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97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1
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是通过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胞外活性物质、高岭土、硫酸铝钾、氯化钙复配而成,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份:高岭土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控藻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

技术介绍

[0002]丝状藻华指在浅水河道河岸两侧,水流缓慢区域,水体透明度高,水生植物少的区域大型丝状绿藻或丝状蓝藻体的爆发性繁殖现象。丝状藻类的爆发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营养物质过剩,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堵塞鱼类、虾类、双壳类贝壳等的鳃,使其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
[0003]因此,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发生丝状藻华时,无疑将对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成为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保障供水安全的当务之急。削减水体的营养物质是治理丝状藻华的重要手段,其中,微生物控藻法因其生态安全性好、专一性强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生物控藻法控藻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获得性能优异的菌株,需要从自然界筛选的溶藻菌兼具高效溶藻和良好的环境适应力。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CN201911373674.5公开了具有溶藻活性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其公开了一种具有溶藻活性的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溶藻效率,将其制成菌体包埋小球后投入蓝藻水华水样中,再辅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作为能源补充,具有良好的控制蓝藻水华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配方设计合理,提高了复合微生态菌剂的絮凝效果,菌剂是以溶藻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得到,结合了溶藻菌的溶藻能力与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能力,提高了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效果,应用前景广泛。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是通过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胞外活性物质、高岭土、硫酸铝钾、氯化钙复配而成,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份:高岭土50

60份、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35

45份、氯化钙1

2份、硫酸铝钾0.5

1份、胞外活性物质0.002

0.003份;所述菌剂是以溶藻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得到。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配方设计合理,将菌剂通过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将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胞外活性物质与高岭土、硫酸铝钾、氯化钙复配,提高了复合微生态菌剂的絮凝效果,所述菌剂是以溶藻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得到,结合了溶藻菌的溶藻能力与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能力,不但以丝状藻为碳源进行直接溶藻,还能吸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间接溶藻,
提高了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效果,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使用的原材料价格低廉,制备成本低,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应用前景广泛。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是以海藻酸钠为固定材料、以MM培养基作为溶剂配制成质量百分数为2

5%的海藻酸钠溶液后对上述菌剂进行固定化制备得到。
[0009]通过海藻酸钠将菌剂进行固定,可以保证菌剂在各类自然环境中稳定的生长,并且固定化的环境可以为菌剂发挥各自作用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胞外活性物质是以MMDT培养基培养胞外多聚物分泌菌、将培养20

24h的培养液通过进一步纯化制备得到。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溶藻菌是从水体土著田螺消化道筛选得到。
[0012]溶藻菌是从水体土著田螺消化道筛选得到,可以抑制该水体的丝状藻的过度生长,危害水环境安全,从水体土著水生动物体内筛选,不仅可以达到溶藻控藻的目的,而且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例如,用于控制太湖的复合微生态菌剂的溶藻菌可以从太湖土著田螺消化道筛选得到。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反硝化聚磷菌采用Acinetobacter sp.。
[0014]所述反硝化聚磷菌采用Acinetobacter sp.,属于不动杆菌属,具有优异的脱氮除磷能力,采购来自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0015]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所述菌剂是先将溶藻菌、反硝化聚磷菌通过菌体重悬、酶解、纯化、融合制得原生质体,然后对原生质体进行筛选得到菌剂。
[0016]菌剂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通过尝试融合不同遗传特性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从而人为获取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稳定重组体的过程,从而获得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理想菌株。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配方设计合理,将菌剂通过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将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胞外活性物质与高岭土、硫酸铝钾、氯化钙复配,提高了复合微生态菌剂的絮凝效果,菌剂是以溶藻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得到,结合了溶藻菌的溶藻能力与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能力,提高了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效果,原材料价格低廉,制备成本低,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应用前景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
所述溶藻菌的筛选:(1)分离和纯化:称取太湖(31.33
°
N,119.94
°
E)土著田螺消化道,投加入铜绿微囊藻液,得到处理液,瓶口用纱布扎紧。每天摇晃锥形瓶 3

5 次,待出现明显黄化现象,取 0.5 mL处理液与 4.5mL蒸馏水投加入 10 mL离心管中, 采用倍比稀释法,将处理液液稀释成 10 份, 将稀释后的 10 份处理液分别涂布后并倒置光照培养。待菌落长成后挑取不同的个体再次分离纯化培养;(2)初筛:依次将纯化后的不同菌株,分别投入铜绿微囊藻液中,瓶口用纱布封口并保持每天摇晃 3

5 次,通过观察藻液黄化情况来初步判断各菌的溶藻效果;(3)复筛:初筛所获具溶藻能力的菌株投入液体培养基中制作成细菌发酵液,按照 1:10 的配比转接入铜绿微囊藻液中,光照培养且每隔24 h 测 1 次叶绿素 a含量并计算溶藻率;筛选出溶藻效果最好的溶藻菌。
[0019]实施例2所述菌剂的制备:(1)取10mL实施例1筛选出的溶藻菌、反硝化聚磷菌(采用Acinetobacter sp.,采购来自上海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是通过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胞外活性物质、高岭土、硫酸铝钾、氯化钙复配而成,所述复合微生态菌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份:高岭土50

60份、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35

45份、氯化钙1

2份、硫酸铝钾0.5

1份、胞外活性物质0.002

0.003份;所述菌剂是以溶藻菌和反硝化聚磷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海藻酸钠小球是以海藻酸钠为固定材料、以MM培养基作为溶剂配制成质量百分数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坚曹曦匀刘志鑫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