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属于航天分离
技术介绍
[0002]火工作动装置是指通过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机构实现要求动作的火工装置。通常火工作动装置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分离面上,其使用的机构类型不同,完成的动作也各不相同。相较于其他的作动装置,火工作动机构具有质量更轻,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0003]火工分离前靠近爆炸点的航天件如抛片等,工程人员往往会在其上设计安装牵连装置与其他航天件相连。在分离时,抛片瞬时获得极大动能并开始带动所牵连的插头,直至插头分离,此加速过程通常在几毫秒内完成,现有的牵连装置,往往由于牵连拖拽结构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缓冲装置的效果,分离过程中牵连装置会传递极大的应力波,被带动的航天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响应,过大的冲击响应会影响航天仪器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关键部件变形,严重影响了火工分离效率与航天器安全。
[0004]铝蜂窝结构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因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抛片(1)与插头(12)之间固定安装钢索部件与组合式缓冲部件;所述钢索部件与抛片(1)固定连接;所述组合式缓冲部件与插头(12)固定连接;所述钢索部件包括缓冲橡胶结构(2)、转轴(3)、钢环(4)、U形钢索(5)和活塞杆(6);钢环(4)固定安装在抛片上,转轴(3)与U形钢索(5)连接,内部留有使得U形钢索(5)能够绕钢环(4)摆动的空间;活塞杆(6)与转轴(3)活动连接,绕转轴(3)自由摆动;所述组合式缓冲部件包括活塞筒(7)、橡胶缓冲垫(8)、第一缓冲部件(9)、吸能部件(10)、第二缓冲部件(11);所述活塞筒(7)为中空、一端开口结构,所述活塞筒(7)固定安装在插头(12)上;橡胶缓冲垫(8)布置在活塞筒(7)的内壁上;活塞杆(6)插入活塞筒(7)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9)和吸能部件(10)固定安装在活塞筒(7)内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件(9)在吸能部件(10)前,第二缓冲部件(11)在吸能部件(10)后;所述第一缓冲部件(9)与第二缓冲部件(11)结构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吸能部件(10)采用正六边形铝制蜂窝,分离时活塞杆(6)运动带动铝蜂窝两端压缩,铝蜂窝各单胞溃压塑性变形吸收大量冲击能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单胞长度为1mm、壁厚0.5mm时吸能效果最好,通过控制铝蜂窝的高度来控制吸能量的大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用火工部件分离多级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索部件在约束相互牵连两物块运动的同时给予两者最大自由度;吸能装置和应力波缓冲装置一体化线性串联在活塞中,相互紧密装配;活塞部件用于给吸能装置与应力波缓冲装置的工作提供空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杨一凡,严璇,赵文浩,林三春,方岱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