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33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本体,为一排线承置座及两侧的平台所构成,并由排线承置座延伸形成一对接部;软性排线,是固定于本体的排线承置座上,使软性排线的复数接点定位于对接部上;下金属壳,是组装固定于本体的底面;上金属壳,是对应组装于本体的排线承置座上,与本体共同夹持固定该软性排线,上金属壳并延伸形成至少一接地部,接地部是弯折绕过排线承置座并与下金属壳形成接触,使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之间形成电性导通,藉此,使分别装设于电连接器两面的上、下金属壳之间达到稳定接触,同时简化电连接器整体结构,使易于组装生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有关于一种易于组装生产,且具有稳定接 地传导结构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器与系统主机板之间所使用的讯号传输方式,已大量采用具超高速、低功 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ystem) 作为连接接口,用以连结一软性排线至主机板上。于习知的技术中,如中国台湾申请第 089122884号专利所揭示的一种整体具有传输线的可挠性连接器,其利用一体的金属板可挠 性强化构件同时对应装设于软性排线一侧及连接器模块上,用以提升连接器整体的电子性能 (如阻抗匹配)。而后为便于生产制造,大多将原本一体的金属板分成两部份,分别设置于软 性排线及连接器模块上,于是如何将分别设于软性排线及连接器模块的金属部份做适当的连 结,成为设计要点的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使分别装设于电连接器两面的上、下金属 壳之间可稳定接触,以达到稳定接地导通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电连接器的上、下金属壳的结构设计, 简化电连接器整体结构,使易于组装生产。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为一排线承置座及两侧的平台所构成,并由该排线承置座延伸形成一对接部;    软性排线,是固定于该本体的排线承置座上,使该软性排线的复数接点定位于该对接部上;    下金属壳,是组装固定于该本体的底面;    上金属壳,是对应组装于该本体的排线承置座上,与该本体共同夹持固定该软性排线,该上金属壳并延伸形成至少一接地部,该接地部是弯折绕过该排线承置座并与该下金属壳形成接触,使该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杰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