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5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48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属于风电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随机机会约束数学模型;以最大化研究时段内调度机构收益为目标函数;设定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的机会约束、负荷峰谷差约束、基于需求侧响应激励的容量上下限约束、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负荷增减能力约束和电价的上下限约束;基于随机模拟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多元能源消纳,减少新能源弃能率,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新能源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 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意义上的电力系统主要基于调控供应侧资源追踪负荷变化这一前提实 施规划调控。然而,当原本“刚性”的需求侧负荷转变为一类可调控资源后, 其规模化应用将赋予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以全新内涵。
[0003]传统的调度策略表明,单纯依靠供给侧资源的模式要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 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要求是十分困难的,针对现有的调峰模式只能控制电 源一侧的不足,许多研究提出了从负荷一侧进行控制的概念并加以延伸。需求 响应作为一类虚拟可控资源,能够与多种发电类型结合,有效克服新能源发电 的随机性和负荷需求不协调性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利 用效率,实现源荷互动与协同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 法,通过构建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机会约束模型促进新能源消纳。
[0005]传统意义上的电力系统主要基于调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随机机会约束数学模型:式中,J为目标函数,X为决策向量,ξ为随机参数向量,Pr表示机会约束函数G成立的概率,α为置信水平参数向量,H为传统非机会约束;S2:以最大化研究时段内调度机构收益为目标函数;S3:设定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的机会约束、负荷峰谷差约束、基于需求侧响应激励的容量上下限约束、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负荷增减能力约束和电价的上下限约束;S4:采用基于随机模拟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为:max J=M

β

M

d
其中M

d
为全部时段的总成本:δ为高价补偿率,τ为电价折扣率,

P
du,i
为i时段的上行备用调用量,

P
dd,j
为j时段的下行备用调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平衡的机会约束:pr{|

P
i

(P
w,i

E[P
w
])|≤ω
i
}≥α式中,

P
i
:i时段总负荷改变量;E[P
w
]:系统期望的风电并网功率;ω
i
>0:风电波动幅度允许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峰谷差约束:Pr[max(P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炜马喜平甄文喜沈渭程董开松胡殿刚李韶喻朱宏毅刘克权张伟杨柯刘丽娟梁有珍赵耀杨俊张光儒魏博闵占奎刘秀良李志敏陈明忠同焕珍张赛姜梅王斌袁芳杨勇郑翔宇李炜李小娟杨洁何巍孟欢李军汤一尧高世刚谢延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