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炽权专利>正文

连接器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03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该连接器在一绝缘壳体的左、右侧分别形成复数个相对且呈错位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槽,分别供第一及第二端子嵌插定位,且该壳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接地端子,且该壳体两侧壁枢接一拨动件,其内端缘突设一偏心肋条。可将一可挠性印刷电路插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开口内,并拨动该拨转件,使该偏心肋条下压并推挤该可挠性印刷电路,而使各端子的片凹部及端凹部吸收其变形量,且弧端部及端凹部则为因应该变形量而各自移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尤指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可与可挠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形成较佳夹持连接关系。
技术介绍
按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是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该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元件,例如可挠性印刷电路的用途。因此,该连接器介于可挠性印刷电路及一刚性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而传统的连接器是由一绝缘壳体,一形成于壳体中的电路连接部(端子槽),复数个安置于电路连接部内的连接端子,至少一设于壳体一侧的接地端子所组成。若为欲使该连接器具连接可挠性印刷电路的功能,其在壳体上另设有一可旋转操作的电路固定器,由该电路固定器的作动,使该可挠性印刷电路与壳体内的连接端子形成连结或脱离,而达成其电气讯号转接的目的。因此,该电路固定器及接触端子的良窳,往往攸关着连接器与可挠性印刷电路的连接效果,例如业界为因应间距0.3pitch规格的连接器,大都将连接端子以彼此错位方式配置,以克服因间距过小,连接端子难以同向嵌插于壳体的缺失。唯此种配置方式,连接端子分别嵌插于壳体的前、后侧,以致该可挠性印刷电路须同时夹固于两相对且呈错位配置的连接端子,极为困难,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夹持机构。本技术使得两组呈相对且错位配置的端子可分别与可挠性印刷电路形成较佳的夹固效果,而不致轻易地与连接器脱离。从而确保电气讯号传送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该连接器在一绝缘壳体的左、右侧分别形成复数个相对且呈错位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槽,分别供第一及第二端子的嵌插定位,且该壳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接地端子;该壳体两侧壁框接一拨动件,其内端缘突设一偏心肋条;该第一端子由一活动片及一固定片所组成,其间形成一开口,该活动片自由端设有一弧端部,其搭接于偏心肋条,而固定片对应该偏心肋条则凹设有一片凹部;该第二端子自由端对应该偏心肋条凹设有一端凹部,且其与第二端子槽底壁具有一间隙;可将一可挠性印刷电路插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开口内,并拨动该拨转件,使该偏心肋条下压并推挤该可挠性印刷电路,而使各端子的片凹部及端凹部吸收其变形量,且弧端部及端凹部则为因应该变形量而各自移动。其中该拨转件两侧缘至少突设一卡点,而壳体两侧壁则相对设置卡孔,互为扣接,使该拨转件定位。其中该第一端子前端一插榫嵌插于第一端子槽内部的嵌槽以定位,且插榫上、下缘突设至少一榫点。其中该片凹部及端凹部相邻两侧各突设一尖锥片及一端锥片。其中该第二端子槽内向下垂设一挡片,与第二端子所垂设的挡片相抵,且该第二端子于挡块位置突设至少一片突。其中该拨动件内端缘对应各第一端子位置凹设一容槽,供该第一端子的弧端部容置。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3a及图3b为图2沿著线A-A所截取的两剖面图4a及图4b为图2沿著线B-B所截取的两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连接器1在一绝缘壳体11的前、后侧以错位方式分别设有一排复数个第一端子槽12及第二端子槽14,分别供复数个第一端子13及第二端子15嵌插定位;而壳体11的左、右侧底部则各设有一接地端子16,唯此属公知技术,在此不拟赘述。