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兆利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13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包括尾箱上盖、连接圈和尾箱下盖;尾箱上盖上设置有带旋转孔凸起块;连接圈外轮廓与上盖开口处外侧轮廓相匹配,连接圈截断面为台阶状包络,连接圈内侧设有凸起块;连接圈上设置尾箱上盖旋转座,尾箱上盖旋转座与尾箱上盖上带有旋转孔凸起块相配合;尾箱下盖外轮廓与连接圈外轮廓相匹配;尾箱下盖上对连接圈上上盖旋转座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上盖旋转座嵌入孔;装配时,金属轴穿过连接圈上尾箱上盖旋转座和尾箱上盖上带旋转孔凸起块,实现连接圈和尾箱上盖的连接,解决了尾箱铰链外伸出和尾箱异响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尾箱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电动车、代步车的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人们对电动车或者代步车的使用包括代步、载人、载物等需求,所以目前的电动车、代步车大多配有相应的载物容器,因为兼顾后靠背和后货箱,所以尾箱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广泛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尾箱的诸多缺点,比如由于尾箱需要开合,而开合需要铰链,由于只有上下盖,使得铰链只能伸出上下盖之间,这样突出的铰链的设计会严重影响尾箱的后靠背作用,于此同时,由于上下盖之间缺乏约束,使得尾箱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异响,严重影响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所述尾箱包括尾箱上盖、连接圈和尾箱下盖;所述尾箱上盖上设置有带旋转孔凸起块;
[0006]所述连接圈外轮廓与上盖开口处外侧轮廓相匹配,所述连接圈截断面为台阶状包络,连接圈内侧设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外包络外侧轮廓与尾箱上盖开口处内侧轮廓相匹配;所述连接圈上下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通过孔,用于固定螺丝穿过,实现连接圈与尾箱下盖的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圈下面设置带倒刺卡扣;所述连接圈上设置尾箱上盖旋转座,所述尾箱上盖旋转座与尾箱上盖上带有旋转孔凸起块相配合,约束尾箱上盖旋转;
[0007]所述尾箱下盖外轮廓与连接圈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尾箱下盖上与连接圈上固定螺丝通过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尾箱下盖上与连接圈上带倒刺卡扣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扣环;所述尾箱下盖上对连接圈上上盖旋转座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上盖旋转座嵌入孔;
[0008]装配时,金属轴穿过连接圈上尾箱上盖旋转座和尾箱上盖上带旋转孔凸起块,实现连接圈和尾箱上盖的连接,连接圈上带倒刺卡扣和尾箱下盖上卡扣环的配合实现连接圈和尾箱下盖的预固定,螺钉通过连接圈上螺丝通过孔拧入尾箱下盖上螺丝孔中,实现连接圈和尾箱下盖的固定安装。
[0009]优选地,所述尾箱上盖上带旋转孔凸起块不超出尾箱外表面包络,尾箱上盖俯视图中凸起块轮廓线不超过尾箱上盖外表面轮廓线。
[0010]优选地,所述尾箱上盖上带旋转孔凸起块主体为矩形块,矩形块侧面贯穿旋转孔,旋转孔为通孔。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上尾箱上盖旋转座主体为在连接圈上挖出的矩形框架,所述旋转座侧面设有通孔。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上凸起块外侧面和连接圈外侧面距离等于上盖壳体厚度。
[0013]优选地,所述尾箱下盖上卡扣环为环状矩形框架。
[0014]优选地,所述尾箱下盖上旋转座嵌入孔尺寸包络与连接圈上盖旋转座外尺寸包络相匹配。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后,通过连接圈的设计,实现将旋转铰链内嵌在尾箱内,解决了铰链外突出影响尾箱后靠背的问题,通过连接圈上凸起块与尾箱上盖的配合,实现对尾箱上盖的紧密贴合,消除尾箱异响;通过连接圈的分立式设计提高了尾箱实用性和可靠性,使得尾箱得以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上盖立体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1中A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连接圈立体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3中B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连接圈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5中E局部放大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5中F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下盖立体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8中D局部放大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8中C局部放大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下盖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11中H局部放大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下盖和连接圈装配体立体图。
[0030]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下盖和连接圈装配体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0031]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14中G局部放大图。
[0032]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上盖和连接圈装配体立体图。
[0033]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16中Q局部放大图。
[0034]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装配体立体图。
[0035]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的装配体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0036]图2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图19中P局部放大图。
[0037]图中:1、上盖;2、连接圈;3、下盖;4、带旋转孔凸起块;5、凸起块;6、通过孔;7、卡扣;8、旋转座;9、卡扣环;10、嵌入孔;11、旋转孔;12、通孔;1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所述尾箱包括尾箱上盖1、连接圈2和尾箱下盖3;参见图1和图2,所述尾箱上盖1上设置有带旋转孔凸起块4;
[0040]参见图3

图7,所述连接圈2外轮廓与上盖1开口处外侧轮廓相匹配,实现在上盖1
和连接圈2闭合时,连接圈2侧面壳体和上盖1外表面壳体平滑过度,所述连接圈2截断面为台阶状包络,连接圈2内侧设有凸起块5,所述凸起块5外包络外侧轮廓与尾箱上盖1开口处内侧轮廓相匹配,实现在上盖1和连接圈2闭合时,凸起块5侧面贴合尾箱上盖1内侧面,通过连接圈2凸起块5侧面对尾箱上盖1的约束;所述连接圈2上下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通过孔6,用于固定螺丝穿过,实现连接圈2与尾箱下盖3的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圈2下面设置带倒刺卡扣7,用于实现连接圈2与尾箱下盖3的预固定;所述连接圈2上设置尾箱上盖旋转座8,所述尾箱上盖旋转座8与尾箱上盖1上带有旋转孔凸起块4相配合,约束尾箱上盖1旋转;
[0041]参见图8

图12,所述尾箱下盖3外轮廓与连接圈2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尾箱下盖3上与连接圈2上固定螺丝通过孔6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3,用于实现螺纹安装;所述尾箱下盖3上与连接圈2上带倒刺卡扣7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扣环9,实现让卡扣7通过并卡住卡扣7前端倒刺;所述尾箱下盖3上对连接圈2上上盖旋转座8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上盖旋转座嵌入孔10,用于包住上盖旋转座8;
[0042]参见图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箱包括尾箱上盖(1)、连接圈(2)和尾箱下盖(3);所述尾箱上盖(1)上设置有带旋转孔凸起块(4);所述连接圈(2)外轮廓与上盖(1)开口处外侧轮廓相匹配,所述连接圈(2)截断面为台阶状包络,连接圈(2)内侧设有凸起块(5),所述凸起块(5)外包络外侧轮廓与尾箱上盖(1)开口处内侧轮廓相匹配;所述连接圈(2)上设置尾箱上盖旋转座(8),所述尾箱上盖旋转座(8)与尾箱上盖(1)上带有旋转孔凸起块(4)相配合,约束尾箱上盖(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2)上下面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通过孔(6),用于固定螺丝穿过,实现连接圈(2)与尾箱下盖(3)的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圈(2)下面设置带倒刺卡扣(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轴内嵌分立式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箱下盖(3)外轮廓与连接圈(2)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尾箱下盖(3)上与连接圈(2)上固定螺丝通过孔(6)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尾箱下盖(3)上与连接圈(2)上带倒刺卡扣(7)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扣环(9);所述尾箱下盖(3)上对连接圈(2)上上盖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兆利
申请(专利权)人:魏兆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