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60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包括:壳体、定子组件、端盖和转子组件;壳体呈筒形结构,壳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室,第一轴承室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定子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圆柱销;端盖设置在壳体的开口端,端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室,第二轴承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圆面和第二内圆面,第二轴承室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顶在第二外圆面上,第二外圆面与第二内圆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第二轴承的轴向游隙;转子组件穿过定子组件的内部,转子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通过两端的轴肩直接或间接分别顶在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局部战争中,制空权的争夺往往是决定战争双方胜负的关键点。空空导弹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的特征成为争夺制空权和进行空中对抗的主要武器。而舵机作为导弹系统的执行机构,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根据控制器的命令执行相应动作,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并且要能够在外界高强度冲击振动条件下可靠工作,确保在复杂环境工况中实现导弹准确有效的打击。因此,研制轻量化、抗高强度冲击振动、可适应复杂环境工况的电机,对确保导弹实现有效打击,争夺制空权具有很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呈筒形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室,所述第一轴承室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
[0006]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圆柱销;
[0007]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室,所述第二轴承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圆面和第二内圆面,所述第二外圆面与所述第二内圆面形成环形阶梯,所述第二轴承室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顶在所述第二外圆面上,所述第二外圆面与所述第二内圆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游隙;
[0008]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穿过所述定子组件的内部,所述转子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组件的轴肩直接或间接分别顶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上。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0010]可选地,所述转子组件的轴肩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之间设置有内圈垫片。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室的底部为平面,所述第一轴承室的底部设置有外圈垫片,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顶在所述外圈垫片上,所述外圈垫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游隙。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圆面和第一内圆面,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顶在所述第一外圆面上,所述第一外圆面与所述第一内圆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游隙。
[0013]可选地,所述端盖嵌套在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实心圆柱销。
[0014]可选地,还包括位置磁钢组件和霍尔板组件,所述霍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外侧,所述位置磁钢组件装配在所述转子组件穿过所述端盖的转轴的一端。
[0015]可选地,所述位置磁钢组件的中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转子组件的转轴的端部相配合,并通过螺钉、弹垫和平垫连接在所述转子组件的转轴的端部。
[0016]可选地,还包括尾罩,所述尾罩通过轴向螺钉穿过所述霍尔板组件与所述端盖相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一、相比普通电机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
[0019]二、电机静止零部组件都固定连接成整体,相比普通电机可抗一定程度的径向冲击载荷;
[0020]三、在不大幅度改变常规电机结构的前提下,仅通过设计轴承室产生定量高度差的台阶面、选用大游隙轴承和控制电机轴向间隙措施,即可实现电机结构紧凑并达到抗高过载冲击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3]图3是图1中B处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4]图4是图1中B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5]在以上图中:1第二轴承;2定子组件;3弹性圆柱销;4外圈垫片;5壳体;501第一轴承室;502第一外圆面;503第一内圆面;6转子组件;7内圈垫片;8端盖;801第二轴承室;802第二外圆面;803第二内圆面;9实心圆柱销;10霍尔板组件;11尾罩;12螺钉;13弹垫;14平垫;15位置磁钢组件;16第一轴承。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包括:壳体5、定子组件2、端盖8和转子组件6;所述壳体5呈筒形结构,所述壳体5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室501,所述第一轴承室5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16;所述定子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内侧,所述定子组件2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弹性圆柱销3;所述端盖8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开口端,所述端盖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室801,所述第二轴承室8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圆面802和第二内圆面803,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与所述第二内圆面803形成环形阶梯,所述第二轴承室80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1,所述第二轴承1的外圈顶在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上,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与所述第二内圆面803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二轴承1的轴向游隙;所述转子组件6穿过所述定子组件2的内部,所述转子组件6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6和所述第二轴承1,所述转子组件6的轴肩直接或间接分别顶在所述第
一轴承16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1的内圈上。
[0029]电机的定子组件2与壳体5通过胶粘加弹性圆柱销3实现固定连接,定子组件2通过壳体5的内止口实现轴向定位,端盖8与壳体5通过销钉连接,并且端盖8轴向压紧定子组件2的端面。
[0030]严格控制端盖8的第二轴承室801的第二内圆面803和第二外圆面802的高度差,使该高度差小于第二轴承1的轴向游隙,通过严格控制电机装配时的轴向间隙,使得转子组件6能够有一定的轴向窜动量。
[0031]当电机受到冲击时,电机因为有轴向间隙,转子组件6可以轴向窜动,延长了冲击的响应时间,即电机的转子组件6轴向窜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二轴承1的轴承内圈开始受到转子组件6的冲击并产生轴向位移,该轴向位移小于第二轴承1的轴向游隙,大于端盖8内的第二轴承室801的第二内圆面803和第二外圆面802的高度差,确保第二轴承1的轴承内圈与第二轴承室801的第二内圆面803的刚性碰撞卸掉冲击,并传递冲击力至壳体5与端盖8的紧固件位置处,从而实现电机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当冲击结束后,电机的转子组件6可受电磁吸力归位并可通电正常工作。
[0032]实施例2
[0033]参考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转子组件6的轴肩与所述第二轴承1的内圈之间设置有内圈垫片7。
[0034]内圈垫片7设置在转子组件6的轴肩与第二轴承1的内圈之间,通过调整内圈垫片7的厚度即可调节整个转子组件6的轴向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呈筒形结构,所述壳体(5)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室(501),所述第一轴承室(5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16);定子组件(2),所述定子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内侧,所述定子组件(2)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弹性圆柱销(3);端盖(8),所述端盖(8)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开口端,所述端盖(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室(801),所述第二轴承室(8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圆面(802)和第二内圆面(803),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与所述第二内圆面(803)形成环形阶梯,所述第二轴承室(80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轴承(1),所述第二轴承(1)的外圈顶在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上,所述第二外圆面(802)与所述第二内圆面(803)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二轴承(1)的轴向游隙;转子组件(6),所述转子组件(6)穿过所述定子组件(2)的内部,所述转子组件(6)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6)和所述第二轴承(1),所述转子组件(6)的轴肩直接或间接分别顶在所述第一轴承(16)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1)的内圈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6)的轴肩与所述第二轴承(1)的内圈之间设置有内圈垫片(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抗高过载轴向冲击载荷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室(501)的底部为平面,所述第一轴承室(501)的底部设置有外圈垫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凡尹海韬侯果文成俊康吴连波惠旋刘云涛许志城刘华青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