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座安全
,特指一种通过增加爬电距离而提高安全性能的灯座。
技术介绍
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是每一位设计者在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对于灯座(尤其是高压气体放电灯座)而言,正负极与外界的爬电距离的长度是其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各设计者为了增加爬电距离而进行了各种设计;但是,目前所有的灯座,通常是采用上座与下座平面接触后,利用螺钉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必将导致正负极与外界之间的距离较短,亦即爬电距离较短,安全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陷,爬电距离较长,而使安全性能较高的灯座。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灯座主要包括有上座及下座,上座与下座相连接而构成灯座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下座上设置有一凸台,与之相对应,在上座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下座的凸台插入上座的凹槽后,下座与上座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在所述的下座的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安置导电片的孔。本技术改变现有灯座上、下座间平面接触后连接的方法,在下座上设置凸台,而上座上对应设置凹槽;从而增加正负电极与外界的爬电距离(增加的凸台高度基本相对于增加的爬电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灯座的安全性能。附图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灯座,主要包括有上座(01)及下座(02),上座(01)与下座(02)相连接而构成灯座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下座(02)上设置有一凸台(1),与之相对应,在上座(01)上设置有一凹槽(2);所述下座(02)的凸台(1)插入上座(01)的凹槽(2)后,下座(02)与上座(01)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在所述的下座(02)的凸台(1)上设置有用于安置导电片的孔(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