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77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形外壳体,所述框架形外壳体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孔,所述框架形外壳体靠近第一转动孔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孔,上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下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配合,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配合对钢结构工字梁的外部进行加固支撑,因此无须在钢结构工字梁承重较大的位置上去焊接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结构件,相比较焊接结构件,省时省力,安装较为方便,工人在进行安装加固时危险性更小。加固时危险性更小。加固时危险性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日新月异,作为“四新”之一的代表钢结构技术不断发展,大跨度、大高度和大面积的钢结构工程顺应了低碳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钢结构中通常采用工字钢横向拼接的方式作为横梁。
[0003]现有的钢结构工字梁在安装后,为了提高钢结构工字梁的支撑强度,通常会在承重较大的位置的工字梁的侧表面之间焊接上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结构件,但是人工对工字梁上焊接结构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工字梁距离地面之间高度一般超过五米,因此焊接工人在焊接时存在危险性。
[0004]因此,提出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承重较大位置的工字梁之间设置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结构件在安装时费时费力,工人在进行焊接时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包括框架形外壳体,所述框架形外壳体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孔,所述框架形外壳体靠近第一转动孔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孔,上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下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上端的所述第二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下端的所述第二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带轮,所述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带轮,所述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第二传动带轮皮带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轮与第四传动带轮皮带连接,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外夹持板,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外夹持板,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夹持板,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夹持板,所述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的内侧表面与钢结构工字梁接触,所述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的外侧表面与钢结构工字梁接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形外壳体的左端开设有驱动腔体,第一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轮、第三传动带轮和第四传动带轮置于驱动腔体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螺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一类加固螺母,一类加固螺母的内表面与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二类加固螺母,二类加固螺母的内表面与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接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的外形尺寸相同,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的外形尺寸相同,框架形外壳体的内侧两端面之间垂直距离与第一外夹持板的长度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孔的直径与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二转动孔的直径与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直径相适配。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在工字梁安装固定后,将框架形外壳体置于钢结构工字梁的上方,使得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位于钢结构工字梁的外端,使得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位于钢结构工字梁的内端,然后先通过扳手扣合安装在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左端的旋转螺母并顺时针旋转,于是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受力转动,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带动第一传动带轮转动,第一传动带轮带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第二传动带轮带动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转动,从而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开始向着钢结构工字梁的外表面方向移动,当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与钢结构工字梁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后停止转动,同时通过扳手扣合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同理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开始向着钢结构工字梁的内表面方向移动,当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与钢结构工字梁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后停止转动,此时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配合,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配合对钢结构工字梁的外部进行加固支撑,因此无须在钢结构工字梁承重较大的位置上去焊接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结构件,相比较焊接结构件,省时省力,安装较为方便,工人在进行安装加固时危险性更小。
[0019]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螺纹杆,在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上第一螺纹杆,并通过一类加固螺母进行加固连接,在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杆,在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之间螺纹连接上第二螺纹杆,并通过一类加固螺母进行加固连接,使得紧固连接后的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一内夹持板之间的加固连接更加稳定,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之间的加固连接更加稳定,避免了第一外夹持板、第一内夹持板、第二外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仅一端受力而造成另一端加固力不足的问题出现,使得对钢结构工字梁的加固更加稳定可靠。
[0020]3、本技术,通过通过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的外形尺寸相同,使得第一内夹持板和第二内夹持板的外形尺寸相同,框架形外壳体的内侧两端面之间垂直距离与第一外夹持板的长度相同,达到了通过框架形外壳体的内侧表面来对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外夹持板和第二外夹持板的移动更加平稳,磨损更小,通过使得第一转动孔的直径与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直径相适配和第二转动孔的直径与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直径相适配,达到了使得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的转动更加灵活,摩擦阻力更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框架形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加固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结构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框架形外壳体;2、第一转动孔;3、第二转动孔;4、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5、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6、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7、第四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包括框架形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形外壳体(1)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孔(2),所述框架形外壳体(1)靠近第一转动孔(2)的右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孔(3),上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4),下端的所述第一转动孔(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5),上端的所述第二转动孔(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6),下端的所述第二转动孔(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7),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带轮(8),所述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轮(9),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带轮(10),所述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带轮(11),所述第一传动带轮(8)与第二传动带轮(9)皮带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轮(10)与第四传动带轮(11)皮带连接,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4)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5)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外夹持板(12),所述第一不完全双向螺纹杆(4)和第二不完全双向螺纹杆(5)的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外夹持板(13),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6)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内夹持板(14),所述第三不完全双向螺纹杆(6)和第四不完全双向螺纹杆(7)的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夹持板(15),所述第一外夹持板(12)和第二外夹持板(13)的内侧表面与钢结构工字梁(16)接触,所述第一内夹持板(14)和第二内夹持板(15)的外侧表面与钢结构工字梁(1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建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