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包括烘房,所述烘房下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保温层和加热层,加热层位于保温层下方,所述加热层上部靠近隔板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头端连接蒸汽输送管,尾端连接凝水管,通过蒸汽对烘房加热;所述隔板上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换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取代现有的加热方式,充分利用低压蒸汽为烘房提供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开支,而且通过隔板将烘房分为保温层和隔热层,且隔板上均匀开设换热孔,有利于热气混匀进入保温层,且保温层的空间受到压缩,有利于提高保温层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均衡性,保证对涤纶长丝的烘燥质量。保证对涤纶长丝的烘燥质量。保证对涤纶长丝的烘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长丝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得到的合成纤维,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还有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为了提高涤纶长丝的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干。
[0003]现有的涤纶长丝烘燥设备包括烘房,烘房内设置换热管,换热管内通入导热油,通过导热油传热保证烘房温度进而对涤纶长丝进行干燥。随着生产进行,烘房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现有的烘房结构在满足烘燥要求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产生较大的能耗,而锅炉加热过程不仅产生高压蒸汽为生产供能,同时产生部分低压蒸汽,一般直接排放或供工人使用,但其温度在170
‑
180℃,利用率较低,不仅增大企业开支,而且缺乏资源优化配置,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对现有烘房进一步改造,利用低压蒸汽为烘房提供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低企业开支。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包括烘房,所述烘房下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保温层和加热层,加热层位于保温层下方,所述加热层上部靠近隔板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头端连接蒸汽输送管,尾端连接凝水管,通过蒸汽对烘房加热;所述隔板上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换热孔。
[0006]优选地,所述加热盘管设有若干组,每组加热盘管呈U型,头端和尾端位于烘房外同一侧分别连接蒸汽输送管和凝水管。
[0007]优选地,所述隔板采用不锈钢板,若干隔板拼接构成烘房地板,且隔板下方位于隔板的连接处设有承重梁,隔板与承重梁焊接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换热孔的孔径为1.5
‑
2cm,相邻换热孔的间距为5
‑
7cm。
[0009]优选地,所述烘房四周沿墙角设有隔离架,所述隔离架包括横梁,横梁下方间隔预定距离设有支脚,支脚底端与隔板焊接。
[0010]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既有烘房进行改造,利用隔板将烘房分为加热层和保温层,加热层中设置多组U型加热盘管,通过蒸汽对烘房加热,充分利用低压蒸汽为烘房提供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取代现有的加热方式,降低企业开支;蒸汽在烘房中的行程为一个来回,供热后迅速输出,通过凝水管输出作为清洗热水使用,温度较为合适,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热能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
[0011]另外,通过隔板将烘房分为保温层和隔热层,且隔板上均匀开设换热孔,有利于热气混匀进入保温层,且保温层的空间受到压缩,有利于提高保温层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均衡性,保证对涤纶长丝的烘燥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截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烘房,11、保温层,12、加热层,2、隔板,21、换热孔,3、加热盘管,4、蒸汽输送管,5、凝水管,6、承重梁,7、隔离架,71、横梁,72、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
‑
3所示,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包括烘房1,所述烘房1下部通过隔板2将其分为保温层11和加热层12,加热层12位于保温层11下方,保温层11高度为2m。所述加热层12上部靠近隔板2设有加热盘管3,加热盘管3上设有炽热片,提高散热效果,加热盘管3头端连接蒸汽输送管4,蒸汽输送管4连接锅炉低压蒸汽输出管,加热盘管3内通过蒸汽对烘房1加热,充分利用低压蒸汽为烘房提供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取代现有的加热方式,降低企业开支;加热盘管3尾端连接凝水管5,凝水管5通过水泵将低温蒸汽或冷凝水输出作为清洗热水使用,温度较为合适,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热能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
[0019]优选地,所述隔板2采用不锈钢板,隔板2上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换热孔21,提高加热层12对保温层11的加热效果;若干隔板2拼接构成烘房1地板,便于维修时针对性拆卸隔板2检查,且隔板2下方位于隔板2的连接处设有承重梁6,隔板2与承重梁6焊接固定,通过承重梁6增强隔板2的承重能力,避免隔板2变形,且稳固隔板2之间的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加热盘管3设有若干组,每组加热盘管3呈U型,蒸汽在烘房1中的行程为一个来回,供热后迅速输出,通过凝水管5输出作为清洗热水使用,温度较为合适,且加热盘管3头端和尾端位于烘房1外同一侧分别连接蒸汽输送管4和凝水管5,便于布置蒸汽输送管4和凝水管5,提高设备结构紧凑性。
[0021]优选地,所述换热孔21的孔径为1.5
‑
2cm,相邻换热孔21的间距为5
‑
7cm,有利于热气均匀分散进入保温层11。
[0022]优选地,所述烘房1四周沿墙角设有隔离架7,所述隔离架7包括横梁71,横梁71下方间隔预定距离设有支脚72,支脚72底端与隔板2焊接,通过隔离架7自动隔开涤纶长丝推车和墙面,避免涤纶长丝靠近墙面导致受热不均,影响烘干质量。
[0023]本技术不仅取代现有的加热方式,充分利用低压蒸汽为烘房1提供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开支,而且通过隔板2将烘房1分为保温层11和加热层12,且隔板2上均匀开设换热孔21,有利于热气混匀进入保温层,且保温层11的空间受到压缩,有利于提高保温层11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均衡性,保证对涤纶长丝的烘燥质量。
[00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包括烘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1)下部通过隔板(2)将其分为保温层(11)和加热层(12),加热层(12)位于保温层(11)下方,所述加热层(12)上部靠近隔板(2)设有加热盘管(3),加热盘管(3)头端连接蒸汽输送管(4),尾端连接凝水管(5),通过蒸汽对烘房(1)加热;所述隔板(2)上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换热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3)设有若干组,每组加热盘管(3)呈U型,头端和尾端位于烘房(1)外同一侧分别连接蒸汽输送管(4)和凝水管(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蒸汽余热利用烘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忠,朱卫,王锋,吴荣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