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96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6

13227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设置有辅助把手的技术。该辅助把手沿着前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设置,就座于后座椅的乘员能够把持。
[0003]一般来说,车辆的前座椅被设为分离座椅,后座椅被设为长凳座椅。因而,设置于前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辅助把手被分成前座椅的右侧(右侧座椅)和左侧(左侧座椅)。也就是说,在乘员就座于后座椅的中央座的情况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成为了设置于右侧座椅与左侧座椅之间的间隙,因此不存在专用的辅助把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就座于在分离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配置的长凳座椅的中央座的乘员能够支承身体的车辆用座椅。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在该座椅靠背的背面侧分别设置有保持部,通过一对保持部,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例如,在就座于在一对座椅靠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配置的长凳座椅的中央座(所谓的后座中央)的乘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配置该棒状构件。因而,通过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把持该棒状构件,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0007]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前座由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所以是所谓的分离座椅,后座是所谓的长凳座椅。另外,这里的前座、后座表示相对的前后关系,前座未必是车辆前部的座位。例如,前座也可以是3排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座。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通过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保持部,能够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调整棒状构件的位置。即,在一方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和另一方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即使由于斜倚角度、座椅滑动而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彼此发生了偏离,也能够通过设置于棒状构件与保持部之间的间隙来调整棒状构件的位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保持部具备: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及罩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在与该载置部对向
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而抑制所述棒状构件的落下。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保持部具备载置部和罩部,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另外,罩部能够相对于载置部对向,该罩部在与载置部对向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在该罩部与载置部之间保持棒状构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收容构件,构成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所述棒状构件以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于该收容构件;及支承构件,构成另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支承从所述收容构件突出的所述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保持部具备构成一侧的收容构件和构成另一侧的支承构件,收容构件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侧。在该收容构件中,棒状构件以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另外,支承构件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该支承构件支承从收容构件突出的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0014]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棒状构件从设置于一方的座椅靠背侧的收容构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由设置于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的支承部支承,从而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通过把持棒状构件,该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轴部,构成一侧,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而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支承所述棒状构件的基端部;接受部,构成另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保持所述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保持部具备构成一侧的轴部和构成另一侧的接受部。轴部在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而设置,支承棒状构件的基端部。也就是说,棒状构件以轴部为中心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转动。另外,接受部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保持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0017]该棒状构件能够以轴部为中心,以棒状构件的顶端部侧为自由端而转动,因此在由接受部保持了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的状态下,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通过把持棒状构件,该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展开储纳机构,该展开储纳机构能够设为能够使用该保持部的展开状态及不能使用该保持部的储纳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保持部设置有展开储纳机构,通过该展开储纳机构,得到保持部的展开状态或保持部的储纳状态。在保持部的展开状态下,该保持部能够使用,在保持部的储纳状态下,该保持部不能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里的“储纳”,仅意味着保持部不能使用的状态,保持部也可以向车室内侧露出。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三或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保持部还具备使所述罩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载置部闭合的闭合机
构,所述闭合机构构成为包含:摆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则摆构件的一端部被所述棒状构件按压而摆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及跷跷板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而所述摆构件以所述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则该摆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抵接,该跷跷板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罩部抵接,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轴部为中心使该罩部向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向转动。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保持部还具备闭合机构,通过该闭合机构,使罩部以能够相对于载置部对向的方式相对于载置部闭合。在此,闭合机构构成为包含摆构件和跷跷板构件。摆构件被设定成:若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则该摆构件的一端部被棒状构件按压,该摆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所述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保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保持部具备: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及罩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在与该载置部对向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而抑制所述棒状构件的落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收容构件,构成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所述棒状构件以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于该收容构件;及支承构件,构成另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支承从所述收容构件突出的所述棒状构件的顶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轴部,构成一侧,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而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渡濑修中野伸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