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24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床体,床体的顶端设有翻身组件,翻身组件包括调节箱,调节箱安装于床体顶端的一侧,调节箱内部的两侧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床体的外部并连接有把手,螺纹杆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移动块,两个移动块的顶端均铰接有支撑杆并延伸至调节箱的顶部,调节箱的顶端设置有充气床垫,充气床垫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杆相连接,床体顶端靠近把手的一侧连接有气泵,气泵与充气床垫通过导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把手将病人撑起翻身,并通过充气床垫避免病人发生侧翻;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能保证病人能顺利完成翻身动作,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会造成二次伤害。会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肺保护策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一些呼吸道疾病治疗或者外壳手术中经常会用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中也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将患者置于俯卧位,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有效改善通气效果。
[0003]根据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2490505U)所提供的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辅助翻身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抬板和右抬板,所述左抬板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左连接板,所述右抬板上通过轴承连接有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插槽,所述右连接板上则设有与所述插槽对应并数量一致的插板,所述插板可以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左抬板和所述右抬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把手,所述左抬板和所述右抬板上还设有头枕。本技术用于为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进行辅助翻身,仅需要两人配合即可完成病人的翻身操作,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0004]目前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协助才能完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端设有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安装于所述床体顶端的一侧,所述调节箱内部的两侧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床体的外部并连接有把手;
[0007]所述螺纹杆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均铰接有支撑杆并延伸至所述调节箱的顶部,所述调节箱的顶端设有充气床垫,所述充气床垫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杆之间为活动连接,在所述床体的顶端且靠近所述把手的一侧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充气床垫通过导管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翻身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翻身组件关于所述床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该设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两侧的翻身,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调节箱之间呈转动连接。该设置可保证螺纹杆的正常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床体的顶端设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气管槽,所述气管槽开设于所述床体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气管槽的顶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两侧通过多个插块与所述床体呈卡合连接。该设置可便于气管的摆放,同时为患者头部提供缓
冲,避免患者头部悬空造成损伤。
[0011]优选的,所述床体外部边角均为圆角设置。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减少磕碰受到的伤害。
[0012]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两侧均等分安装有多个吊环。可以理解的,该设置方便安装绑带,可有效避免病人无意识活动造成二次创伤。
[0013]优选的,所述床体底端的四周均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下方均设有万向轮,所述床体两侧的中间位置均连接有握把。该设置可方便移动设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当患者需要翻身时,转动一侧的把手使得螺纹杆转动,从而使移动块对向移动并带动支撑杆移动,使得充气床垫被顶起,同时气泵对另一侧的充气床垫进行充气;
[0016]当病人翻转到一定角度时,缓慢放出充气床垫中的气体,使得病人随之向下呈俯卧状态。通过转动把手将病人撑起翻身,并通过充气床垫避免病人发生侧翻,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病人能够顺利完成翻身动作,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00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3]主要符号说明:
[0024]床体1支撑杆45支腿2气泵46握把3把手47翻身组件4保护组件5调节箱41气管槽51移动块42缓冲垫52充气床垫43插块53螺纹杆44吊环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
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目前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协助才能完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28]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出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在床体1的顶端设有翻身组件4。
[0029]其中,翻身组件4包括调节箱41,调节箱41安装于床体1顶端的一侧。在调节箱41内部的两侧连接有螺纹杆44,螺纹杆44外部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调节箱41呈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螺纹杆44正常转动。
[0030]此外,螺纹杆44的一端延伸至床体1的外部连接有把手47。在螺纹杆44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移动块42,两个移动块42的顶端均铰接有支撑杆45并延伸至调节箱41的顶部。
[0031]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节箱41的顶端设有充气床垫43。其中,充气床垫43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杆45相连接。在床体1顶端靠近把手47的一侧连接有气泵46,气泵46与充气床垫43通过导管相连通。在本技术中,上述翻身组件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翻身组件4关于床体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该设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两侧翻身,从而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0032]与此同时,在床体1的顶端设有保护组件5。具体的,保护组件5包括气管槽51,气管槽51开设于床体1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在气管槽51的顶端设有缓冲垫52,缓冲垫52的两侧通过多个插块53与床体1呈卡合连接。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便于气管的摆放,此外也可为患者的头部提供缓冲,从而有效避免患者的头部悬空造成损伤。
[003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端设有翻身组件(4),所述翻身组件(4)包括调节箱(41),所述调节箱(41)安装于所述床体(1)顶端的一侧,所述调节箱(41)内部的两侧连接有螺纹杆(44),所述螺纹杆(4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床体(1)的外部并连接有把手(47);所述螺纹杆(44)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移动块(42),两个所述移动块(42)的顶端均铰接有支撑杆(45)并延伸至所述调节箱(41)的顶部,所述调节箱(41)的顶端设有充气床垫(43),所述充气床垫(43)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杆(45)之间为活动连接,在所述床体(1)的顶端且靠近所述把手(47)的一侧连接有气泵(46),所述气泵(46)与所述充气床垫(43)通过导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组件(4)的数量为2,两个所述翻身组件(4)关于所述床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菱谢湘梅周极新万婷陶秀红邹甜秀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