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08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由电子控制器、互感器和基座构成,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通过插接结构相连接,插接结构由插针和插座构成,插针设置于电子控制器底部,插座设置于互感器顶部的连接板上,插座与插针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插接结构设置于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中,通过插接结构将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相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同时,互感器的三组输出线通过连接板的侧面引出,避免了连接导线搭接到发热铜排上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子塑壳断路器,特别是一种用 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技术背景在传统的电子式塑壳断路器中,电子控制器与互感器采用氟塑料导线 连接。互感器用六根氟塑料导线引出,线端设置塑料六芯母插座,同上层 的电子控制器的公插座连接,连接导线的制作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安装, 装配操作繁琐,主要表现为1、工序繁多,人力成本高;2、生产安装、 维修时,电子控制器的盒体很容易挤压连接导线;3、六根导线走线及将 长余线扎捆束帮放置时,须塞挤在互感器和隔弧板之间空隙的地方,由于 此导线下方,有大电流发热铜排,故而电子塑壳断路器在长时间通电时, 特别是在大电流通电时,引线很容易变软老化,或搭接在发热铜排上,留 下安全隐患,并且因控制器采集到的输入信号出错,导致用于电子塑壳断 路器整机误动作,或应该动作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动作,或因导线断裂, 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接收不到脱扣指令,致 使短路瞬时不能及时分断,引起主干电路发生火灾,酿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 感器连接结构,所述的这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 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器与互感器采用氟塑料导线连接结构中 存在的装配操作繁琐、容易引起故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这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由电子控制器、互感器和基座构成,所述的互感器设置在基座内,其中, 所述的互感器的上侧面中设置有插座,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下侧面中设置有插针,电子控制器设置在互感器的上侧面上,所述的插座的位置与插针 的位置相配合,插针插入插座内。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的数量为16个,分两排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是圆芯针。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座中设置有两排圆孔,每排圆孔中均有8个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定位扣,所述的互感器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导向定位边,所述的定位扣和所述的导向定位边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子控制器中设置有编码开关,编码开关的外侧面 上连接有面板旋钮。进一步的,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之间设置有一个连接板,互感器的输 出线从连接板的侧面引出。具体的,本技术中所述的电子控制器、互感器、编码开关和基座 均采用公知技术,有关电子控制器、互感器、编码开关和基座的公知技术 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插接结构将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相连接, 并通过插针和插座进行供电和数据信号的传递,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 互感器的三组输出线通过连接板的侧面引出,避免了连接导线搭接到发热 铜排上的问题。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 将插接结构设置于电子式断路器中,连接电子控制器与互感器,解决了氟 塑料导线连接结构中存在的装配操作繁琐、容易引起故障的技术问题,操 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同时,互感器的输出线通过连接板的侧面引出, 避免了连接导线搭接到发热铜排上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中的电子控制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中的电子控制器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中的互感器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中的互感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电子式塑壳 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由电子控制器1、互感器2和基座构成, 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和所述的互感器2之间设置有供电和数据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和所述的互感器2通过插接结构相连接,所述 的插接结构由插针3和插座4构成,所述的插针3设置于所述的电子控制 器1底部,所述的插座4设置于所述的互感器2顶部的连接板5上,所述 的插座4与所述的插针3相配合,所述的插针3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顶 部的编码开关6电气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3是两排插针,其数量为16针,每排8针, 所述的插针3表面有镀金层。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3的间距为2. 5mm.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针3是圆芯针。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座4是两排圆孔插座,每排8个孔,所述的插座 4的插孔内表面有镀金层。的连接板5电路板的侧面。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底部两侧设置有定位扣8,在所述 的互感器2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导向定位边,所述的定位扣8和所述的导向 定位边9相配合。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由电子控制器、互感器和基座构成,所述的互感器设置在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感器的上侧面中设置有插座,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下侧面中设置有插针,电子控制器设置在互感器的上侧面上,所述的插座的位置与插针的位置相配合,插针插入插座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针的数量为16个,分两排排列。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针之间的间距为2.5m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针是圆芯针。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中设置有两排圆孔,每排圆孔中均有8个圆孔。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定位扣,所述的互感器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导向定位边,所述的定位扣和所述的导向定位边相 配合。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中设置有编码开关,编码开关的外侧 面上连接有面板旋钮。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 构,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之间设置有一个连接板,互感器的 输出线从连接板的侧面引出。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由电子控制器、互感器和基座构成,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通过插接结构相连接,插接结构由插针和插座构成,插针设置于电子控制器底部,插座设置于互感器顶部的连接板上,插座与插针相配合,本技术将插接结构设置于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中,通过插接结构将电子控制器和互感器相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同时,互感器的三组输出线通过连接板的侧面引出,避免了连接导线搭接到发热铜排上的问题。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1167189SQ20082005540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3日专利技术者宋志文, 王永忠, 陈新明 申请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控制器与互感器连接结构,由电子控制器、互感器和基座构成,所述的互感器设置在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感器的上侧面中设置有插座,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下侧面中设置有插针,电子控制器设置在互感器的上侧面上,所述的插座的位置与插针的位置相配合,插针插入插座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宋志文陈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