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09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包括左侧翼肋、驱动机构、变形机构、柔性蒙皮、右侧翼肋和支撑结构;左侧翼肋以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宇航空间飞行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从莱特兄弟专利技术第一架飞机,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飞机便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早期的飞行器设计过程中,翼梢往往是固定的,其气动特性往往是按照单一用途优化或者根据多飞行环境进行折中的设计优化,其无法像鸟儿一样随时改变自己翅膀的姿态来调整飞行状态,以达到最优飞行性能。然而随着对飞行器的飞行效率、气动性能、机动性能和多任务化等各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固定翼飞机的劣势逐渐凸显。
[0003]相关空气动力学研究表明,翼型根据不同的飞行环境的变化能有效提高飞机的气动特性。变弯曲翼梢可以提高机动性能,降低诱导阻力,提高失速性能。美国波音公司的K.K.Ishimitus首次将固定式翼梢小翼安装于空中加油机,实验结果表明,其阻力降低了7.2%,升阻比提高8%,较少燃油消耗9%。目前翼梢已被广泛采用,但仅针对巡航的翼梢几何设计,在起飞和爬升阶段的减阻效率较低。左林玄等研究发现可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翼肋、驱动机构、变形机构、柔性蒙皮、右侧翼肋和支撑结构;所述左侧翼肋以0
°‑
90
°
夹角安装于主机翼,左侧翼肋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变形机构连接,变形机构与右侧翼肋连接;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变形机构变形,改变右侧翼肋相对于左侧翼肋的空间位置;左侧翼肋和右侧翼肋两侧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上覆盖安装有柔性蒙皮形成有封闭的气动外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齿轮、上齿轮、上凸轮轴、下齿轮和下凸轮轴;所述电机安装于主机翼,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左侧翼肋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上齿轮和下齿轮啮合形成定轴轮系;上凸轮轴通过键连接于上齿轮,下凸轮轴通过键连接于下齿轮;上凸轮轴和下凸轮轴与变形机构连接;所述变形机构包括上推杆,下推杆,上连杆,下连杆和滑块,变形机构具有2个自由度;所述上推杆一端连接上凸轮轴,另一端铰接于上连杆中部;下推杆一端连接下凸轮轴,另一端铰接于下连杆中部;上推杆与下推杆相互平行;下连杆末端铰接于滑块,滑块连接于上连杆末端;上连杆顶端铰接于右侧翼肋上方,下连杆顶端铰接于右侧翼肋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倾角和高度的翼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电机驱动上齿轮和下齿轮转动,从而驱动上凸轮轴和下凸轮轴转动,上凸轮轴和下凸轮轴上设置有螺旋线槽,以螺旋传动的方式推动上推杆和下推杆做直线运动,从而改变上连杆和下连杆的相互位置,进而连续改变右侧翼肋空间位置和姿态以达到变形的目的。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家耀虞金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