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63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头,其包括一内套、多个固定于该内套上的电源端子、一外壳和一挡板,外壳套设于内套上,外壳为桶状结构,外壳上开设有与电源端子数目相同的外壳插孔,外壳与所述挡板融接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插头通过外壳套设于内套上,再将外壳与挡板融接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内套稳定地固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外壳存有瑕疵,也可重新更换外壳(将新的外壳重新与挡板融接固定即可),如此可避免整个电源插头的报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插头一般具有一内套,内套上固定有多个电源端子,内套及 电源端子以嵌件方式固定于注射成型的耐热绝缘的外壳上。然而,上述电源插头在模具中注射成型包覆内套和电源端子的外壳时, 内套在模具中必须精确定位,定位不精确将会使外壳出现瑕疵,从而造成整个电源插头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生产过程 中更换带有瑕疵的外壳的电源插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源插头包括一内套、多个固定 于该内套上的电源端子、 一外壳和一挡板,外壳套设于内套上,外壳为桶状 结构,外壳上开设有与电源端子数目相同的外壳插孔,外壳与所述挡板融接 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如上所述,本技术电源插头通过 外壳套设于内套上,再将外壳与挡板融接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内套稳定地固 定,与内套在模具中注射成型外壳的现有技术相比,可避免内套在模具中定 位不精确而造成的外壳瑕疵;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外壳存有瑕疵,也可重 新更换外壳(以新的外壳重新与挡板融接固定即可),如此可避免整个电源 插头的报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源插头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火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零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电源插头的地线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l所示电源插头在外壳与内套、挡板组装前的立体图,其中内 套的上盖、下盖已完成组装,火线端子、零线端子、地线端子已组装于下盖上。其中,附图标记说明3如下电源插头ioo内套IO下盖ll下盖本体lll主槽U2固定槽113端子槽114 、恩站11 a凸块115 夂il5 117/W^fe/L丄丄t) 卡合槽118丄丄/ 上盖12盖合部121容置槽122滑轨槽123卡合板124前面板125上盖插孔126火线端子21火线端子颈部211零线端子22零线端子颈部221地线端子23地线端子颈部231基板24接触板25插槽251导引部26夹线部27外壳30顶板31斜板32侧板33底板34外壳面板35外壳插孔351收纳槽36挡板40凹槽41穿孔42融接标识条43 尾体50 线材51 塑胶体5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 下举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电源插头100包括一内套10、三个装设于 该内套10上的电源端子、 一套设于该内套10上的外壳30、 一与该外壳30 融接固定的挡板40及一与该挡板40融接固定的尾体50。内套10具有一下 盖11及一滑装在该下盖11上的上盖12。再参照图2,下盖ll具有一大致呈长方体状的下盖本体lll。下盖本体 11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开设有一延伸至下盖本体111前表面的主 槽112,下盖本体111上表面于主槽112的后槽壁上开设有一前后贯穿的固 定槽113,该固定槽113与主槽112构成一端子槽114。下盖本体111的上 表面的中部及后表面的中部分别向外凸伸形成有一连为一体的凸块115。凸 块115的上表面向下也开设有一端子槽114,该端子槽114包括一从凸块115 的上表面向下开设的延伸至下盖本体111上部的主槽112及一从凸块115的 上表面于该主槽112的后槽壁上开设的前后贯穿的固定槽113。凸块115的 左、右两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一前后延伸的滑轨116。下盖本体lll的左、 右两侧边分别向上凸伸有一条板117,从而两条板117与凸块115之间分别 形成有一卡合槽118。参照图2和图3,上盖12具有一大致呈长方体状的盖合部121。盖合部 121的下底面向上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并延伸至盖合部121后表面的容置槽 122。容置槽122的左、右两侧槽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与该容置槽122连通的 滑轨槽123。盖合部12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向外凸伸有一由上至下从内向 外倾斜的卡合板124,卡合板124的底面与盖合部121的底面平齐。盖合部 121和两卡合板124的前端连接有一前面板125。前面板125上幵设有三个 上盖插孔126,前面板125中间的上盖插孔126与容置槽122连通。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三个电源端子分别为一火线端子21、 一 零线端子22及一地线端子23。火线端子21具有一长板状的基板24,基板24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向下向内延伸有一接触板25,两接触板25之间形成 有一插槽251,以供相对接的电源插座的端子插置。基板24左侧的接触板 25的前端处向左前方延伸有一导引部26,基板24右侧的接触板25的前端 处向右前方也延伸有一导引部26。基板24的后端向后延伸再向左延伸形成 有一火线端子颈部211。火线端子颈部211的后端连接有一呈倒"U"形的 夹线部27。零线端子22、地线端子23与火线端子21基本相同,都具有一 基板24、两接触板25、 一插槽251、两导引部26及一夹线部27,不同之处 在于零线端子22的基板24的后端向后延伸再向右延伸形成有一零线端子 颈部221,该零线端子颈部221的后端连接夹线部27;地线端子23的基板 24的后端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地线端子颈部231,该地线端子 颈部231的后端连接夹线部27。参照图2和图4,外壳30大致呈桶状,其具有一矩形板状的顶板31, 顶板3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向下并向外倾斜延伸有一斜板32,斜板32的下 侧边向下延伸有一侧板33,两侧板33的下侧边彼此相对延伸形成有连为一 体的一底板34。底板34、两侧板33、两斜板32与顶板31的前端连接有一 外壳面板35,外壳面板35上开设有三个与上盖12的三个上盖插孔126 —一 对应的外壳插孔351。外壳面板35与底板34、两侧板33、两斜板32、顶板 31围成一收纳槽36。再参照图2,挡板40大致呈凸五边形板状,其上边缘与左、右两侧边大 致呈垂直连接,两下边缘呈钝角设置,挡板40的这种形状设置具有防呆效 果。挡板40前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一凹槽41,凹槽41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前后 贯穿的圆形的穿孔42,凹槽41的底壁的周边还凸伸有融接标识条43。再参照图2,尾体50包括线材51及在该线材51 —端的表面上注塑而成 的包覆线材51的塑胶体52。线材51具有一火线(图中未示)、 一零线(图 中未示)及一地线(图中未示)。再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在组装本技术电源插头100时,火 线端子21的夹线部27与尾体50的线材51的火线铆接,零线端子22的夹 线部27与线材51的零线铆接,地线端子23的夹线部27与线材51的地线 铆接。火线端子21的基板24、接触板25、导引部26装设于下盖11的右侧 的端子槽114的主槽112内,火线端子颈部211收纳于该端子槽114的固定槽113内。零线端子22的基板24、接触板25、导引部26装设于下盖11的 左侧的端子槽114的主槽112内,零线端子颈部221收纳于端子槽114的固 定槽113内。地线端子23的基板24、接触板25、导引部26装设于下盖11 的中间的端子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一内套、多个固定于该内套上的电源端子、一外壳和一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套上,该外壳为桶状结构,外壳上开设有与电源端子数目相同的外壳插孔,外壳与所述挡板融接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