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75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酯薄膜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反射膜包括反射层与位于反射层两侧的哑光层,所述反射层命名为B层,所述哑光层命名为A层;所述B层具有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的孔径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薄膜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

技术介绍

[0002]聚酯反射膜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监视器等LCD显示器件的背光模组中。为了提高背光模组中光线的利用率,减少光的泄露造成的损耗,提高显示器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器的画面质量,要求反射膜拥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为了使反射膜拥有较高的反射率,通常采用在聚酯薄膜中加入粒子,利用聚酯与粒子的界面,以及以粒子为核所生成的微小孔洞的孔洞界面,增加光的反射率。
[0003]近年来,随着家用电视等显示器薄型化、大尺寸的发展趋势,对反射膜的挺度、反射角度等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反射膜中粒子的添加量普遍在较高比例,使薄膜的机械和力学性能衰减严重,造成薄膜发脆,挺度和韧性较差。同时,由于显示器薄型化后,光源与反射膜的距离大幅减小,常规反射膜的表面对高角度的光线利用率较低,造成背光源明暗不均。为了提高角度反射性能,有些技术方案采用在其表面再涂布一层扩散层的做法,但是这层扩散层中的粒子附着力不佳,容易脱落造成组件污染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本申请的聚酯反射膜是具有较好挺度和优异高角度反射效果的聚酯反射膜。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所述聚酯反射膜包括反射层与位于反射层两侧的哑光层,所述反射层命名为B层,所述哑光层命名为A层;所述B层具有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的孔径5

30μm,厚度方向截面上微孔分布密度为2万

5万个/平方毫米;所述A层上分散有哑光粒子;A层的光泽度85度角≤15
°

[0006]优选地,所述B层的微孔结构为在B层的主体树脂中混合非极性树脂获得,同时B层非极性树脂与B层主体聚酯存在以下关系:
[0007]Tm1≥Tm2且(Tm1

Tm2)≤15℃、20℃≤(Tg2

Tg1)≤(Tm2

Tg2),其中,Tm1:非极性树脂的熔点;Tm2:主体聚酯的熔点;Tg1:非极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2:主体聚酯的玻璃化温度。
[0008]优选地,B层非极性树脂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
[0009]优选地,所述非极性树脂的结构单元规整度为90%以上。
[0010]优选地,所述非极性树脂的含量为B层重量的10%~40%。
[0011]优选地,所述非极性树脂以母料B的形式与所述B层的主体树脂混合;所述母料B为将40~60wt%纯净聚酯切片,与40~60wt%的非极性树脂混合均匀,在双螺杆造粒机中进行熔融剪切混合,挤出造粒获得。
[0012]优选地,所述A层为在A层的主体树脂中分散哑光粒子形成;并且A层哑光粒子与A
层主体聚酯存在以下关系:
[0013]0.89≤n1/n2≤1.06,其中,n1:哑光粒子的折射率;n2:主体聚酯的折射率。
[0014]优选地,A层的哑光粒子的热失重5%的温度≥300℃。
[0015]优选地,哑光粒子的含量为A层重量的0.3%~5%。
[0016]优选地,所述哑光粒子以母料A的形式分散于所述A层的主体树脂中;所述母料A按重量百分比,将90~97%纯净聚酯切片,与3~10%的哑光粒子混合均匀,在双螺杆造粒机中进行熔融剪切混合,挤出造粒获得。
[0017]优选地,所述聚酯反射膜为反射层与哑光层为多层共挤双向拉伸获得。
[0018]优选地,B层与一侧A层厚度比例为(10

20):1。
[0019]优选地,可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模组。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申请通过约束反射层与哑光层的反射形成方式与光泽度共同实现控制反射膜的反光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在B层添加非极性树脂,并控制(改性)间规聚苯乙烯的结构单元规整度,调控间规聚苯乙烯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实现间规聚苯乙烯在聚酯中的相容分散,并通过双向拉伸实现足够的相界面实现高反射率。
[0022]在A层添加少量哑光粒子,控制哑光粒子和聚酯的折射率,利用双向拉伸工艺兼顾薄膜表面的哑光度和透光率的统一,实现高角度高有效反射率。A层添加粒子量少,保持了聚酯反射膜较好的挺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0023]综上,本申请通过分别改变B层与A层的反射率实现聚酯反射膜的综合显示性能,提高聚酯反射膜在大尺寸薄型显示器中应用可行性。同时,本申请改变反射层与哑光层的形成方式使得在具有较低粒子填充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反光,提高薄膜的机械和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聚酯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A层;2、B层;3、非极性树脂;4、哑光粒子;5、反射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本文所述的含量除特殊说明的,均为重量含量。
[002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所述聚酯反射膜包括反射层与位于反射层两侧的哑光层,所述反射层命名为B层,所述哑光层命名为A层;所述B层具有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的孔径5

30μm,厚度方向截面上微孔分布密度为2万

5万个/平方毫米;所述A层上分散有哑光粒子;A层的光泽度85度角≤15
°
。两种光光线路径调控结构的共
同约束,实现了反射膜各角度的高反射性。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酯反射膜,包括反射层(B层2)和位于反射层(B层2)两侧的哑光层(A层1)。通过在B层添加非极性树脂3来实现膜的光反射功能,在A层添加少量哑光粒子4来实现膜的高角度高有效反射性能和良好的挺度。B层和A层通过熔融多层共挤,在薄膜生产线上铸片,然后经双向拉伸成膜。这种结构设计制成的反射膜不存在表面粒子脱落污染模组的问题,是常规反射膜无法实现的(常规反射膜为了提高高角度反射性能,多采用在其表面再涂布一层扩散层的做法,但是这层扩散层中的粒子受涂布工艺的先天限制,附着力不佳,容易脱落造成模组污染。)。
[003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B层非极性树脂和该层主体聚酯的熔点及玻璃化温度,存在以下关系:Tm1≥Tm2且(Tm1

Tm2)≤15℃、20℃≤(Tg1

Tg2)<(Tm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反射膜包括反射层与位于反射层两侧的哑光层,所述反射层命名为B层,所述哑光层命名为A层;所述B层具有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的孔径5

30μm,厚度方向截面上微孔分布密度为2万

5万个/平方毫米;所述A层上分散有哑光粒子;A层的光泽度85度角≤1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的微孔结构为在B层的主体聚酯中混合非极性树脂获得,同时B层非极性树脂与B层主体聚酯存在以下关系:Tm1≥Tm2且(Tm1

Tm2)≤15℃、20℃≤(Tg2

Tg1)≤(Tm2

Tg2),其中,Tm1:非极性树脂的熔点;Tm2:主体聚酯的熔点;Tg1:非极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2:主体聚酯的玻璃化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B层非极性树脂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树脂的结构单元规整度为9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树脂的含量为B层重量的10%~4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尺寸薄型显示器的聚酯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树脂以母料B的形式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通王会荣李超张世泽程龙宝杜坤宋瑞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