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增加,以及显示装置的高屏占比的设计要求的出现,目前出现了“屏下摄像头”的方案。在“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将摄像头等成像模块嵌入在显示区域中,以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尺寸,从而提高屏占比。目前,在“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显示装置的走线方式、像素发光单元的设置位置等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003]在本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对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因此,以上信息可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以及
[0005]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
[0006]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
[0007]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中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信号走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中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开口和多个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部分,每个所述第二开口暴露出一个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上的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四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每个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M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四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N个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其中,M小于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1,所述N大于等于2,所述第四电极的数量为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三电极走线,所述第三电极走线位于所述平坦化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还包括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电极连接部,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三电极走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连接部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中的源极、漏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三电极走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交叠面积不小于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还存在过渡区域;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在所述过渡区域中设置有控制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像素发光的第一像素电路结构以及控制驱动所述过渡区域像素发光的过渡像素电路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电极过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过渡区域,将位于所述过渡区域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结构的电路信号传输给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四周还设置有外围走线区域,所述第四电极通过搭接第二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线产生电连接,以接入第二电源电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围走线区域中,所述第三电极走线直接同所述第二信号线搭接,以使得第三电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杨鹏,李白云,霍堡垒,朱婷兰,柴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