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67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包括导管和扩张球囊;所述导管的注水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接部,所述导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扩张球囊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扩张球囊的外侧壁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环绕所述扩张球囊的周向设置。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中的扩张球囊的表面设置有凸条,通过拉动导管能够使凸条增加扩张球囊对环咽肌的刺激,以增加其治疗效果,且凸条移动至环咽肌下缘时,凸条能够防止扩张球囊快速的滑过过环咽肌,而导致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无法对失驰缓的环咽肌进行持续的扩张治疗,从而使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使用更加的方便。使用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约70%

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促使国家对该病的诊治极为重视。
[0003]其中,吞咽困难已经被证实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幸存者中,吞咽困难的情况十分常见,其发病率约为50%

80%;而因环咽肌失弛缓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可以利用导尿管球囊扩张进行治疗,球囊扩张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并且操作简单、损伤小,近些年该技术已经发展的较成熟。
[0004]但是,为了提高器械的安全性,导尿管球囊的表面较为光滑,以使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导尿管球囊在卡设环咽肌时,其位置容易发生变化,以使该球囊无法对失驰缓的环咽肌进行持续的扩张治疗,从而增加了其治疗的难度,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使用方便的扩张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治疗过程中,球囊的位置容易发生变化而导致环咽肌扩张手术的治疗难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0007]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包括导管和扩张球囊;
[0008]所述导管的注水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接部,所述导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扩张球囊的进水端连通;
[0009]所述扩张球囊的外侧壁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环绕所述扩张球囊的周向设置。
[00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凸条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凸条的圆弧面位于远离所述扩张球囊的外侧壁的一侧。
[00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凸条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凸条均沿所述扩张球囊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00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扩张球囊靠近所述导管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扩张球囊远离所述导管一端的直径。
[00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扩张球囊的长度为20mm。
[00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扩张球囊的最大注水量为12ml。
[00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扩张球囊由硅
胶制成。
[00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管的注水端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A端与所述导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B端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的B端,所述三通管的C端设置有封盖。
[00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扩张球囊远离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扩张球囊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圆弧面。
[001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管、所述扩张球囊以及所述导向部为一体成型构件。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0]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中的扩张球囊的表面设置有凸条,通过拉动导管能够使凸条增加扩张球囊对环咽肌的刺激,以增加其治疗效果,且凸条移动至环咽肌下缘时,凸条能够防止扩张球囊快速的滑过过环咽肌,而导致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无法对失驰缓的环咽肌进行持续的扩张治疗,从而使该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中扩张球囊处于充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中扩张球囊处于未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中扩张球囊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导管;11、插接部;12、三通管;
[0027]2、扩张球囊;21、凸条;
[0028]3、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
[0032]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包括导管1和扩张球囊2;其中,
[0033]导管1的注水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接部11,导管1的出水端与扩张球囊2
的进水端连通;
[0034]扩张球囊2的外侧壁设置有凸条21,凸条21环绕扩张球囊2的周向设置。
[0035]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0036]第一步,扩张前准备:准备注射器以及上述的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且在插入前先采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导管1以及扩张球囊2内,使扩张球囊2充盈,并检查扩张球囊2是否完好无损,然后将水抽出后备用;
[0037]第二步,按插鼻饲管的常规操作将上述导管1设置有扩张球囊2的一端经鼻孔插入食道中,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穿过环咽肌后(长度约30cm),操作者将导管1握于手中保持静止姿势;
[0038]第三步,将抽满水的注射器插设在插接部11上与导管1相连通,并向导管1以及扩张球囊2内注水,使得扩张球囊2充盈,同时顶住针栓以防止由扩张球囊2内的水逆流回针筒;
[0039]第四步,操作者将导管1缓慢向外拖出,直到有卡住的感觉或拉不动的感觉时,则表示扩张球囊2位于失弛缓的环咽肌的下缘;
[0040]第五步,操作者利用注射器抽出适量水(根据环咽肌紧张程度,扩张球囊2拉出时能通过为适度)后,再次轻轻地反复向外提拉导管1,一旦有滑过感觉,操作者便可以持续保持2分钟后拉出,而上述的凸起则能够避免扩张球囊2直接由环咽肌的位置滑出,且在导管1遇到的阻力锐减时,操作人员便可以马上迅速抽出扩张球囊2中的水;
[0041]第六步,操作者再将导管1从咽腔插入食道中,重复第二至第五部的操作8

10遍,自下而上的缓慢移动扩张球囊2,并使其通过狭窄的食道入口,充分扩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和扩张球囊(2);所述导管(1)的注水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注射器的插接部(11),所述导管(1)的出水端与所述扩张球囊(2)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扩张球囊(2)的外侧壁设置有凸条(21),所述凸条(21)环绕所述扩张球囊(2)的周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2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凸条(21)的圆弧面位于远离所述扩张球囊(2)的外侧壁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21)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凸条(21)均沿所述扩张球囊(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球囊(2)靠近所述导管(1)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扩张球囊(2)远离所述导管(1)一端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咽肌失驰球囊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李诗雨邹飒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