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86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风扇,包括固定连接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壳、第一外框和第一中心盘,所述第一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一中管和第一肋条,所述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一中管连接,所述第一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壳、第二外框和第二中心盘,所述第二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二中管和第二肋条,所述所述第二外框与所述第二中管连接,所述第二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串联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可以避免单风扇散热效果的不足,也可满足现有服务器对于散热风扇的高静压需求。可满足现有服务器对于散热风扇的高静压需求。可满足现有服务器对于散热风扇的高静压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风扇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服务器内部零件布满,故需要高静压的风扇来对其产生散热效果,以目前的单个风扇无法满足其高静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风扇,结构简单,利用串联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可以避免单风扇散热效果的不足,也可满足现有服务器对于散热风扇的高静压需求。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壳、第一外框和第一中心盘,所述第一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一中管和第一肋条,所述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一中管连接,所述第一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壳、第二外框和第二中心盘,所述第二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二中管和第二肋条,所述所述第二外框与所述第二中管连接,所述第二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的高度比为0.6

1.6。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接触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外侧均设置有安装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出风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中心盘与所述第二中心盘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均为弧形结构并且旋转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出风组件中运行时扇叶转速比为0.8

1.4。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利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的配合使用,即使用了两个风扇来分别达到进风和出风的效果,相较于一般的单风扇可以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以及高静压的需求,同时控制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的高度比以及转速比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进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数据测试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1、进风组件;11、第一固定壳;12、第一外框;13、第一中心盘;14、第
一中管;15、第一肋条;16、插板;17、限位孔;2、出风组件;21、第二固定壳;22、第二外框;23、第二中心盘;24、第二中管;25、第二肋条;26、插槽;27、限位柱;3、安装孔;4、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风扇的一实施例,包括固定连接的进风组件1和出风组件2,进风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壳11、第一外框12和第一中心盘13,第一中心盘13上设置有第一中管14和第一肋条15,第一外框12与第一中管14连接,第一外框12上设置有扇叶4;出风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壳21、第二外框22和第二中心盘23,第二中心盘23上设置有第二中管24和第二肋条25,第二外框22与第二中管24连接,第二外框22上设置有扇叶4;第一固定壳11与第二固定壳21的高度比为0.6

1.6。
[0024]使用时,气流从进风组件1进入,出风组件2吹出,进风组件1与出风组件2中运行时扇叶4转速比为0.6

1.8,从图5可看出,在此范围内,风量和风压均代表了此时风扇的高效
率运作。
[0025]第一固定壳11与第二固定壳21外侧均设置有安装孔3,方便固定本风扇。
[0026]第一固定壳11与第二固定壳21连接,第一固定壳11上设置有插板16和限位孔17,第二固定壳21上设置有插槽26和限位柱27,插板16和插槽26配合使用,限位孔17与限位柱27配合使用,使得进风组件1与出风组件2连接更为稳固,防止使用时本风扇分解导致服务器散热出问题。
[0027]进风组件1与出风组件2对称设置,第一中心盘13与第二中心盘23连接,第一肋条15和第二肋条25均为弧形结构并且旋转方向相反,形成完整风路。
[0028]第一外框12外侧是弧形结构,减小阻力,方便进风。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进风组件和出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壳、第一外框和第一中心盘,所述第一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一中管和第一肋条,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一中管连接,所述第一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壳、第二外框和第二中心盘,所述第二中心盘上设置有第二中管和第二肋条,所述第二外框与所述第二中管连接,所述第二外框上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的高度比为0.6

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上设置有插板和限位孔,所述第二固定壳上设置有插槽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进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隆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