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79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部放置有全钛电槽体,所述全钛电槽体的上方安装有悬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对本装置设计有密封组件,相比于传统的一体化的焊接全钛电槽体,本装置设有带隔层的内胆,这样即使内胆的内部出险漏液的情况,则液体也会暂时存在于隔层中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电解液持续泄漏的问题,并且采用组合式的管道设计,也可很好的提高其密封性,并且还设计有悬挂机构,采用倾斜设计的多个限位槽接触卡销时,会进行受力控制滑板在横梁上进行等距匀速的平移运动,这样可以对挂钩的间距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对挂钩的间距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对挂钩的间距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钛焊接电解槽
,尤其涉及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是利用在作为电子导体的电极与作为离子导体的电解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进行化学品的合成高纯物质的制造以及材料表面的处理的过程,通电时,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吸收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新物质,电解质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放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新物质。
[0003]目前在电解作业中都需要使用到电解槽来对电解液进行存放,通过在各大加工厂中的电解槽都采用全钛焊接制成,全钛材料相比于铁制材料和钢制材料,不但具有焊接方便方便的优点,还具有分子稳定的优良性。
[0004]目前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在电解工作输水时,非常容易导致槽内的焊接不均匀而形成的电解液泄漏的情况,不但浪费生产成本,还导致车间不够整洁,并且电解槽多为固定化的放置,导致工人不方便进行搬运,同时电解槽在对不同体积的工件进行电解时不方便根据产品的大小来进行等距的调节间距方位。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解决了全钛焊接电解槽在电解工作输水时,非常容易导致槽内的焊接不均匀而形成的电解液泄漏的情况,不但浪费生产成本,还导致车间不够整洁,并且电解槽多为固定化的放置,导致工人不方便进行搬运,同时电解槽在对不同体积的工件进行电解时不方便根据产品的大小来进行等距的调节间距方位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部放置有全钛电槽体,所述全钛电槽体的上方安装有悬挂机构,所述全钛电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定位框的两侧开设有槽口,且槽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板的上方安装有驱动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安装于全钛电槽体上表面的第一台座与第二台座,所述第一台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二台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一台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键槽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键槽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壁且位于第二台座的上表面安装有从动轮,所述第一台座与第二台座的外壁焊接有横梁,且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均内嵌有等距分布的滚珠,两个所述横梁的外壁套设有多个滑板,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的相对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壁倾
斜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滑板的外壁均固定有卡销,多个所述卡销的底部均固定有挂钩。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台座与第二台座的底部分别通过使用螺栓与全钛电槽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一台座、第二台座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轴心处与第一丝杠键槽连接,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处与第二丝杠键槽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焊接于全钛电槽体内壁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外部分别卡合有进水内管与出水内管,所述全钛电槽体的外壁分别卡合有进水外管与出水外管,所述进水外管与出水外管的外壁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水内管与进水外管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出水内管与出水外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均为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内胆与全钛电槽体之间间隙的宽度为十毫米至二十毫米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底板上表面的第二电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键槽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轴心处贯穿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滚轮,所述底板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滚轮,且第二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滚轮与两个所述第二滚轮的底部均设有钢轨,且钢轨的数量为两个。
[0015]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两个所述连接座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通过使用螺栓与底板固定安装,两个所述第二滚轮的轴心处均通过轴承与底板相连接。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对本装置设计有密封组件,相比于传统的一体化的焊接全钛电槽体,本装置设有带隔层的内胆,这样即使内胆的内部出险漏液的情况,则液体也会暂时存在于隔层中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电解液持续泄漏的问题,并且采用组合式的管道设计,也可很好的提高其密封性,并且还设计有悬挂机构,采用倾斜设计的多个限位槽接触卡销时,会进行受力控制滑板在横梁上进行等距匀速的平移运动,这样可以对挂钩的间距进行调节,便于用户可根据工件的大小来进行方位的等距调节,同时还设计有驱动机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即可控制底板带着上方的定位框和全钛电槽体在两条钢轨上进行定轨移动,这样不但可以对其改变方位,还方便避免用户费力搬运。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型提供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悬挂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悬挂机构背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密封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1所示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底板;2、定位框;3、全钛电槽体;4、悬挂机构;41、第一台座;42、第二台座;43、第一丝杠;44、第二丝杠;45、第一电机;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48、驱动轮;49、皮带;410、从动轮;411、横梁;412、滚珠;413、滑板;414、滑套;415、限位板;416、限位槽;417、卡销;418、挂钩;5、密封组件;51、内胆;52、进水内管;53、进水外管;54、第一密封圈;55、出水内管;56、出水外管;57、第二密封圈;6、槽口;7、驱动机构;71、第二电机;72、第三齿轮;73、第四齿轮;74、连接座;75、连杆;76、第一滚轮;77、第二滚轮;78、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悬挂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悬挂机构背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密封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定位框2,定位框2的内部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定位框(2),所述定位框(2)的内部放置有全钛电槽体(3),所述全钛电槽体(3)的上方安装有悬挂机构(4),所述全钛电槽体(3)的内部安装有密封组件(5),所述定位框(2)的两侧开设有槽口(6),且槽口(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板(1)的上方安装有驱动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4)包括安装于全钛电槽体(3)上表面的第一台座(41)与第二台座(42),所述第一台座(4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丝杠(43),所述第二台座(4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丝杠(44),所述第一台座(4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5),所述第一电机(45)的输出轴键槽连接有第一齿轮(46),所述第一齿轮(46)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7),所述第二齿轮(47)的轴心处键槽连接有驱动轮(48),所述驱动轮(48)的外壁套设有皮带(49),所述皮带(49)的内壁且位于第二台座(42)的上表面安装有从动轮(410),所述第一台座(41)与第二台座(42)的外壁焊接有横梁(411),且横梁(4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411)的上表面均内嵌有等距分布的滚珠(412),两个所述横梁(411)的外壁套设有多个滑板(413),所述第一丝杠(43)与第二丝杠(44)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滑套(414),两个所述滑套(414)的相对一侧固定有限位板(415),所述限位板(415)的外壁倾斜开设有多个限位槽(416),多个所述限位槽(416)的内部且位于多个所述滑板(413)的外壁均固定有卡销(417),多个所述卡销(417)的底部均固定有挂钩(4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槽体漏液的全钛焊接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座(41)与第二台座(42)的底部分别通过使用螺栓与全钛电槽体(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丝杠(43)与第二丝杠(4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一台座(41)、第二台座(4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庆李博苗东杨勃沈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