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该药剂组合物采用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两种药剂作为主要成分,配以助剂和填料载体,达到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其制备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有效控制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黄瓜瓜蚜(Aphis gossypii)、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是黄瓜重要病虫害,在黄瓜植株上同时发生,混合危害,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0003]黄瓜瓜蚜属半翅目、蚜科。该害虫以成蚜和若蚜在黄瓜叶片背面、嫩梢及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黄瓜叶片卷缩、黄斑或枯黄枯死,甚至生长停滞;瓜蚜为害时排出蜜露,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引发煤污病;同时该害虫也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毒介体,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瓜蚜具有发育历期短、繁殖力高抗药性增长快等特点,防治困难。
[0004]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在黄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菌脓,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瓜条发病,初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污白色菌脓,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黄瓜产量损失50%以上。
[0005]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黄瓜瓜蚜的药剂,一般为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它复配药剂,用于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主要有噻唑锌、噻森铜、氢氧化铜及其它复配药剂。化学药剂长期不科学使用,导致其抗性增强,防治困难。由于生产上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混合危害,研究能够同时对两种靶标对象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对于有效防治两种靶标对象、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保障黄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0006]金龟子绿僵菌,英文通用名为Metarhizium anisopliae,属麦角菌科、绿僵菌属,是一种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金龟子绿僵菌喷施后在黄瓜中无农药残留,对环境无污染,是生产绿色黄瓜产品中害虫防治的首选药剂,可有效提高黄瓜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0007]噻霉酮,英文通用名为Benziothiazolinone,其化学名称为“1,2苯并异噻唑啉
‑3‑
酮”,对细菌性病害特效,是当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高效药剂,同时对真菌性病害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结构式如下:
[0008][0009]目前,由于金龟子绿僵菌通常不宜与一般杀菌剂同时使用,未有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复配用于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人发现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按照特定的比例复配,对防治黄瓜瓜蚜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不会影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效果,所得新型药剂组合物能较好控制在黄瓜上同时发生的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有效组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和噻霉酮,其中,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的重量比为4:1
‑
10:1,优选5:1;金龟子绿僵菌的孢子数为2.25
×
109个/克以上;
[0012]该药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剂和填料载体;
[0013]该组合物中有效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18%;助剂和填料载体按照本领常规技术用量即可。
[0014]最为优选的,该组合物中,有效组分18%,助剂8%,填料载体74%。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助剂为农药常用助剂,优选为2
‑
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拉开粉的复合农用助剂。
[0016]其中2
‑
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起分散剂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起润湿、渗透作用,有利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和作物吸收组合物有效成分;拉开粉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优良的渗透力与润湿性,润湿性也极佳,并具有乳化、扩散和起泡沫性能。2
‑
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三者科学复配使用,可以有效的起到分散、润湿、渗透和悬浮作用,有助于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黄瓜植株对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组合物有效成分被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原菌吸收率越高,对靶标对象杀灭效果越好;组合物有效成分被黄瓜植株吸收率越高,靶标对象在危害过程中被杀灭效果也越高。该助剂能有效提高组合物对靶标对象的防治效果,实现对靶标对象的农药减量化防治,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黄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该助剂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产生。
[0017]优选的,上述复合农用助剂中,按重量计,2
‑
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为5.6:0.96:1.44。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料载体优选为硅藻土,因其吸附性能优良,在农药生产中可广泛使用。
[0019]制备该组合物时,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其通过气流粉碎机混合均匀并粉碎至粒径5~10微米即得。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剂组合物防治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其具体步骤为:将药剂组合物加水混合后喷施,其用量为90
‑
110克/亩,水的用量为60千克/亩。
[0021]金龟子绿僵菌杀虫机理:对瓜蚜侵染过程包括粘附、孢子萌发、穿透虫体、体内发育和致死五个阶段。绿僵菌通过体表或取食作用进入瓜蚜体内并增殖,主要作用于瓜蚜血淋巴免疫系统,使之丧失免疫防御功能,使瓜蚜致死。该药剂具有致病力强,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0022]噻霉酮杀菌机理:一是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二是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该药剂杀病菌彻底,对病害防治效果更好。
[0023]本专利技术中,金龟子绿僵菌和噻霉酮的组合物,由于金龟子绿僵菌和噻霉酮的作用机理不同,两种药剂的复配组合物可同时作用于不同靶标,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对防治黄瓜瓜蚜具有增效作用,同时不影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在黄瓜上同时发生的黄瓜瓜蚜、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但是,在研究中还发现,低于4:1不增效;高于此比例会增效,但是,在10:1比例以上,金龟子绿僵菌能在噻霉酮的作用下有效控制瓜蚜的剂量,要比单独用金龟子绿僵菌的用量稍微低一些,当金龟子绿僵菌剂量定下来以后,根据配比加入的噻霉酮量是很少的,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组分为金龟子绿僵菌和噻霉酮,其中,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的重量比为4:1
‑
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龟子绿僵菌与噻霉酮的重量比为5: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龟子绿僵菌的孢子数为2.25
×
109个/克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剂和填料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盛,陈鹏,周仙红,王秀娟,庄乾营,张纪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