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37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3
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属于高电压设备实验技术领域。所述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包括:封闭气室、上高压导杆、下高压导杆、接地外壳、电荷测量探头、中空电极和高压电源,上高压导杆与封闭气室的顶部内侧连接,下高压导杆与测试绝缘子连接,接地外壳设置于下高压导杆的外侧,电荷测量探头设置于测试绝缘子的侧面上方,中空电极与封闭气室的顶部外侧连接,高压电源的正极与中空电极相连,接地电极接地。所述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能够模拟高压导杆在不同温度下的电荷与闪络测试,能够实现加温与加压同时进行,并在外部对封闭气室内部进行加热,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电压设备实验
,特别涉及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流GIS(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与交流GIS相比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聚集一直是影响直流GIS大量实用化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在直流的作用下,GIS内部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严重,而积聚的电荷可能畸变绝缘子沿面原有的电场分布,导致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严重下降,引起绝缘故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实验的方式对电荷的积聚情况进行研究。
[0003]在不同的负载下,正常运行的GIS中心导杆载流发热导致气体及绝缘子温度非均匀分布,导杆与外壳间形成30℃左右温度差,并随电流升高而增大。相比于介电常数,绝缘子电导随着母线的温度变化,因此直流电场分布受温度场影响明显同时,温度梯度场下电荷分布特性与均一温度场存在差异,随中心载流导体温度升高,局部电荷密度上升,导致电场严重畸变随着传输容量的提升和直流电压等级的提高,设备将面临高负载电流导致的高温度差以及高场下严重电荷积聚对直流电场分布的共同影响。当直流GIS高压导杆与外壳间存在温度梯度时,绝缘子沿面最大电场强度所在位置将向温度较低的一侧移动,且温度越高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越低。直流GIL绝缘子温度梯度导致体电导率不均匀变化将引起空间电荷积聚进而造成电场畸变,对表面电荷积聚有显著影响。
[0004]目前,GIS绝缘子加热复合场电荷与闪络平台存在不足之处,有的加热复合场电荷与闪络平台通过在腔体内部对高压导杆进行加热,虽然这样能够实现了绝缘子的温度可调以及模拟实际工况,但是在内部设置加热装置会造成装置的气密性不能得到保证,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温度梯度场下电荷实验研究通过加热片的方式加热,这种方式有着受热不均,加热缓慢的缺点,严重时还会损坏样品,这样的方式还会会影响绝缘子表面的电荷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其能够模拟高压导杆在不同温度下的电荷与闪络测试,能够实现加温与加压同时进行,并在外部对封闭气室内部进行加热,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包括:
[0008]封闭气室,其设置有视窗;
[0009]上高压导杆,其与所述封闭气室的顶部内侧连接;
[0010]下高压导杆,其顶部与测试绝缘子连接,其底端与旋转升降机构连接;
[0011]接地外壳,其设置于所述下高压导杆的外侧,所述接地外壳的底部与升降机构连
接;
[0012]电荷测量探头,其设置于所述测试绝缘子的侧面上方,所述电荷测量探头分别与电位计和伸缩旋转机构相连;
[0013]中空电极,其与所述封闭气室的顶部外侧连接,并且所述中空电极与储油箱连通;以及
[0014]高压电源,其正极与所述中空电极相连,其接地电极接地。
[0015]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油泵,所述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温装置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储油箱内油的温度发送到控温装置,控温装置根据设定的阈值,控制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电极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流出管相连,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流入管相连。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电极的顶端,以及所述上高压导杆和下高压导杆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均压罩。
[001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旋转机构与电荷测量探头的外壁连接,所述伸缩旋转机构包括带动电荷测量探头左右移动的滚珠丝杠结构以及带动电荷测量探头旋转的锥齿轮组机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和伸缩旋转机构均设置于封闭气室的外部,所述旋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和伸缩旋转机构与封闭气室的连接处均进行密封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气室包括上下开口的圆柱筒、密封设置于圆柱筒下方的下端端盖以及密封设置于圆柱筒上方的盆式绝缘子。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下高压导杆的底部通过绝缘材料与旋转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接地外壳和下高压导杆均接地。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气体封闭气室小,可减少气体的使用、节约成本,封闭气室内的气压可在一定范围调整,并且封闭气室内的气体成分也可调整,比如,在六氟化硫(SF6),氮气(N2)、以及环保气体环境下做闪络实验;
[0024]2)本技术的实验装置可应用于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冲击电压等多种电压条件,模拟实际工况下电极由于通电产生的温度梯度的情况;
[0025]3)本技术采用外置加热装置能够模拟出实际工况下的发热情况,通过油浴加热,加热液体为绝缘油,在加热过程中保持绝缘,保护加热装置不受到损坏,并且,通过油的循环对装置的中空电极进行加热,油浴加热的方式精确地控制高压导杆上的温度,通过导杆传热模拟出测试绝缘子所处的不同温度梯度工况,采用外置加热的方法能够保证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外置加热装置的流体进出管选择软管,不需要考虑高气压下进油困难的问题,同时软管和油都是采用绝缘材料,避免高压带电的情况,为测试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现象与沿面闪络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
[0026]4)本技术的加热装置、旋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和伸缩旋转机构均设置于封闭气室的外部,相比于内置加热不会影响装置的气密性,降低了操作机构和加热系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027]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压时封闭气室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闪络后封闭气室内各部件的位置移动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33]1‑
封闭气室,2

视窗,3

上高压导杆,4

下高压导杆,5

测试绝缘子,6

旋转升降机构, 7

接地外壳,8

升降机构,9

电荷测量探头,10

电位计,11

伸缩旋转机构,12

中空电极,13
‑ꢀ
储油箱,14

高压电源,15

加热装置,16

温度传感器,17

油泵,18

控温装置,1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气室,其设置有视窗;上高压导杆,其与所述封闭气室的顶部内侧连接;下高压导杆,其顶部与测试绝缘子连接,其底端与旋转升降机构连接;接地外壳,其设置于所述下高压导杆的外侧,所述接地外壳的底部与升降机构连接;电荷测量探头,其设置于所述测试绝缘子的侧面上方,所述电荷测量探头分别与电位计和伸缩旋转机构相连;中空电极,其与所述封闭气室的顶部外侧连接,并且所述中空电极与储油箱连通;以及高压电源,其正极与所述中空电极相连,其接地电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油泵,所述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温装置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储油箱内油的温度发送到控温装置,控温装置根据设定的阈值,控制加热装置进行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复合场下绝缘子电荷与闪络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电极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流出管相连,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流入管相连。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旭李晓龙王欣陈捷元王志敏葛志成赵天成张赛鹏黄涛董洪达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