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堵塞、负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12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堵塞、负压导尿管,包括充气球囊、导尿管管体、导尿孔、外气囊管、外气囊、充气管、充气嘴、单向阀、导尿管外接口、冲洗管接口、冲洗管、冲洗管出口、圆珠;所述的防堵塞圆珠位于导尿管球囊下方的导尿管管体内,圆珠上分布相互连通的排液孔,球囊充气鼓起时,尿液通过排液孔流入导尿管内,解决了球囊充气后堵塞导尿管的问题;单项阀前端压力大于膀胱压3.96kPa(40cmH2O)时,尿液推动单向阀阀芯,尿液通过阀芯周围的缺口流出;在压力不足时,单向阀闭合,避免患者持续排尿,同时防止外界细菌进入人体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便于大批量生产。便于大批量生产。便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堵塞、负压导尿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堵塞、负压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常用的插入式医疗器械,其广泛使用于麻醉手术、术后卧床康复、行动不变且无法自主排尿、排尿障碍、困难等病患,导尿管的专利技术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病人插入导尿管后,球囊充气时会压迫导尿管,造成导尿管堵塞甚至折叠,需要重新插管,给病人带来痛苦;导尿管插入人体膀胱内,一旦膀胱内有尿液,尿液就会自动通过导尿管排出体外,长期插入导尿管,会影响膀胱和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患者在刚刚拔出尿管的时候,常常还会有排尿功能障碍,无法自行排尿,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0003]CN107007923A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三腔导尿管,具备防止导尿管的内气囊未充分进入到膀胱内或者导尿管在尿道内折叠的作用,但是不能解决球囊充气压迫导尿管管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球囊前端的导尿管内加入圆珠,球囊充气鼓起时,圆珠对导尿管有支撑作用,圆珠上分布相互连通的排液孔,尿液通过圆珠排液孔流入导尿管内;CN212789399U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三腔球囊导尿管,能够协助医务人员确定球囊是否位于膀胱内,避免无法确定球囊位置而在尿道中打开球囊损伤尿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加入单向阀,只有当单项阀前端压力大于膀胱压3.96kPa(40cmH2O)时,尿液推动单向阀阀芯,从阀芯周围的缺口流出,本专利技术能够模拟正常人体的排尿环境,避免患者持续排尿,有效解决拔管后尿失禁的问题,同时隔绝外部环境,避免外部细菌进入导尿管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导尿管,包括充气球囊、导尿管管体、外气囊管、外气囊、充气管、充气嘴、单向阀、导尿管外接口、冲洗管接口、冲洗管、冲洗管出口、圆珠。不仅具有目前三腔导尿管的球囊定位和冲洗膀胱的功能,在球囊充气时,球囊下端导尿管管体内带排液孔的圆珠具有支撑管壁的作用,既可以通过液体,又可以防止导尿管堵塞,避免病人二次插管;导管管体偏上方的单项阀前端压力大于膀胱压3.96kPa(40cmH2O)时,尿液推动单向阀阀芯,通过阀芯周围的缺口流出,本专利技术模拟正常人体的排尿环境,避免患者持续排尿,有效解决拔管后尿失禁的问题,同时隔绝外部环境,避免外部细菌进入导尿管。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导尿管管体、充气球囊、充气管和冲洗管采用医用硅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0005]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所述的防堵塞圆珠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表面喷涂银离子除臭抗菌水性聚氨酯涂层,固定于球囊下端的导尿管管体内,圆珠上分布相互连通的排液孔,球囊充气鼓起时,圆珠对导尿管有支撑作用,尿液通过圆珠排液孔流入导尿管内,与现有的导尿管相比,起到防止导尿管堵塞的作用。
[0006]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所述的冲洗管一端与导尿管管体相连,另一端连接冲洗管口,冲洗液通过冲洗管口进入冲洗管中,进而流入导尿管的冲洗腔道内。
[0007]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所述的充气管一端与导尿管管体相连,另一端连接充气嘴,在充气管的侧面设有连通充气管的外气囊管,在外气囊管上设有外气囊,通过注射器向充气嘴内注入适量的气体,根据经验观察外气囊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导尿管气囊是否充分进入到了膀胱内,或者导尿管在尿道内是否发生折叠,如果根据经验观察到外气囊过大,就可以先抽出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继续插入导尿管,再重复充气,如果外气囊还是过大,就可以判断出导尿管在尿道内发生了折叠,需要调整导尿管,防止对患者的尿道造成损伤。
[0008]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所述的单向阀位于导尿管偏上端,单向阀的阀芯内装有弹簧,只有当单项阀前端压力大于膀胱压3.96kPa(40cmH2O)时,尿液推动单向阀滑块,弹簧被压缩,尿液通过滑块周围的缺口流出,在压力不足时,弹簧被拉伸,单向阀成闭合状态;模拟正常人体的排尿环境,避免患者持续排尿,有效解决拔管后尿失禁的问题,同时隔绝外部环境,避免外部细菌进入导尿管。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球囊下端的剖面图;图3为单向阀闭合时的示意图;图4为单向阀开启时的示意图。
[0011]图中所示:1为导尿管内端口,2为导尿孔,3为充气球囊,4为导尿管管体,5为外气囊管,6为外气囊,7为充气管,8为充气嘴,9为单向阀,10为导尿管外接口,11为冲洗管接口,12为冲洗管,13冲洗管出口,14为圆珠,15为排液孔,901为单向阀阀体,902为阀芯,903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5]实施例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尿管内端口1、导尿孔2、充气球囊3、导尿管管体4、外气囊管5、外气囊6、充气管7、充气嘴8、单向阀9、导尿管外接口10、冲洗管接口11、冲洗管12、冲洗管出口13,本专利技术具有可清洗、易于球囊定位、防阻塞、隔绝外部环境的作用,同时能有效解决病人拔出导尿管后尿失禁的问题。
[0016]实施例2:图2为球囊3下端的剖面图,圆珠1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圆珠14表面喷涂一种银离子除臭抗菌水性聚氨酯涂层,抗菌涂层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三羟甲基丙烷、1,4丁二醇、丙烯酸羟乙酯硅溶胶、抗菌剂、银离子剂、纯净水等制备,该涂层硬度高,具有很强的耐水性、耐磨性、防腐性,采用银离子进行除臭杀菌,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对人体不会产生副作用。
[0017]实施例3:参照图2,常规的导尿管球囊充气后,易压迫导尿管管体,造成堵塞或折叠,需要重新插入导尿管,给病人带来痛苦,防堵塞圆珠14固定于球囊下端的导尿管管体4内,圆珠14上分布相互连通的排液孔15,球囊充气鼓起时,尿液通过排液孔15流入导尿管内,有效解决了导尿管堵塞的问题。
[0018]实施例4:参考图1,导尿管管体4采用上粗下窄的结构,材料为医用硅橡胶材质,插入人体的部分直径小于外部导尿管的直径,小直径部分更容易进入患者的尿道,当遇到尿道的狭窄处时,无需选择导尿管的型号,普遍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为一种新型导尿管,由导尿腔、充气腔、冲洗腔构成,包括导尿管管体4、导尿管端头1、导尿孔2、导尿管外接口10、导尿管内端口1、外气囊管5、外气囊6、充气管7、充气嘴8、导尿管球囊3、冲洗管接口11、冲洗管12、冲洗管出口13、单向阀9、排液圆珠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导尿管管体4采用上粗下窄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堵塞圆珠14位于导尿管球囊3下方的导尿管内,圆珠上分布相互连通的排液孔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圆珠1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圆珠表面喷涂一种银离子除臭抗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董硕袁坤山赵彦伟王卫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