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程印专利>正文

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486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结构,其包括有:一软排线、一设于软排线下方的金属底壳,以及一设于软排线上方的塑胶上盖;以当,先将软排线置放于底壳上,并令其接触端凸出于底壳的前缘,上盖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后,利用底壳的折片向上盖的限位部一侧弯折,使其底壳的窗口与限位部的凸块相卡置定位,并令底壳的拗折部弯折定位于定位槽中,则使软排线定位于底壳与上盖间,则可通过软排线的接触端插入欲连接的插接座中,以由接触端与插接座中的接触端接触,而构成电路的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尤指是有关一种提供一较佳的连接器结构,以改善公知电子线与衔接端子以夹合方式结合及端子插入有松动之虞等缺点,尤涉及连接器与软排线之间的组装、定位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一公知电子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线连接器的本体10为呈一可与另一插接座60(也可称为连接器)相套合的结构形体,在本体10上布设有复数个前后贯通的端子插孔11,并于端子插孔11之中插设有衔接端子20,其衔接端子20朝向本体10前侧(本体与插接座相对应的一侧)的一端为与插接座60内部端子相接合的耦接端21,朝向本体10后侧的一端则为用以与电子线30的线路接触面构成联结的连接端22,整体电子线连接器即通过本体10供衔接端子20与电子线30的固设,而能以即为方便的插拔动作,构成电子线30与插接座60的电路联结与否。又,其衔接端子20的耦接端21是冲压制呈四方形断面的套管状结构形体,以供插接座60内部的端子相互套接,并与同样为四方形的端子插孔11形成应有的组装方向性,以维持应有的扣持效果;至于,衔接端子20的联结端22则为一夹片状的结构形体,以待电子线30的覆皮剥除后,将电子线30的芯线置于联结端22的位置,并以夹合方式将电子线30夹固在衔接端子20的联结端22,以将衔接端子20确实固定在电子线30的前端,同时构成衔接端子20与电子线30的电路联结。然而,一般衔接端子20在冲压制作过程中,每一个衔接端子20是以固定的间隔与料带相连,且其相连的位置恰是位于衔接端子20的耦接端21,因此其在电子线30与衔接端子20的夹合过程中,将会因为夹合作用而使衔接端子20翘起并且叁差不齐,或因夹合不当使电子线30中的芯线断线,或插入时造成端子松动状况,致使讯号传输不正常,且此夹合的动作耗时费力,严重影响电子线连接器的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软排线、一设于软排线下方的金属底壳,以及一设于软排线上方的塑胶上盖;以当,先将软排线置放于底壳上,并令其接触端凸出于底壳的前缘,上盖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后,利用底壳的折片向上盖的限位部一侧弯折,使其底壳的窗口与限位部的凸块相卡置定位、并令底壳的拗折部弯折定位于定位槽中,则使软排线定位于底壳与上盖间,则可通过软排线的接触端插入欲连接的插接座中,以由接触端与插接座中的接触端接触,而构成电路的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包括有软排线,其二端分别形成有接触端;金属底壳,设于软排线的下方,该底壳左右二侧分别设有折片,其适当位置处破设有一窗口,而于折片的自由端更形成有一拗折部;塑胶上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其左右二侧相对于折片的位置形成有限位部,其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凸块,该限位部内侧并凹设有定位槽。据以,先将软排线置放于底壳上,并令其接触端凸出于底壳的前缘,上盖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后,利用底壳的折片向限为部一侧弯折,使其窗口与限位部的凸块相卡置定位,并令拗折部弯折定位于定位槽中,则使软排线定位于底壳与上盖间,则可借由软排线的接触端插入欲连接的插接座中,以由接触端与插接座中的接触端接触,而构成电路的连接。其中该底壳于折片靠近前缘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片。该底壳于适当位置设有以将软排线黏置于底壳上的胶。该上盖于适当位置设有以将软排线黏置于上盖的胶。该上盖的外侧形成有凹凸纹路。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公知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折片弯折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器与插接座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器与插接座插合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0、本体11、端子插孔20、衔接端子21、耦接端22、连接端30′、电子线30、软排线31、接触端40、金属底壳41、折片411、窗口412、拗折部42、前缘421、定位片50、上盖51、限位部511、凸块512、定位槽 52、凹凸纹路60、插接座61、接触端70、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的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整体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其包括有一软排线30,其二端分别形成有接触端31。一金属底壳40,设于软排线30的下方,该底壳40左右二侧分别设有折片41,其适当位置处破设有一窗口411,而于折片41的自由端更形成有一拗折部412,于折片41靠近底壳前缘42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片421。二塑胶上盖50,设于软排线30的上方,其左右二侧相对于折片41的位置形成有限位部51,其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凸块511,该限位部内侧并凹设有定位槽512,且上盖50的外侧形成有凹凸纹路52,以方便使用者拿取。据以,整体连接器组装时,先将软、排线30置放于底壳40上,并令其接触端31凸出于底壳40的前缘,并借由定位片421定位于底壳40上,上盖50则盖设于软排线30的上方后,利用底壳40两侧的折片41向限位部51一侧弯折,使折片41定位于限位部51中,其窗口411并与限位部51的凸块511相卡置定位,并令拗折部412略向下弯折定位于定位槽512中,则可使软排线30定位于底壳40与上盖50间,并形成EMI的遮蔽作用。使用时,图4及图5所示,借由软排线30的接触端31插入欲连接的插接座60中,以由接触端30与插接座60中的接触端61接触,而构成电路的连接。当然,也可于底壳40或上盖50的适当位置设有胶70,以将软排线30黏置于底壳40或上盖50,以增加固定作用。如上所述,本技术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提供一较佳的连接器结构,改善公知电子线与衔接端子以夹合方式结合的缺点,确以符合新型专利条件,于是依法提呈技术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因此,凡一切与本技术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软排线,其二端分别形成有接触端;金属底壳,设于软排线的下方,该底壳左右二侧分别设有折片,其适当位置处破设有一窗口,而于折片的自由端更形成有一拗折部;塑胶上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其左右二侧相对于折片的位置形成有限位部,其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凸块,该限位部内侧并凹设有定位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壳于折片靠近前缘的一侧,形成有定位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壳于适当位置设有以将软排线黏置于底壳上的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于适当位置设有以将软排线黏置于上盖的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外侧形成有凹凸纹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结构,其包括有一软排线、一设于软排线下方的金属底壳,以及一设于软排线上方的塑胶上盖;以当,先将软排线置放于底壳上,并令其接触端凸出于底壳的前缘,上盖盖设于软排线的上方后,利用底壳的折片向上盖的限位部一侧弯折,使其底壳的窗口与限位部的凸块相卡置定位,并令底壳的拗折部弯折定位于定位槽中,则使软排线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软排线,其二端分别形成有接触端;金属底壳,设于软排线的下方,该底壳左右二侧分别设有折片,其适当位置处破设有一窗口,而于折片的自由端更形成有一拗折部;塑胶上盖,设于软排线的 上方,其左右二侧相对于折片的位置形成有限位部,其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凸块,该限位部内侧并凹设有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程印
申请(专利权)人:许程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