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光纤及多芯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99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能够用于短距离的O波段传送且以与通用SMF同等的MFD具有标准包覆直径的MCF,具有即使没有标记及极性这两者也能够进行光纤间连接且能够用于相向传输的12纤芯的MCF光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MCF具有12个纤芯和共通包层,在剖面,共通包层具有圆形的外周,12个纤芯配置为相对于任意的纤芯处于相邻关系的纤芯彼此之间相邻关系不成立,并且分别配置为将与中心轴交叉并且不经过12个纤芯的任意者的中心的轴作为对称轴,该12个纤芯的中心呈线对称,12个纤芯的中心的配置具有1次的旋转对称性。纤芯的中心的配置具有1次的旋转对称性。纤芯的中心的配置具有1次的旋转对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光纤及多芯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芯光纤(以下,记作“MCF”)及多芯光缆(以下,记作“MCF线缆”)。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71407号而要求优先权,依照其内容,并且参照其整体而引入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0003]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应用于双向通信的MCF。
[0004]在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8芯光纤,其具有中心纤芯和在该中心纤芯的周边配置为圆环状的7个纤芯。此外,在该8芯光纤中,在中心纤芯的周边圆环状地配置的7个纤芯配置为相邻的纤芯间的中心间间隔(纤芯间隔)在一部分不同。
[0005]在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12芯光纤:具备具有147μm的外径的包层和以在光纤剖面上定义的纤芯配置构成正方格子的方式配置的12个纤芯的12芯光纤;以及具备具有145μm的外径的包层和以在光纤剖面上定义的纤芯配置构成六方格子的方式配置的12个纤芯的12芯光纤。上述的12芯光纤都不具有沟槽构造。各纤芯的模场直径(以下,记作“MFD”)在波长1310nm情况下为5.4μm,在波长1550nm情况下为6.1μm。截止波长为1.26μm。各纤芯的零色散波长为1.41μm。波长1565nm情况下的从包层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为0.01dB/2km。波长1565nm情况下的纤芯间的串扰(以下,记作“XT”)为-30dB/2km。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613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842556号)
[0007]非专利文献1:Y.Sasaki,et al.,“Asymmetrically Arranged 8

core Fibers with Center Core Suitable for Side

view Alignment in Datacenter Networks”,OFC2020,T4J.1.
[0008]非专利文献2:Yusuke Sasaki,et al.,“High Density Multicore Fibers Employing Small MFD Cores for Datacenters”,OECC2018,Technical Digest,P2

07,July 02

06,2018,Jeju,Korea.
[0009]非专利文献3:R.J.Black and C.Pask,J.Opt.Soc.Am.A,JOSAA 1(11),1129

