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23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为多边形。所述加热腔的至少部分腔壁能够挤压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具有一最大内切圆,在所述加热腔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状态,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挤压前的外径。气溶胶产生基质插入到加热管内时会被加热管向内挤压;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挤压变形后,其径向表面到中心的距离减小,从而缩短了热量传导距离,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内的空气被挤压排出,雾化基质的密度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导热效率,改善气溶胶产生基质表心温差大的问题。质表心温差大的问题。质表心温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型雾化装置是一种通过低温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加热雾化材料形成可抽吸气雾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目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方式通常为管式外围加热或中心嵌入加热。其中,管式外围加热是指加热组件围绕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外。现有的采用管式外围加热方式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加热组件通常设计为中空圆管状,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后,气溶胶产生基质横截面的轮廓线所在的圆和加热组件内壁的圆接触重合或相切。该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不足:热量由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外表面向中心传导的距离大,气溶胶产生基质表心温度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热效率高的加热组件及具有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
[0005]所述加热管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为多边形;
[0006]所述加热腔的至少部分腔壁能够挤压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具有一最大内切圆,在所述加热腔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状态,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挤压前的外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为正多边形或莱洛多边形。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多边形或莱洛多边形的每两条相邻的棱边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的棱边数为3

7。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比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挤压前的外径小0.2

2.0m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为3

9m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半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大于2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3

5m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腔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状态,所述气溶胶
产生基质的外壁面和所述加热腔的腔壁之间还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有多个,多个所述气流通道分别位于所述加热腔的每两个棱边的相接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加热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均热膜;所述均热膜在所述加热管的内表面周圈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设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膜、发热丝、发热片或发热网。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膜与所述发热体的高温区在所述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重叠或至少部分重叠。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腔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状态,所述均热膜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雾化基质在所述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重叠或至少部分重叠。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热膜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材料包括铜或银。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表面的红外辐射发热膜。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支撑臂。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加热管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加热管分别单独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和/或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限位的至少一个限位凸台。
[00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0028]实施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溶胶产生基质插入到加热管内时会被加热管沿径向向内挤压;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挤压变形后,其径向表面到中心的距离减小,从而缩短了热量传导距离,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中雾化基质内部的空气被挤压排出,雾化基质的密度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导热效率,改善气溶胶产生基质表心温差大、热传导效率低、预热时间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0]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所示加热组件容纳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0032]图3是图1所示加热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33]图4是图1中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34]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图5所示加热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36]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37]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38]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39]图10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40]图11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加热腔的横截面轮廓线示意图;
[0041]图12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42]图13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14是图13所示加热组件容纳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0044]图15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容纳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16是图15所示加热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46]图17是图15所示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7]图1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8]图19是图18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插入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12);所述加热管(12)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200)的加热腔(120),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为多边形;所述加热腔(120)的至少部分腔壁能够挤压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具有一最大内切圆,在所述加热腔(120)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的状态,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小于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被挤压前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为正多边形或莱洛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或莱洛多边形的每两条相邻的棱边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的棱边数为3

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比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被挤压前的外径小0.2

2.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为3

9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大于2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内切圆的中心到所述加热腔(120)的横截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3

5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腔(120)容纳有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的状态,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200)的外壁面和所述加热腔(120)的腔壁之间还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12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21)有多个,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丕发何丹充邢凤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