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71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8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移相器组件,包括:第一移相器,第一移相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移相器,第二移相器被设置在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第二移相器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远离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第一齿轮具有第三通孔,其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对齐;齿条,齿条被构造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移相器相对于所述第一移相器移动,以调节所述移相器组件的倾角;以及第一换向机构,第一换向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齿条啮合,使得第一移相器和所述第二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与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与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相器组件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使得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的移相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弧形移相器组件,包括该弧形移相器组件的移相器所输入的运动方向朝向IN口时,移相器的倾角变小;而当所输入的运动方向与IN口朝向相反时,移相器的倾角变大。而现有技术中并无实现反向的技术方案。
[0003]电调天线使用弧形移相器时,移相器的IN口需要与天线输入口电连接,当输入直线驱动的方向为沿着移相器IN口到天线输入口的方向时,天线电倾角变小;当输入直线驱动的方向与移相器IN口到天线输入口的方向相反时,天线电倾角变大。
[0004]天线输入口附近位置会有显示电调倾角大小的标尺,产品发货时,客户要求天线处于最小电倾角状态,此时标尺伸出天线的长度较长,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标尺伸出越长,角度反而越小,这与正常逻辑相悖,客户满意度不高;天线行业内使用较多的另一种腔体式移相器,当输入直线驱动的方向为沿着移相器IN口到天线输入口方向时,天线电倾角变大,客户普遍认可此种方向的设置结构,但是腔体式移相器又不具有弧形移相器的诸多优点。而另外一种将弧形移相器旋转180
°
安装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实现反向功能,但会导致连接移相器的线缆长度增加,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下技术问题,即现有技术中的移相器组件要么必须使得标尺伸出天线过长从而带来产品损坏的风险以及运输方面的不便,并且标尺伸出越长,角度反而越小,这与正常逻辑相悖,客户满意度不高,要么会导致连接移相器的线缆长度增加从而增加成本。
[0006]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组件包括:
[0007]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一移相器具有第一通孔;
[0008]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移相器具有第二通孔;
[0009]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远离所述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具有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对齐;
[0010]齿条,所述齿条被构造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移相器相对于所述第一移相器移动,以调节所述移相器组件的倾角;以及
[0011]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之间并且分
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所述第二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2]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移相器组件能够借助于第一换向机构实现反向的技术方案,即实现移相器所输入的直线运动方向朝向IN口时,移相器倾角变大;输入直线运动方向与IN口朝向相反时,移相器倾角变小,进而使得天线处于最小电倾角状态时的标尺也不会伸出天线长度过长,降低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损坏的风险,标尺标识角度方式更符合逻辑,增加客户满意度,而且也不会导致连接移相器的线缆长度增加。
[0013]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奇数个齿轮。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一个齿轮。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移相器一体成型。
[0014]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移相器组件还包括:
[0015]第三移相器,所述第三移相器具有第四通孔;
[0016]第四移相器,所述第四移相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三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四移相器具有第五通孔;
[0017]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四移相器的远离所述第三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具有第六通孔,其中,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以及所述第六通孔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对齐;以及
[0018]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齿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三移相器和所述第四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9]其中,所述齿条被构造用于经由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第四移相器相对于所述第三移相器移动,以调节所述移相器组件的倾角。
[0020]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的组合与所述第三移相器、所述第四移相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换向机构的组合关于所述齿条呈镜像对称地布置或者在所述齿条的一侧排列成阵列排布。
[0021]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移相器组件还包括:
[0022]第一螺钉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钉在所述组装状态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母耦接,以在所述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和所述第一齿轮之间提供预紧力。
[0023]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螺钉的至少一部分横截面具有第一D形横截面,并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具有与所述第一D形横截面相互配合的第二D形横截面。
[0024]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螺母包括弹性压片构件,所述弹性压片构件被构造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以在所述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和所述第一齿轮之间提供可调节的预紧力。
[0025]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弹性压片构件在围绕所述所述螺母的中心位置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均匀分布的悬臂弹性体结构。
[0026]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弹性压片构件具有棘轮卡扣并且所述
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三通孔的周围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棘轮卡扣在所述组装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机械配合。
[0027]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或所述第二移相器的线路走向相关联的桥式弹性体,以在组装状态下向所述第二移相器施加朝向所述第一移相器的力。
[0028]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桥式弹性体包括单桥弹性体、双桥弹性体或者N桥弹性体。
[0029]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移相器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在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具有末端弹性体,所述末端弹性体在组装状态下与所述支撑件耦接,使得所述支撑件经由所述末端弹性体将所述第二移相器压接在所述第一移相器上。
[0030]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移相器组件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所述第二移相器的屏蔽件。
[0031]综上所述,依据本公开内容所提出的移相器组件依据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移相器组件能够借助于第一换向机构实现反向的技术方案,即实现移相器所输入的直线运动方向朝向IN口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组件包括: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一移相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移相器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远离所述第一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具有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对齐;齿条,所述齿条被构造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移相器相对于所述第一移相器移动,以调节所述移相器组件的倾角;以及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所述第二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奇数个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一个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移相器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组件还包括:第三移相器,所述第三移相器具有第四通孔;第四移相器,所述第四移相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三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四移相器具有第五通孔;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四移相器的远离所述第三移相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具有第六通孔,其中,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以及所述第六通孔在组装状态下相互对齐;以及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齿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使得所述第三移相器和所述第四移相器的电接触位置的线速度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齿条被构造用于经由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第四移相器相对于所述第三移相器移动,以调节所述移相器组件的倾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换向机构的组合与所述第三移相器、所述第四移相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皇甫幼方李永忠鲍苏洋沈敏丁冬峰杨旸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