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说明书涉及数字化工艺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其对轮胎的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轮胎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先后经历了木质轮胎、硬橡胶实心轮胎、帘线充气轮胎、斜交线轮胎,发展到今天的子午线轮胎。对应的生产模具可依据轮胎模具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半模具和活络模具。较于两半模具,活络模具具有脱模方便、稳定性好、设计性强等优势,因此目前市场上的两半模具已逐渐被活络模具所取代。
[0003]轮胎活络模具的零件种类有十几种,再加上每个零件有不同的样式,不同的零件多达三十多个。为了脱模更加方便,活络模具在结构上也变得更加复杂。构成模具结构的各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加工工艺模型制作复杂、情况多变,目前基于设计人员根据零件样式手动生成适用于各工序的工艺数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且取得效果不是很明显易造成错误。
[0004]因此,现需要一种可以自动生成轮胎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轮胎模具结构中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并基于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获取对应三维模型数据;根据所述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对预先设置配置文件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配置文件;其中,所述更新后的配置文件包含所述各个零件当前的加工工序;根据所述当前的加工工序,确定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加工工艺规则;其中,所述加工工艺规则用于确定所述各个零件的整体加工过程;基于预设的机床加工程序对所述加工工艺规则进行拆分,得到各类加工工序,所述各类加工工序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机床;根据所述各类加工工序,确定各类机床对应的各个工序的工艺数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对预先设置配置文件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配置文件,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确定所述各个零件的功能材质与所述各个零件的形状;获取与所述各个零件的标识码相对应的预设配置文件;其中,所述预设配置文件包括所述各个零件当前的加工工序与当前的加工内容;根据所述各个零件的功能材质对所述当前的加工工序和所述当前的加工内容进行过滤,获得第一配置文件;并在预先设置的特征拓扑表中,获取与所述各个零件的形状相匹配的关联特征,以基于所述关联特征确定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缺补文件;将所述缺补文件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并集作为第二配置文件;若所述各个零件的当前加工机床的型号与所述各个零件的历史加工机床的型号不同,则基于所述当前加工机床的历史加工工序与历史加工内容,判断是否对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和加工内容进行优化,并获得对应优化策略;基于所述对应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二配置文件进行优化,获得第三配置文件,将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作为更新后的配置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各个零件的当前加工机床的型号与所述各个零件的历史加工机床的型号不同,则基于所述当前加工机床的历史加工工序与历史加工内容,判断是否对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和加工内容进行优化,并获得对应优化策略,具体包括:获取当前加工机床中与所述各个零件型号相对应的历史加工工序与历史加工内容,并将所述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所述历史加工工序、历史加工内容及所述当前加工机床的运行环境输入预设仿真运行模型,输出第一加工速度;将所述零件的三维数据模型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和加工内容及所述当前加工机床的运行环境,输入预设仿真运行模型,输出第二加工速度;若所述第二加工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速度,则确定对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和加工内容进行优化;获取所述当前加工机床的历史加工工序、历史加工内容中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及加工内容相匹配的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相匹配的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中的加工工序及加工内容,确定工序最小的替换方式为对应的优化策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获取对应三维模型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轮胎模具结构的指定型号,确定所述轮胎模具结构的组成顺序以及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将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写入所述各个零件的根节点,并基于所述轮胎模具结构的组成顺序对所述各个零件进行自动装配,获得包含所述轮胎模具结构中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的结构树;通过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在所述结构树中,获取所述轮胎模具结构中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加工工艺数模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零件对应的标识获取对应三维模型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轮胎模具结构的三维模型确定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柳玉起,章志兵,张恭运,单既强,孙日文,刘志兰,王传忠,隋广明,张长春,王尧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