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41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主体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托板组件,且托板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装置,改良后的净化设备,采用内外分离式抽拉结构,其中支撑臂可以带动活动轮以弹簧扣为圆心进行旋转移动,通过支撑臂和活动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抽出的承压平台左端进行支撑作用,由此保持承压平台的水平度,通过空气滤芯组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操作,依次依靠高效滤网、抑菌层和活性炭可以对空气中的有害有机物以及异味、细菌进行过滤处理。行过滤处理。行过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净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日益增多,户外环境中存在各种有害有机物,而车内的空气质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尤其是新车,事实上,一辆乘用车内的污染物除了空气污染和尾气等有害气体,车辆自身的常见有害物就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烯、乙烯醛等,目前空气净化器已成为了不少有新车一族的必选配件,很多车主也会定期的去专业门店进行车内净化处理。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5930145U)公开了一种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空气净化的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车内净化装置,包括网状基层和涂覆层。所述涂覆层附着于所述网状基层的表面。所述涂覆层用于分解或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甲苯、硫化氢、氯苯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在相同尺寸下,网状基层的表面积比平面的表面积大40%以上。所以网状基层上涂覆层的面积就平面上涂覆层的面积增大40%,故净化效率提升40%以上。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车内空气净化装置内外部结构均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明显不足,只能进行简单的空气过滤操作,其净化程度明显欠缺;2、目前较为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大多采用一体式结构,在使用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拆装,当设备长时间使用后难以对内部器件进行清理更换,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主体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托板组件,且托板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装置;
[0005]所述托板组件包括承压平台,所述承压平台的右端下方活动连接有承压轮,所述承压平台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承压平台的前后两端通过弹簧扣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承压平台的左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设备控制箱,且设备控制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交互面板,所述交互面板的上方平行设有把手。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采用组合拼接式构成,且密封胶条分别与主体外壳以及设备控制箱之间贴合。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宽度与承压平台的宽度相同。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高度小于承压平台与主体外壳之间的间距。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臂通过弹簧扣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臂的旋转范围为0

105
°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净化装置由空气引流组件、空气滤芯组件、有机物净化组件组成,且空气引流组件、空气滤芯组件、有机物净化组件之间通过管道构成连通结构。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有机物净化组件内部包括高效滤网、抑菌层、活性炭组成,所述高效滤网、抑菌层、活性炭之间自上而下相互平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组合式的主体外壳便于该设备的拆装操作,其中密封胶条可以提高主体外壳与托板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主体外壳与承压平台之间的宽度相契合,可以对承压平台的水平抽拉过程中进行限位作用,避免承压平台倾斜,限位条与承压平台之间可以同步移动,而限位条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不会与主体外壳的内壁之前发生接触,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刚性摩擦,支撑臂可以带动活动轮以弹簧扣为圆心进行旋转移动,通过支撑臂和活动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抽出的承压平台左端进行支撑作用,由此保持承压平台的水平度。
[0014]本技术中,依靠空气引流组件可以对车内的空气进行持续吸收,保持空气流动的单向性,并且通过空气滤芯组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操作,依次依靠高效滤网、抑菌层和活性炭可以对空气中的有害有机物以及异味、细菌进行过滤处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视抽拉后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体外壳;2、万向轮;3、密封胶条;4、托板组件;401、承压平台;402、承压轮;403、限位条;404、弹簧扣;405、支撑臂;406、活动轮;407、设备控制箱;408、交互面板;409、把手;5、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主体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且主体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3,主体外壳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托板组件4,且托板组件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装置5;
[0021]托板组件4包括承压平台401,承压平台401的右端下方活动连接有承压轮402,承压平台401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03,承压平台401的前后两端通过弹簧扣404连接有支撑臂405,且支撑臂40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轮406,承压平台401的左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设备控制箱407,且设备控制箱40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交互面板408,交互面板408的上方平行设有把手409。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外壳1采用组合拼接式构成,且密封胶条3分别与主体外壳1以及设备控制箱407之间贴合;组合式的主体外壳1便于该设备的拆装操作,其中密封胶条3可以提高主体外壳1与托板组件4之间的密封程度。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外壳1的内部宽度与承压平台401的宽度相同;主体外壳1与承压平台401之间的宽度相契合,可以对承压平台401的水平抽拉过程中进行限位作用,避免承压平台401倾斜。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条403的高度小于承压平台401与主体外壳1之间的间距;限位条403与承压平台401之间可以同步移动,而限位条403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不会与主体外壳1的内壁之前发生接触,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刚性摩擦。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臂405通过弹簧扣404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臂405的旋转范围为0

105
°
;支撑臂405可以带动活动轮406以弹簧扣404为圆心进行旋转移动,通过支撑臂405和活动轮406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抽出的承压平台401左端进行支撑作用,由此保持承压平台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且主体外壳(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3),所述主体外壳(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托板组件(4),且托板组件(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装置(5);所述托板组件(4)包括承压平台(401),所述承压平台(401)的右端下方活动连接有承压轮(402),所述承压平台(401)的中部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03),所述承压平台(401)的前后两端通过弹簧扣(404)连接有支撑臂(405),且支撑臂(40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轮(406),所述承压平台(401)的左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设备控制箱(407),且设备控制箱(40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交互面板(408),所述交互面板(408)的上方平行设有把手(4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车内有害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采用组合拼接式构成,且密封胶条(3)分别与主体外壳(1)以及设备控制箱(407)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泓源新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