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的震动力的一种装置,目前,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自2020年1月开始已实施EURO-NACP新法规,其采用全新的MPDB(Mobile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正面碰撞工况来代替现行的ODB工况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评估。
[0003]MPDB工况与现行的ODB工况相差很大,MPDB工况与车辆实际发生事故时的场景更相似,ODB工况则对车辆成员保护的指导意义稍差。
[0004]当前,车辆的防撞梁由于以下一些问题,无法满足MPDB工况的要求:现有的防撞梁强度较低、重量较重,无法在保证抗弯性能的同时保证其轻量化,不能有效地保护行人,同时也不便于提高零件的维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该防撞梁的强度高、重量轻,且能够有效地保护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用于安装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梁主体(100)和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沿所述梁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所述缓冲结构配置为能够抵靠于所述车架以限制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向所述车架方向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架(200),两个所述支撑架(200)沿所述梁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所述支撑架(200)配置为能够抵靠于所述车架以限制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向所述车架方向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两个吸能盒(300),两个所述吸能盒(300)沿所述梁主体(100)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并且所述吸能盒(300)沿所述梁主体(100)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梁主体(100)的底部并朝向所述车架延伸,所述吸能盒(300)配置为能够抵靠于所述车架以限制所述梁主体(100)的底部向所述车架的方向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300)设有至少一个吸能槽(310),所述吸能槽(310)沿所述梁主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海桐,赵海兵,胡帅,宋红双,祝朋飞,徐波,张英富,朱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