而本技术的特点在于,于第一端子14上方另设有一拨转件17,其两端部各突设一枢轴171,该两枢轴171间设有一偏心肋条172,其对应各第一端子12位置则形成凹入的容槽173,而枢轴171同侧外缘则形成至少一卡点174,当向下回动时,可扣入第一端子槽12两侧壁所预设的卡孔111内,以形成扣接定位。该框轴171主要功能是将整支枢轴与活动片132的弧端部132a结合,以形成强而有力的旋转轴,并可防止拨转件掀开时的脱落。该第一端子13以前端的插榫131嵌插于第一端子槽12内的嵌槽121,而为形成较佳的结合效果,该插榫131上、下缘突设至少一榫点131a,以便与嵌槽121形成较佳的密接。而该第一端子13的中段上、下部则以该插榫131分别延伸一活动片132及一固定片133,其间则形成一第一开口134,供可挠性印刷电路A的插入,该活动片132自由端形成一弧端部132a容置于容槽173内,并搭接于偏心肋条172之上。而固定片133对应该弧端部132a则凹陷状的片凹部133a,其相邻两侧较佳形成一尖锥片133b,与该可挠性印刷电路A形成较佳的定位与结合。而最外侧则以一接触端133c向外伸出,以便与硬质印刷电路板形成接触。而该第一端子13、壳体11、第一端子槽12,及拨转件17组立后的空间形态,则如图3a所示。唯当拨转件17向下回动时,其偏心肋条172即下压并推挤该可挠性印刷电路A,而使其略向片凹部133a内变形,并与相邻的两尖锥片133b形成定位效果,而上方弧端部132则因该偏心肋条172的高度变化而于容槽173内略向外扩张,即形成如图3b所示的紧密连接效果。该第二端子15嵌插于第二端子槽14内,其为一片体,该第二端子槽14邻近开口向下垂设一挡块141,与第二端子15外侧的接触片151内所垂设的挡片152相抵,且其至少一片突153与挡块141形成密接。而该第二端子15对应枢轴171位置亦形成一端凹部154,且其相邻两侧亦分别突伸端锥片155,而可挠性印刷电路A则如图4a所示,嵌置于第二端子15与第二端子槽14内壁之间。唯当该拨旋件17向下回动时,由该偏心肋条172下压并推挤该可挠性印刷电路A,以致其受力后而略向端凹部154内变形,并由其两侧的端锥片155所定位。由于该自由端的端凹部154与第二端子槽14间具有些微间隙,以因应该端凹部154下移,而形成如图4b所示的紧密连接效果。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使得两组呈相对且错位配置的端子可分别与可挠性印刷电路形成较佳的夹固效果,且由偏心肋条的回动变化,使各端子的片凹部及端凹部可吸收该可挠性印刷电路的变形量,并透过两侧尖锥片或端锥片的设计,使该可挠性印刷电路呈现如波浪形的夹固效果,而不致轻易地与连接器脱离。从而确保电气讯号传送的稳定性。本技术所描述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该连接器在一绝缘壳体的左、右侧分别形成复数个相对且呈错位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槽,分别供第一及第二端子的嵌插定位,且该壳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两侧壁框接一拨动件,其内端缘突设一偏心肋条;该第一端子由一活动片及一固定片所组成,其间形成一开口,该活动片自由端设有一弧端部,其搭接于偏心肋条,而固定片对应该偏心肋条则凹设有一片凹部;该第二端子自由端对应该偏心肋条凹设有一端凹部,且其与第二端子槽底壁具有一间隙;可将一可挠性印刷电路插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开口内,并拨动该拨转件,使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夹持机构,该连接器在一绝缘壳体的左、右侧分别形成复数个相对且呈错位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槽,分别供第一及第二端子的嵌插定位,且该壳体前、后侧分别设有一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两侧壁框接一拨动件,其内端缘突设一偏心肋条;该 第一端子由一活动片及一固定片所组成,其间形成一开口,该活动片自由端设有一弧端部,其搭接于偏心肋条,而固定片对应该偏心肋条则凹设有一片凹部;该第二端子自由端对应该偏心肋条凹设有一端凹部,且其与第二端子槽底壁具有一间隙;可将一可挠性印刷 电路插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开口内,并拨动该拨转件,使该偏心肋条下压并推挤该可挠性印刷电路,而使各端子的片凹部及端凹部吸收其变形量,且弧端部及端凹部则为因应该变形量而各自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炽权
申请(专利权)人:谢炽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