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涉及袋体技术领域,包括袋体,所述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还包括加热结构或制冷结构,所述袋体用于盛放液体,所述加热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所述制冷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制冷,所述袋体包括引流口,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温度显示结构,所述温度显示结构实时反映所述袋体内的液体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袋内液体的温度实时显示,并且通过引流口方便吸取袋内的液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能够应用在食品领域和医药卫生领域等多种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袋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液体袋没有考虑液体的吸取接口,在使用上不方便。现有技术中的液体袋不具有对袋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或制冷的功能,并且无法实现对袋内液体的温度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袋内液体的温度实时显示,并且通过引流口方便吸取袋内的液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包括袋体,所述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还包括加热结构或制冷结构,所述袋体用于盛放液体,所述加热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所述制冷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制冷,所述袋体包括引流口,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温度显示结构,所述温度显示结构实时反映所述袋体内的液体的温度。
[0006]优选地,所述袋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设置在所述外层的内侧,所述内层形成用于盛放液体的空腔。
[0007]优选地,所述加热结构为电磁感应加热结构、红外加热结构、发热体加热结构或无线加热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和金属线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袋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所述金属线圈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通电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0009]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结构包括红外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用于检测所述袋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通过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红外照射实现加热。
[0010]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加热结构包括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所述第一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通过磁吸式接头连接,所述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无线加热结构包括无线电源、电磁感应组件、无线电源智能管理模块和第二发热元件,所述无线电源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分别与所述无线电源智能管理模块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电连接,所述电磁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袋体的一
侧,所述第二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袋体的另一侧,所述无线电源和所述电磁感应组件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为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提供能源,实现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的加热。
[0012]优选地,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半导体元件和第二磁吸电源智能模块,所述半导体元件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半导体元件与所述第二磁吸电源智能模块通过磁吸式接头连接,所述第二磁吸电源智能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温度显示结构为温度变色标签,所述温度变色标签根据所述袋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变色或呈现不同的颜色。
[0014]优选地,所述袋体采用PP、PE、PET、PS、带铝箔的包装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成。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引流口方便吸取袋内的液体,通过温度显示结构对袋内液体的温度实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能够应用在食品领域(口服液体自热)、医药卫生领域(配药袋、中医药袋、热敷袋、以及恒温的医疗设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示意图(实施例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俯视图(实施例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示意图(实施例一);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俯视图(实施例一);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袋体示意图一;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袋体示意图二;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示意图(实施例二);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俯视图(实施例二);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示意图(实施例三);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俯视图(实施例三);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仰视图(实施例三);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示意图(实施例三);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发热元件与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通过磁吸式接头连接示意图(实施例三);
[0031]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示意图(实施例四);
[0032]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组件示意图(实施例四);
[0033]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发热元件示意图(实施例四);
[0034]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电源示意图(实施例四);
[0035]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示意图(实施例五);
[0036]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元件示意图(实施例五);
[0037]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磁吸电源智能模块示意图(实施例五);
[0038]其中:100
‑
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1
‑
袋体,2
‑
引流口,3
‑
温度显示结构,4
‑
内层,5
‑
外层,6
‑
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7
‑
金属线圈,8
‑
第一温度传感器,9
‑
热合封闭区域,10
‑
操作按键,11
‑
红外加热控制模块,12
‑
第二温度传感器,14
‑
磁吸式接头,15
‑
第一发热元件,16
‑
第一磁吸电源智能模块,17
‑
第一电源接口,18
‑
第二磁吸电源智能模块,19
‑
半导体元件,20
‑
第二电源接口,21
‑
第五温度传感器,22
‑
第三温度传感器,23
‑
无线电源,24
‑
电磁感应组件,25
‑
无线电源智能模块,26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还包括加热结构或制冷结构,所述袋体用于盛放液体,所述加热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所述制冷结构用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制冷,所述袋体包括引流口,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温度显示结构,所述温度显示结构实时反映所述袋体内的液体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设置在所述外层的内侧,所述内层形成用于盛放液体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为电磁感应加热结构、红外加热结构、发热体加热结构或无线加热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和金属线圈,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袋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所述金属线圈设置在所述袋体上,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模块通电后,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化控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结构包括红外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用于检测所述袋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红外加热控制模块通过对所述袋体内的液体进行红外照射实现加热。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伦,刘军兵,陈蓉,何冠,邓秀琴,
申请(专利权)人:刘军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