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95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连接有钢结构房屋本体,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房顶,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外设置有雨水收集组件,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房顶相连接,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外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槽与集水箱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本申请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要,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0003]公告号为CN209163594U的中国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由若干根钢管柱焊接而成的钢结构本体,钢结构本体的低端设置有防水台,钢结构本体包括若干根钢管柱,防水台通过通孔与钢管柱的底部穿插连接,防水台的两侧设置有横板,防水台的两端均设置有竖板,钢管嵌设在横板和竖板内部的安装孔中,两块横板的顶端均固定有房顶架。装配时,依次将横板和竖板套接在钢管柱上,形成房屋的主体,通过横梁和支撑柱。来支撑房顶架,形成一个完成的房体。上述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的不足之处在于,在雨天时,大量的雨水直接排入水道管网中,进而流入周边水体,从而白白的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如何将雨水通过绿色建筑进行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便于将雨水回收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连接有钢结构房屋本体,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房顶,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外设置有雨水收集组件,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房顶相连接,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外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槽与集水箱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的低端处开设有集水口,所述连接管设置于集水口处,所述集水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与集水槽相连,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若干块第二过滤板,若干块所述第二过滤板均水平设置,若干块所述第二过滤板沿连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均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雨水掉落在房顶上,由于房顶本身具有倾斜面,雨水沿房顶的倾斜面向下流淌,雨水从房顶上流入集水槽,集水槽中的雨水通过连接管流入集水箱中,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方便后续对雨水的利用,集水槽的底壁倾斜设置,使集水槽中的雨水更加顺利地从高端流向低端,使雨水最大程度的通过集水槽流入连接管中,集水槽中的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进行初步过滤后,再流入连接管中,可以使流入集水箱中的雨水更加洁净,降低了杂物等直接进入集水箱中的可能性,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进行首次过滤后,通过多块第二过滤板进行再次过滤,进一步使流入集水箱中的雨水更加洁净,且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二过滤板上的过滤孔的大小依次变小,可以降低雨水中的杂质对过滤孔造成堵塞的可能性。
[0007]可选的,所述房顶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雨水收集组件,两个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关于所述房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雨水收集组件共同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更多的雨水进行收集。
[0009]可选的,所述房顶上开设有若干条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的设置增大了雨水与房顶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雨水通过导水槽流入集水槽中,单位时间内提高对雨水的收集量。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板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第二过滤板进行定期清理以及更换,使第二过滤板对雨水的过滤效果更好。
[0013]可选的,所述集水箱上设置有抽水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抽水泵通过抽水管与水箱相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组件的设置便于将集水箱内的水向外抽出进行使用,需要抽水时,操作人员启动抽水泵,集水箱内的水通过抽水管进入出水管中,最终从出水管中向外流出,从而方便了对集水箱中的雨水进行抽取使用的效果。
[00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6]1.下雨时,雨水掉落在房顶上,由于房顶本身具有倾斜面,雨水沿房顶的倾斜面向下流淌,雨水从房顶上流入集水槽,集水槽中的雨水通过连接管流入集水箱中,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方便后续对雨水的利用;
[0017]2. 集水槽中的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板进行初步过滤后,再流入连接管中,可以使流入集水箱中的雨水更加洁净,降低了杂物等直接进入集水箱中的可能性;
[0018]3.需要抽水时,操作人员启动抽水泵,集水箱内的水通过抽水管进入出水管中,最终从出水管中向外流出,从而方便了对集水箱中的雨水进行抽取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用于体现雨水收集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3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4是用于体现图3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3]图5用于体现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用于体现过滤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7是用于体现抽水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底板;2、钢结构房屋本体;3、房顶;31、导水槽;4、雨水收集组件;41、集水槽;411、放置槽;412、集水口;42、连接管;421、安装口;422、插接槽;43、集水箱;5、第一过滤板;6、过滤组件;61、第二过滤板;611、过滤孔;7、抽水组件;71、抽水泵;72、抽水管;73、出水管;8、封盖板;9、固定扣;10、挂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0030]参照图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设置有钢结构房屋本体2,钢结构房屋本体2与底板1固定连接,钢结构房屋本体2的上端设置有房顶3,房顶3与钢结构房屋本体2固定连接,钢结构房屋本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雨水收集组件4,两组雨水收集组件4关于钢结构房屋本体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钢结构房屋本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抽水组件7,抽水组件7用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抽吸以进行使用。
[0031]参照图1,下雨时,雨水收集组件4对掉落在房顶3上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两组雨水收集组件4同时对雨水收集,可在同一时间内对更多的雨水进行收集,雨水收集完成后,需要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抽水组件7将雨水抽出,方便了对雨水的使用。
[0032]参照图2,雨水收集组件4包括集水槽41,集水槽41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状槽体,集水槽41的长度方向与房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连接有钢结构房屋本体(2),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2)的上端连接有房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2)外设置有雨水收集组件(4),所述雨水收集组件(4)包括集水槽(41),所述集水槽(41)与房顶(3)相连接,所述钢结构房屋本体(2)外设置有集水箱(43),所述集水槽(41)与集水箱(43)通过连接管(42)相连通,所述集水槽(41)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41)的低端处开设有集水口(412),所述连接管(42)设置于集水口(412)处,所述集水口(412)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板(5),所述第一过滤板(5)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5)与集水槽(41)相连,所述连接管(42)内设置有过滤组件(6),所述过滤组件(6)包括若干块第二过滤板(61),若干块所述第二过滤板(61)均水平设置,若干块所述第二过滤板(61)沿连接管(42)的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斯毅曾维军姜盼盼朱紫霞冯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银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