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行驶时,发动机做功驱动车辆运转。发动机在做功时有相当一部分的能量没有利用,这其中包括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能量。一些车辆针对发动机废气设置有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而车辆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发动机废气的温度不同,现有的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往往会因为发动机废气的温度差距较大而导致对一些废气的热量回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对废气的热量回收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包括:
[0005]废气管路,包括进气端、出气端、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一换热段及第二换热段,所述进气端用以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前端与所述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后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管路,包括进气端、出气端、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一换热段及第二换热段,所述进气端用以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前端与所述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后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前端和所述进气端之间的管路连通,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后端连通;第一切换装置,设于所述废气管路,用以切换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一换热段中的之一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气端,以检测所述废气管路内的废气的温度;第一工质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工质循环管路、容设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内的第一工质及设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上的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工质流经所述第一蒸发器时与所述第一换热段换热;第二工质循环回路,包括第二工质循环管路、容设于所述第二工质循环管路内的第二工质及设于所述第二工质循环管路上的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二换热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工质流经所述第二蒸发器时与所述第二换热段换热;以及,发电装置,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及所述第二工质循环管路分别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工质及所述第二工质吸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后端设置两条连接支路,其中之一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前端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后端,用以切换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后端与所述出气端和所述第二换热段的前端的其中之一连接;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以检测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的所述废气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回路还包括: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所述冷凝器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工质,且所述冷凝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前端之间的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为低温段,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后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前端之间的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是高温段,所述低温段包括两条预热支路及预热主路,两条所述预热支路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分别连接,所述预热主路的后端与两条所述预热支路的前端分别连接,所述预热主路的前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混合预热器,设于其中一所述预热支路上,且所述混合预热器还与所述高温段连通,使得所述高温段内的所述第一工质与所述低温段内的所述第一工质混合,以预热所述低温段内的所述第一工质;换热预热器,设于另一所述预热支路上,且所述换热预热器与所述高温段连通,使得所述预热支路内的所述第一工质进入所述换热预热器后与所述高温段换热,以预热所述低温段内的所述第一工质;以及,
第二三通阀,设于所述预热主路的后端,用以切换两个所述预热支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预热主路的后端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膨胀机,设于所述第一工质循环管路,且所述第一膨胀机设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后方,以供所述第一工质完成换热后经过,使得所述第一工质带动所述第一膨胀机转动;第二膨胀机,设于所述第二工质循环管路,且所述第二膨胀机设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后方,以供所述第二工质完成换热后经过,使得所述第二工质带动所述第二膨胀机转动;第一发电机,与所述第一膨胀机驱动连接;第二发电机,与所述第二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祯,谢东升,李正,吴华伟,万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