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标专利>正文

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33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体穿刺扩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所述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包括导线、卷线杆,所述导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所述卷线杆一头粗一头细,且卷线杆用于将导线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卷绕成螺旋管等形状来配合扩孔时限位使用,对于普通扩孔,可通过利用第二端直径大于第一端的导线对已有的穿刺孔进行快速或缓慢扩孔。对于超大扩孔需求,可通过卷紧第一端第二端来物理挤压导线中的密闭液囊以实现周径增粗,从而实现超大孔径的扩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由于线性结构可任意弯曲任意造型,其具有多部位多方向均适用,灵活方便的优点。多部位多方向均适用,灵活方便的优点。多部位多方向均适用,灵活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穿刺扩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在追求各种美,常常在身体上穿孔用于佩戴装饰品,如打耳洞佩戴耳环等。当饰品插杆直径大于痊愈后的刺孔直径时,人们需要通过扩孔器来扩大穿刺孔径。
[0003]公开号CN113081198A公开的一种无痛缓扩穿刺针及使用方法。包括:穿刺针,其直径不大于0.3mm;导线,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穿刺针相连,将所述第一端卷曲为螺旋管状,穿刺后,所述穿刺针与所述第二端分离,将所述第二端卷曲为螺旋管状蜷缩在使用者伤口的另一侧,使用者伤口伤愈后,若干次重复将所述第一端展开一定长度,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所述导线至合适位置,卷紧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直至实现扩孔。该无痛缓扩穿刺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穿刺痛感强、出血多、易感染、持续痛苦时间久、伤口恢复慢且长期护理麻烦的问题,但该穿刺孔和导线只适用于普通孔径的穿刺,对于后期需要佩戴更大直径的饰品,则原来的穿刺孔需要二次扩孔,甚至需要超大扩孔才能满足大直径饰品杆的插入。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普通扩孔、超大扩孔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包括:导线和卷线杆,导线,所述导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所述卷线杆一头粗一头细,且卷线杆用于将导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卷绕成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配合扩孔使用。
[0007]优选的,所述导线的第一端的前端还一体成型有呈锥形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前端直径远小于原有穿刺孔的孔洞直径,所述第二端末还设有物理限位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直径大于原有穿刺孔的孔洞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导线由等径的金属丝和一头粗一头细的软管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软管采用无毒塑性材质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软管内中部还设有密闭细长液囊,所述液囊内部含有液体或凝胶,并可通过物理挤压以实现囊径增粗以实现扩孔。
[0012]优选的,所述软管内靠近第二端还设有密闭细长液囊,所述液囊内部含有液体或凝胶,且液囊的末端还设有物理限定,并可通过物理挤压以实现囊径增粗以实现扩孔。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通过设置一头细一头粗的导线拉
伸展开后,手持导线,将带有引导部的细端穿过原有穿刺孔,然后将导线两端利用卷线杆收卷成螺旋管状或盘状等形状放置在穿刺孔两侧,然后在逐步拉直粗端导线,拉动导线继续穿过穿刺孔,利用直径较大的第二端对原有穿刺孔进行扩孔;
[0015]2、导线具有柔软和韧性并存的特性,可变形成各种曲线,二端也可收卷成各种形状来限位,非常适合各种部位各种方向的穿刺孔扩孔;
[0016]3、对于超大扩孔的需求,可通过在导线的软管中设置密闭液囊,再拉动导线将液囊对准穿刺孔,可通过液囊在软管中不通位置,进行不同的扩孔,液囊在软管中部时,通过卷紧导线二端来物理挤压液囊,驱赶液囊两端的液体向中部汇聚,使得囊径扩大实现超大扩孔,液囊在软管末端时,液囊末端设有物理限定,驱赶液囊靠近导线细端的液体向液囊末端汇聚,使得使得囊径扩大实现超大扩孔,这样便于对不同穿刺部位进行扩孔。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导线扩孔收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导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导线中液囊位于软管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3所示导线中液囊位于软管靠近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导线;11、第一端;111、引导部;12、第二端;13、第一限位;14、第二限位;2、卷线杆;3、金属丝;4、软管;5、液囊;51、物理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包括:导线1和卷线杆2,导线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二端12的直径大于第一端11,卷线杆2一头粗一头细,且卷线杆 2用于将导线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卷绕成第一限位13和第二限位 14配合扩孔使用。
[0027]其中,导线1的第一端11的前端还一体成型有呈锥形引导部111,引导部111的前端直径远小于原有穿刺孔的孔洞直径,第二端12末还设有物理限位结构,物理限位结构为大的凸起或者翘边(图中未画出),用于限制第二端 12从穿刺孔中滑出,这样便于手持导线1利用引导部111快速穿过原有的穿线孔进行扩孔。
[0028]需要说明的是:导线1长为10cm左右,在扩孔时,将导线1第一端11 和第二端12在穿刺孔两侧收卷成第一限位13和第二限位14当原有的细小穿刺孔需要扩孔时,将导线1拉伸展开后,手持导线1,将带有引导部111的第一端11穿过原有穿刺孔,然后将导线1两端利用卷线杆2收卷成第一限位螺旋管13和第二限位14,即可在穿刺孔两侧限位,当穿刺孔变大
后逐步拉直第二限位14,拉动导线1继续穿过穿刺孔,利用直径较大的第二端12对原有穿刺孔进行扩孔。这里可以将如原来穿刺孔为0.8mm的孔洞,利用导线1可以进行扩孔,扩孔的最大直径取决于第二端12的直径,如采用第二端12的最大直径为2mm,则二次扩孔后最大孔径为2mm。
[0029]而在本实施案例中,导线1的第二端12直径大于原有穿刺孔的孔洞直径,便于对原有的穿刺孔进行普通扩孔,这种导线1具有基础的普通扩孔功能。
[0030]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穿刺部位早已经愈合,导线1材质为人体耐受无毒材质,如空心金属管材等。
[0031]实施案例二
[0032]请参阅图3,本实施案二其他结构与实施案例一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导线1由等径的金属丝3外包裹一头粗一头细的软管4组成,软管4采用无毒塑性材质制成。
[0033]需要说明的是:这样通过等径的金属丝3上包裹如采用医用塑胶制成的软管4,既可以满足扩孔时导线1正常的缠绕收卷,又由于软性材料富有弹性,导线1更容易穿过,扩孔时人体感受更舒服。
[0034]实施案例三
[0035]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1),所述导线(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二端(12)的直径大于第一端(11);卷线杆(2),所述卷线杆(2)一头粗一头细,且卷线杆(2)用于将导线(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卷绕成第一限位(13)和第二限位(14)配合扩孔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第一端(11)的前端还一体成型有呈锥形引导部(111),所述引导部(111)的前端直径远小于原有穿刺孔的孔洞直径,所述第二端(12)末还设有物理限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多部位无痛扩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第二端(12)直径大于原有穿刺孔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标
申请(专利权)人:曾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