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039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四通阀、主换热器、单向阀一、储液器、膨胀阀、单向阀二、风冷翘片换热器、常开电磁阀一、常开电磁阀二、卸荷阀、常闭电磁阀一、常闭电磁阀二、热回收侧换热器、单向阀三、单向阀四、风机和单向阀五组成制冷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灵活调节热回量大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热量回收的制冷产品。回收的制冷产品。回收的制冷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制冷
,具体是指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制冷系统热回收技术功能单一,要么是全热回收,要么是余热回收,不能做到可调热回收量,使得热回收技术在制冷产品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灵活调节热回量大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热量回收的制冷产品的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四通阀、主换热器、单向阀一、储液器、膨胀阀、单向阀二、风冷翘片换热器、常开电磁阀一、常开电磁阀二、卸荷阀、常闭电磁阀一、常闭电磁阀二、热回收侧换热器、单向阀三、单向阀四、风机和单向阀五组成制冷循环系统;
[0005]所述压缩机由排气口依次通过四通阀的D口、四通阀的E口、主换热器、储液器、膨胀阀、电子阀、风冷翘片换热器、四通阀的C口、四通阀的S口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形成主换热器的制热循环系统,;
[0006]所述压缩机由排气口依次通过四通阀的D口、四通阀的C口、风冷翘片换热器、储液器、膨胀阀、主热交换器、四通阀的E口、四通阀的S口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形成主换热器的制冷循环系统;
[0007]所述压缩机由排气口依次通过四通阀的D口、四通阀的C口、热回收侧换热器、储液器、主换热器、四通阀的E口、四通阀的S口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形成热回收系统。
[0008]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作用于风冷换热器,所述卸荷阀、常开电磁阀一和常开电磁阀二并联位于四通阀与风冷翘片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所述常闭电磁阀一和常闭电磁阀二并联位于四通阀与热回收侧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一位于主换热器与储液器两连接处之间,所述单向阀二位于电子阀与风冷翘片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五位于风冷翘片换热器与储液器两连接处之间,所述单向阀四位于膨胀阀与主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四通阀与热回收侧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与常闭电磁阀一和常闭电磁阀二并联设有电磁阀六。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3]功能多样,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全热回收或余热回收,可以灵活调节热回收量大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热量回收的制冷产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示意图。
[0015]附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主换热器,4、单向阀一,5、储液器,6、膨胀阀,7、单向阀二,8、风冷翘片换热器,9、常开电磁阀一,10、常开电磁阀二,11、卸荷阀,12、常闭电磁阀一,13、常闭电磁阀二,14、热回收侧换热器,15、单向阀三,16、排气口,17、风机,18、单向阀四,19、吸气口,20、单向阀五,21、单向阀六。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结合图1所示,一种新型全热回收热泵系统,由压缩机1、四通阀2、主换热器3、单向阀一4、储液器5、膨胀阀6、单向阀二7、风冷翅片换热器8、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10、卸荷阀11、常闭电磁阀一12、常闭电磁阀二13、热回收侧换热器14、单向阀三15、排气口16、风机17、单向阀四18、吸气口19和单向阀五20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
[0018]当主换热器3需要进行制热工作时控制方法如下:高温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的排气口16排出,经过四通阀2的D口、四通阀2的E口进入主热交换器3进行冷凝放热,高温气体制冷剂的热量被带走而冷凝变为高压中温液体,高压中温液体制冷剂经过单向阀一4、储液器5,从储液器5出来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6进行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经过膨胀阀6进入风冷翘片换热器8、在风机17作用下和空气进行换热蒸发吸热后变为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经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10、四通阀2的C口、四通阀2的S口、压缩机1的吸气口19回到压缩机1内部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0019]当主换热器3需要进行制冷工作时控制方法如下:高温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的排气口16排出,经过四通阀2的D口、四通阀2的C口、常开电磁阀一9和常开电磁阀二10进入风冷翘片换热器8,在风机17的作用下,高温气体制冷剂冷凝放热变为高压中温液体,高压中温液体制冷剂经过单向阀五20、储液器5中,从储液器5出来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6进行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经单向阀四18进入主热交换器3进行蒸发器吸热变为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经四通阀2的E口、四通阀2的S口、再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9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0020]当主换热器3需要制热回收侧换热器14需要制热时控制方法如下:常闭电磁阀一12上电打开,一部分高温气体制冷剂经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10进入进入风冷换热器8进行冷凝放热后变为高压中温液体制冷剂进入储液器5;另一部分高温气体制冷剂经常闭电磁阀一12进入热回收侧换热器14进行冷凝放热,制冷剂冷凝放热后变为高压中温液体后也进入到储液器5,在储液器5合并后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6进行节流降压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经单向阀四18进入主换热器3进行蒸发器吸热变为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经四通阀的2E口、四通阀2的S口、再经压缩机1的吸气口19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余热回收的制冷循环。这过程中常闭电磁阀二13、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10任何一个配件上电都能加大进入热回收侧换热器14的制冷剂流量;当常闭电磁阀一12、常闭电磁阀二13、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全部上电时所有高温制冷剂全部进入热回收侧换热器14进行换热,即实现全热回收;如果只要1个、2个或3个配件上电时,即为余热回收,所述四通阀与热回收侧换热器两连接处之间与常闭电磁阀一和常
闭电磁阀二并联设有电磁阀六21,起冷媒平衡作用的,停机后制冷剂可以经过单向阀六21回到压缩机1,当主换热器3为高压侧时,运行过程中,热回收侧换热器14内部制冷剂可以回流到压缩机1,防止热回收侧换热器14内部堆积冷媒,确保系统各种运行模式下制冷剂能及时回到压缩机1;
[0021]热回收开启后(即常闭电磁阀一12上电后),升温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间隔时间可设定调节)检测一次设定回收温度T1(可调节)和实时热回收温度T2的差值,差值在小于等于2度(可设定调节)时保持当前电磁阀上电个数,差值在大于2度(可调节)时逐步增加电磁阀上电个数,当检测到实时热回收温度T2大于设定回收温度T1时,一个电磁阀断电,间隔一段时间后如果温度T2继续上升再关闭一个电磁阀,以此类推,始终保证T1

T2的差值在0~2度之间。
[0022]该技术所使用的压缩机1类型包括转子压缩机、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热回收量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压缩机(1)、四通阀(2)、主换热器(3)、单向阀一(4)、储液器(5)、膨胀阀(6)、单向阀二(7)、风冷翘片换热器(8)、常开电磁阀一(9)、常开电磁阀二(10)、卸荷阀(11)、常闭电磁阀一(12)、常闭电磁阀二(13)、热回收侧换热器(14)、单向阀三(15)、单向阀四(18)、风机(17)和单向阀五(20)组成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压缩机(1)由排气口(16)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D口、四通阀(2)的E口、主换热器(3)、储液器(5)、膨胀阀(6)、电子阀、风冷翘片换热器(8)、四通阀(2)的C口、四通阀(2)的S口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19)形成主换热器(3)的制热循环系统;所述压缩机(1)由排气口(16)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D口、四通阀(2)的C口、风冷翘片换热器(8)、储液器(5)、膨胀阀(6)、主热交换器、四通阀(2)的E口、四通阀(2)的S口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19)形成主换热器(3)的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压缩机(1)由排气口(16)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D口、四通阀(2)的C口、热回收侧换热器(14)、储液器(5)、主换热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后明潘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湿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