1131(1984).
[0010]非专利文献4:T.Matsui et al.,in Eur.Conf.Opt.Commun.(ECOC)(2017),p.W.1.B.2.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MCF具有:12个纤芯,其沿中心轴分别延伸;以及共通包层,其将该12个纤芯的各纤芯覆盖。特别地,在与中心轴正交的该MCF的剖面,共通包层具有圆形的外周。在剖面上,12个纤芯配置为相对于任意的纤芯处于相邻关系的纤芯彼此之间相邻关系不成立。另外,12个纤芯分别配置为,将与中心轴交叉并且不经过12个纤芯的任意者的中心的轴作为对称轴,该12个纤芯的中心呈线对称。并且,在剖面上,12个纤芯的中心的配置是即使将任何点作为旋转的中心,也不具有超过1次的旋转对称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CF线缆(包含本专利技术的MCF)的各种构造的图。
[0013]图2是用于说明用于决定本专利技术的MCF的纤芯配置的各条件的图。
[0014]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CF的纤芯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5]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CF的第1变形例及第2变形例的纤芯配置的图。
[0016]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CF的第3变形例及第4变形例的纤芯配置的图。
[0017]图6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MCF的各种纤芯配置的图。
[0018]图7是用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图。
[0019]图8是表示能够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MCF的各纤芯周边的折射率分布的图。
[0020]图9是表示在以12个纤芯构成正方格子的方式配置的MCF(以下记载为“12芯MCF”),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20dB(=-20dB/10km)时的相邻纤芯间的中心间隔Λ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1]图10是表示在12芯MCF,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40dB(=-40dB/10km)时的相邻纤芯间的中心间隔Λ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2]图11表示在12芯MCF,波长1360nm情况下的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成为0.01dB/km时的d
coat
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3]图12是表示在12芯MCF,在波长1360nm情况下的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成为0.01dB/km时的d
coat
加上1μm的余量,另外,在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20dB(=-20dB/10km)的Λ加上1μm的余量的情况下的CD(容许最小包层径)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4]图13是表示关于在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20dB(=-20dB/10km),或者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并行传输XT(通常的同向传输时的XT)成为-20dB(=-20dB/10km)的条件下的12芯MCF的情况,在波长1360nm情况下的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成为0.01dB/km时的d
coat
加上1μm的余量,并且在Λ加上1μm的余量的情况下的CD(容许最小包层径)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5]图14是表示在12芯MCF,在波长1360nm情况下的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成为0.01dB/km时的d
coat
加上1μm的余量,另外在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40dB(=-40dB/10km)的Λ加上1μm的余量的情况下的CD(容许最小包层径)和MFD/λ
cc
的关系的图形。
[0026]图15是表示关于在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波长1360nm情况下的相向传输XT成为-40dB(=-40dB/10km),或者10km传输后(相当于光纤长度10km)的并行传输XT成为-40dB(=-40dB/10km)的条件化的12芯MCF的情况,在波长1360nm情况下的向包覆部的泄漏损耗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光纤,其具有:12个纤芯,其沿中心轴分别延伸;以及共通包层,其将所述12个纤芯的各纤芯覆盖,在该多芯光纤,在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该多芯光纤的剖面,所述共通包层具有圆形的外周,在所述剖面上,所述12个纤芯配置为相对于任意的纤芯处于相邻关系的纤芯彼此之间相邻关系不成立,并且分别配置为将与所述中心轴交叉并且不经过所述12个纤芯的任意者的中心的轴作为对称轴,所述12个纤芯的中心呈线对称,在所述剖面上,所述12个纤芯的中心的配置是即使将任何点作为旋转的中心,也不具有超过1次的旋转对称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光纤,其中,设定下述正方格子,该正方格子是具有格子点间隔Λ
nominal
、且具有构成最小的正方形的4个内周格子点和将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包围并且与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的任意者相邻关系成立的8个外周格子点,以从所述中心轴至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为止的距离各自相等的方式在所述剖面上设定的正方格子,相对于该正方格子,所述12个纤芯由在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分配的4个内周纤芯和在所述8个外周格子点分配的8个外周纤芯构成,所述4个内周纤芯的中心位置各自和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之中的对应的内周格子点之间的距离为0.5μm以下,所述8个外周纤芯各自属于在与所述8个外周格子点之中的对应的外周格子点之间的距离成为0.5μm以下的位置配置有其中心的格子点配置纤芯、以及在从所述对应的外周格子点起分离2μm的位置配置有其中心的格子点非配置纤芯的任意者,所述格子点配置纤芯的数量和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的数量之比为2个对6个、4个对4个或者6个对2个,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各自是在从所述4个内周格子点之中的与所述对应的外周格子点处于相邻关系的特定内周格子点分离Λ
nominal
-0.5μm的值以上而Λ
nominal
+0.5μm的值以下的位置配置有其中心,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各自的中心配置为,与距对应的特定内周格子点的距离相比,距与所述对应的外周格子点处于相邻关系的特定外周格子点的距离更长,且从剩余的外周纤芯的任意者的中心起分离Λ
nominal
+3μ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光纤,其中,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各自配置为,将所述对应的外周格子点和所述特定内周格子点连结的线段、与将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的中心和所述特定内周格子点连结的线段所成的角度θ为3度以上30度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芯光纤,其中,所述格子点非配置纤芯的数量为2个,分配有所述2个格子点非配置纤芯的2个外周格子点的相邻关系成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其中,还具有树脂包覆部,该树脂包覆部将所述共通包层的外周覆盖,具有以250μm为基准而收敛于235μm以上265μm以下的范围的外径,
以195μm以下的规定的包层直径标称值CD
nominal
[μm]为基准,所述共通包层的直径CD收敛于CD
nominal
-1μm的值以上而CD
nominal
+1μm的值以下的范围,通过22m的光纤长度测定出的所述12个纤芯各自的线缆截止波长λ
cc
为1360nm以下,所述12个纤芯各自的零色散波长以1312nm以上1340nm以下的范围的值为波长基准,收敛于波长基准值-12nm的值以上而波长基准+12nm的值以下的范围,所述零色散波长的所述12个纤芯各自的分散斜率为0.092ps/(nm2·
km)以下,在所述12个纤芯各自,相对于波长1310nm情况下的模场直径MFD[μm]和所述线缆截止波长λcc[μm]之比,从纤芯的中心至所述树脂包覆部和所述共通包层之间的界面为止的最短距离d
coat
[μm]满足下面的式(1):d
coat
≥2.88MFD/λ
cc
+5.36

(1)的关系,在所述12个纤芯各自,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