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724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当满足第一预设时间粒度,采集第一读表数据,其中,第一读表数据第一总表读数和第一分表读数;根据第一读表位置,采集第一显式影响因子和第一隐式影响因子;将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输入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输入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二误差分析结果;根据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误差分析结果,第一分表读数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一拟合读数;判断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是否满足第一总表读数;若满足,将第一拟合读数添加进第一读表数据采集结果。表数据采集结果。表数据采集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至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目前的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一般是直接将记录数据上传至远程终端,从而进行存储管理等工作。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曾考虑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误差,导致上传的记录数据存在误差率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曾考虑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误差,导致上传的记录数据存在误差率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当满足第一预设时间粒度,采集第一读表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读表数据第一总表读数和第一分表读数;第二采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读表位置,采集第一显式影响因子和第一隐式影响因子;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输入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输入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二误差分析结果;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分表读数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一拟合读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总表读数;第一添加单元,用于若满足,将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添加进第一读表数据采集结果。
[0007]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满足第一预设时间粒度,采集第一读表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读表数据第一总表读数和第一分表读数;根据第一读表位置,采集第一显式影响因子和第一隐式影响因子;将所述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输入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输入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二误差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分表读数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一拟合读数;判断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总表读数;满足,将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添加进第一读表数据采集结果。
[000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
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0009]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采用了通过采集满足预设时间粒度周期的对应读表数据,根据读表位置确定该表的读数显式影响因子和读数隐式影响因子;再分别对显式影响因子和读数隐式影响因子进行误差分析,得到误差分析结果;再使用误差分析结果拟合读表数据,将拟合结果和总表读数比对,若是满足总表读数,就将读数拟合结果添加进读表数据采集结果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读表数据上传终端之前,先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得到较准确的拟合读数,达到了提高上传记录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0011]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中第二处理层构建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采集单元11,第二采集单元12,第一获得单元13,第二获得单元14,第三获得单元15,第一判断单元16,第一添加单元17,电子设备300,存储器301,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3,总线架构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曾考虑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误差,导致上传的记录数据存在误差率较大的技术问题,通过在读表数据上传终端之前,先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得到较准确的拟合读数,达到了提高上传记录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0015]申请概述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至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目前的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一般是直接将记录数据上传至远程终端,从而进行存储管理等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未曾考虑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记录仪器记录的数据误差,导致上传的记录数据存在误差率较大的技术问题。
[001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通过采集满足预设时间粒度周期的对应读表数据,根据读表位置确定该表的读数显式
影响因子和读数隐式影响因子;再分别对显式影响因子和读数隐式影响因子进行误差分析,得到误差分析结果;再使用误差分析结果拟合读表数据,将拟合结果和总表读数比对,若是满足总表读数,就将读数拟合结果添加进读表数据采集结果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读表数据上传终端之前,先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得到较准确的拟合读数,达到了提高上传记录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0017]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S100:当满足第一预设时间粒度,采集第一读表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读表数据第一总表读数和第一分表读数;具体而言,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预应用于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云端虚拟平台的部署在多种类型智能读表仪器和相应类型管理终端的信息交互路径上,用于对读表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并拟合误差,保证上传至管理终端的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0019]第一读表数据指的是从用户端的电表、水表、气表等可选类型的智能读表仪器上传的数据,及从终端的电表终端总表、水表终端总表、气表终端总表等可选类型的读表终端上传的数据,在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中一一对应进行存储得到的数据。进一步的,将从用户端上传的读表数据统称为第一分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表合一的数据采集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当满足第一预设时间粒度,采集第一读表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读表数据第一总表读数和第一分表读数;根据第一读表位置,采集第一显式影响因子和第一隐式影响因子;将所述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输入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输入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二误差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和所述第二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一分表读数进行误差拟合,获得第一拟合读数;判断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总表读数;若满足,将所述第一拟合读数添加进第一读表数据采集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拟合读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总表读数,获得第一偏离度;当所述第一偏离度满足第一预设偏离度时,获得第一类型异常检测指令;当所述第一偏离度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偏离度时,获得第二类型异常检测指令;根据所述第一类型异常检测指令或所述第二类型异常检测指令对所述第一分表进行检测,获得第一检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获得第一异常参数,对所述第一拟合读数进行调整,获得第二拟合读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输入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误差分析结果,包括:遍历所述第一显式影响因子,获得第一特征值;获得第一显示误差分析公式:其中,表示显式误差分析结果,表示第个显式影响因子特征值,表示第个显式影响因子统计偏差参数,表示显式影响因子总数量,表示第个显式影响因子统计偏差参数和实际应用时的参数偏差均值,∈;基于所述第一显示误差分析公式,生成所述显式误差分析通道;将所述第一特征值输入所述显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所述第一误差分析结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输入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二误差分析结果,包括:遍历所述第一隐式影响因子,获得第二特征值,其中,所述第二特征值包括第一频率属性和第一时长属性;根据所述隐式误差分析通道,获得第一处理层和第二处理层,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层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处理层的输入端全连接;将所述第一频率属性和所述第一时长属性输入所述第一处理层进行权重分配,获得第
一权重分配结果;将所述第一权重分配结果和所述第二特征值输入所述第二处理层,获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耀钻江广龙李文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