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98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机械(10)的负荷传递构件(60)具有:上柱部(64);中间部(62),从窗(53)的窗缘的下角部(C1)的上方且壁宽方向(W1)的外侧的位置以避开窗(53)的方式延伸至下角部(C1)的下方且壁宽方向(W1)的内侧的位置;梁部(65),在窗(53)的下方以远离壁部侧缘(E1)的方式延伸。上柱部、中间部及梁部按此顺序连续,以便能够将被施加到驾驶室(30)的上部的负荷(F)传递到上部骨架,负荷传递构件中的至少中间部由单一的构件形成。由此,即使在负荷被施加到驾驶室的上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窗的窗缘的所述下角部的近傍部位亦即角部近傍部位发生断裂,从而抑制驾驶室的刚性下降。从而抑制驾驶室的刚性下降。从而抑制驾驶室的刚性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工程机械的一个例子的液压挖掘机具备:下部行走体;上部骨架,可转动地被该下部行走体支撑;作业装置,包含可起伏地被该上部骨架支撑的动臂;驾驶室,由具有内部空间的箱体构成,并且在动臂的侧方被上部骨架支撑。驾驶室具备多个将所述内部空间的前后及左右包围的壁部。多个壁部包含例如形成驾驶室的背面的后壁部、形成驾驶室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左壁部及右壁部等。后壁部有时会具有划定后窗的窗缘,左壁部及右壁部各者有时会具有划定侧窗的窗缘。设置后窗及侧窗是为了通过这些窗来确保操作人员的视野。
[0003]例如在工程机械发生侧翻或翻倒时,会有一个较大的负荷作用于驾驶室的上部。因此,基于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的观点,便要求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具有在工程机械发生侧翻或翻倒时能够确保驾驶室的内部空间的刚性。
[000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

46396号(专利文献1)的工程机械为了提高驾驶室的左右方向的变形抑制效果而具备将从左侧施加到左后柱的横向负荷传递到右后柱的负荷传递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骨架,被下部行走体支撑;以及,驾驶室,具有划定内部空间的箱体,并且被所述上部骨架支撑;其中,所述驾驶室包括:多个壁部,将所述内部空间的前后及左右包围;以及,负荷传递构件,沿着所述多个壁部中的任意的壁部亦即特定壁部而被设置,所述特定壁部具有:壁部侧缘,是沿着纵向延伸的侧缘且位于所述特定壁部的宽度方向亦即壁宽方向的端部;以及,窗缘,划定被设置在所述壁部侧缘的所述壁宽方向的内侧的窗,所述窗缘包含:纵边,在沿所述壁部侧缘的方向上延伸;下边,在与所述纵边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下角部,将所述纵边和所述下边相连,所述负荷传递构件具有:上柱部,在所述窗缘的所述纵边的所述壁宽方向的外侧从所述特定壁部的上部沿着所述纵边向下方延伸;中间部,从所述下角部的上方且所述下角部的所述壁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以避开所述窗的方式延伸至所述下角部的下方且所述下角部的所述壁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梁部,在所述窗的下方从所述中间部以远离所述壁部侧缘的方式延伸,所述上柱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梁部按此顺序连续,以便将在沿所述特定壁部的方向上被施加到所述驾驶室的上部的负荷传递到所述上部骨架,所述负荷传递构件中的至少所述中间部由单一的构件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上柱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梁部的所述负荷传递构件的整体由单一的构件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具有以随着向下方延伸而远离所述壁部侧缘的方式弯曲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部具有以随着远离所述壁部侧缘而向下方位移的方式朝着所述上部骨架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传递构件还具有:下柱部,从所述梁部向下方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还包括:后柱,从所述特定壁部的上端部沿着所述壁部侧缘向下方延伸至所述特定壁部的下端部,所述负荷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启二下井卓三松岛慎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