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65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属于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配料箱,所述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杆,所述配料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杆,所述配料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原料会出现堆积导致出料口堵塞下料不顺畅大多数时候需要人工进行疏通费时费力、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对储料斗中的原料进行松动,防止原料堆积不易掉落,防止下料管、转动管堵塞影响原料的输送,促进原料的掉落,提高预拌混凝土的配料效率。预拌混凝土的配料效率。预拌混凝土的配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建设的日益扩大,而水泥混凝土是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施工行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在公路、桥梁、隧道等施工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0003]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形成的,混凝土的原料在储料斗内放置时会出现堆积在一起的情况,也会导致出料口堵塞,下料不顺畅,大多数时候需要人工进行疏通,费时费力,并且现在配料装置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均匀,由此提出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了混凝土原料会出现堆积导致出料口堵塞下料不顺畅大多数时候需要人工进行疏通费时费力、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配料箱,所述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杆,所述配料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杆,所述配料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环,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配料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环,所述配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料管,所述转轴的底部伸进落料管内且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外箱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储料机构,所述外箱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环,所述外箱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以转轴为圆心圆周分布的多个第三齿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斗、下料管、转动管、支撑杆、下料杆、多个下料搅拌杆、外齿环、电磁阀,所述储料斗与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管与储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的顶部与下料管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位于转动管的内侧且与转动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杆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下料搅拌杆与下料杆的外侧固定连接且均匀分布,所述外齿环套接在转动管的外侧且与转动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转动管的底部外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储料机构可以对混凝土的原料进行储存,并且在进行混凝土的制备时,可以对储料斗内的原料进行扰动,使原料松散,使下料顺畅,不会造成堵塞,影响原料的送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搅拌杆的长度自上向下依次减小,所述储料斗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转动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截面为“T”型,所述下料管的底部
开设有与限位环匹配的限位环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料搅拌杆的设置,对原料进行搅拌方便下料,利用限位环,可以使转动管脱离下料管独自转动进而带动下料搅拌杆的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配料箱的底部为倾斜设置,所述外箱的底部开设有落料管匹配落料孔,所述落料管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阀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料箱的底倾斜设置,方便混凝土的下料,通过阀门可以控制落料管的出料。
[0012]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搅拌杆与多个第一搅拌杆之间交错设置,所述配料箱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滑动环匹配的旋转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搅拌杆伴随着配料箱的旋转而转动,可以对停留在配料箱内侧壁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配合第一搅拌杆,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对原料搅拌的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配料箱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转动管的底部通过开口伸进配料箱内,所述外齿环的外侧与第三齿轮的外侧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数量与转动管、外齿环的数量的相同。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开口可以使原料通过转动管送进配料箱中,利用外齿环可以使转动管、支撑杆、下料杆、下料搅拌杆伴随着第三齿轮的转动而转动,进行搅拌,防止堵塞。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环的外侧与第一齿轮的外侧相啮合,所述第二齿环的外侧与传动齿环的内侧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第三齿轮的外侧相啮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第二齿环的转动,第二齿环带动的转动,进而使连接环、配料箱转动,对混合的原料进行搅拌。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环、配料箱、第二搅拌杆等的配合,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环的转动,第二齿环转动带动传动齿环、连接环、配料箱、第二搅拌杆转动,第二搅拌杆和第一搅拌杆对原料进行搅拌,并且配料箱、第二搅拌杆转动可以对远离第一搅拌杆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堆积在配料箱侧壁的原料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搅拌,第一搅拌杆转动方向与配料箱、第二搅拌杆相反,逆向转动,可以使原料之间快速混合,提高搅拌效率。
[0020]2、本技术中,通过储料机构、第三齿轮、电机、转轴等的配合,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的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外齿环、转动管的转动,转动管带动支撑杆、下料杆、下料搅拌杆的转动,对储料斗中的原料进行松动,防止原料堆积不易掉落,防止下料管、转动管堵塞影响原料的输送,促进原料的掉落,提高预拌混凝土的配料效率。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储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外箱;2、配料箱;3、电机;4、转轴;5、第一搅拌杆;6、滑动环;7、第二搅拌杆;8、第一齿轮;9、传动齿环;10、连接环;11、落料管;12、螺旋叶;13、储料机构;131、储料斗;132、下料管;133、转动管;134、支撑杆;135、下料杆;136、下料搅拌杆;137、外齿环;138、电磁阀;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包括外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配料箱(2),所述外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杆(5),所述配料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杆(7),所述配料箱(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环(6),所述转轴(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所述配料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环(9),所述配料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料管(11),所述转轴(4)的底部伸进落料管(11)内且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2),所述外箱(1)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储料机构(13),所述外箱(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环(14),所述外箱(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以转轴(4)为圆心圆周分布的多个第三齿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拌混凝土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机构(13)包括储料斗(131)、下料管(132)、转动管(133)、支撑杆(134)、下料杆(135)、多个下料搅拌杆(136)、外齿环(137)、电磁阀(138),所述储料斗(131)与外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管(132)与储料斗(1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133)的顶部与下料管(132)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34)位于转动管(133)的内侧且与转动管(13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料杆(135)的底部与支撑杆(134)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下料搅拌杆(136)与下料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云鹤周成穆正军赵海燕王鑫郭斌雷振富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运杰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