咀(1) 包括热咀主体(12) ,所述热咀主体(12)为内部中空结构且该所述内部中空结构形成内部流道(11) ,所述内部流道(11)与所述中间导流结构(2)内的流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主体(12)上设置有用以加热所述内部流道(11)内熔融胶料的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13) ,所述电热丝(13)沿所述内部流道(11)的轴线方向绕设在所述热咀主体(12)的外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主体(12)上设置有感温线(14) ,所述热咀主体(12)设置有容线槽(121) ,所述感温线(14)设置在所述容线槽(12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流道(11)的进入口通过球面结构(15)与所述热咀主体(12)相连接,所述内部流道(11)的进入口位于所述热咀主体(12)内且所述内部流道(11)与所述热咀主体(12)同轴设置,所述球面结构(15) 为球面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贤谢进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润飞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