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94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包括第一卡扣件、第二卡扣件和导流黑膜,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沿养殖大棚的长度方向上下间隔地安装在大棚钢架上,养殖大棚的透明塑料薄膜的边缘固定到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上,导流黑膜铺设于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上时,导流黑膜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侧养殖大棚的第二卡扣件上且与透明塑料薄膜的内侧面贴合,导流黑膜铺设于边缘位置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上时,导流黑膜的上边缘固定到边缘养殖大棚的第二卡扣件上且与透明塑料薄膜的内侧面贴合、下端固定在边缘固定基础的基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养殖大棚之间以及侧向的固定基础(堤埂)遭受雨水冲刷遭受破坏,提升养殖大棚抗风雨的能力。殖大棚抗风雨的能力。殖大棚抗风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
[0001]本申请是母案名称为“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911221317.7;母案申请的申请日为:2019.12.03。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大棚雨水导流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大棚雨水导流设施。

技术介绍

[0003]塑料大棚养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水产养殖方式,塑料大棚通过在养殖区域开挖池塘,池塘上方搭建钢架,并在钢架上覆盖透明透明塑料薄膜建设而成。薄膜末端埋入塘埂上预先挖掘的20cm左右深沟,上覆泥土固定。与传统室外池塘养殖相比,由于上方搭建塑料大棚,池塘内水环境受外界天气变化影响较小,且透明塑料薄膜能提高池塘水温,大大提前养殖放苗时间,加快养殖对象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前上市;另外,与室内水泥池塘相比,池塘水体大,水环境稳定,且池塘底部为泥地,具有一定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建设成本又大大低于室内水泥池,因此近年来受到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推崇。
[0004]目前,塑料大棚多建于沿海滩涂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易受台风侵袭。台风季节风大雨急,在雨季降水量大时,大棚上汇集的雨水随薄膜流下,在两个大棚中间汇聚成较大水流,对塘埂冲击较大。轻则在塘埂上形成一条条沟壑,重则将塘埂掏空,雨水倒灌入池塘,甚至造成大棚倒塌,导致养殖对象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另外,雨水顺薄膜流下,将薄膜末端覆盖的泥土冲走,薄膜末端失去固定,整个大棚上方的薄膜极易被大风撕碎掀掉。这些情况在新开挖池塘,特别开挖于沙土底质的池塘中尤为严重
[0005]目前,部分养殖户在大棚的塘埂表面砌水泥对其进行保护,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硬化的水泥表面经长时间人员踩踏和高温日晒会变形开裂,塘埂上长出的茅草也会对水泥层造成破坏,降雨时雨水随水泥缝隙流入后防护效果大大折扣,若进行后期修补耗时耗力,成本高昂。所以,目前养殖人员主要还是在雨后对塘埂、大棚进行人工补土修复,尚无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有效避免养殖大棚间以及侧向的固定基础(堤埂)遭受雨水冲刷遭受破坏,提升养殖大棚抗风雨的能力。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包括导流膜;
[0009]所述导流膜铺设于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侧所述养殖大棚上且与所述养殖大棚的透明塑料薄膜(4)的内侧面贴合;
[0010]所述导流膜铺设于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上边缘固定到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上且与所述透明塑料薄膜(4)的内侧面贴合,所述
导流膜的下端固定在边缘位置所述固定基础(5)的基部。
[0011]优选的,所述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还包括第一卡扣件(1a)和第二卡扣件(1b),所述第一卡扣件(1a)和所述第二卡扣件(1b)沿所述养殖大棚的长度方向上下间隔地安装在所述养殖大棚的大棚钢架(3)上,所述养殖大棚的透明塑料薄膜(4)的边缘固定到所述第一卡扣件(1a)和所述第二卡扣件(1b)上。
[0012]优选的,所述导流膜铺设于相邻所述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侧所述养殖大棚的所述第二卡扣件(1b)上;
[0013]所述导流膜铺设于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上边缘固定到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的所述第二卡扣件(1b)上。
[0014]优选的,所述导流膜采用导流黑膜(2),所述导流黑膜(2)为不透光塑料膜。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件安装在大棚钢架上的高度高于固定基础的表面高度。
[0016]优选的,所述透明塑料薄膜(4)的长度超过所述第二卡扣件(1b)的位置。
[0017]优选的,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沿养殖大棚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倾斜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基础(5)沿所述养殖大棚长度方向的两端高度差在10cm以上。
[0019]优选的,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导流黑膜的截面呈U型。
[0020]优选的,所述导流黑膜(2)铺设于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黑膜的下端通过挖沟深埋固定在边缘固定基础的基部。
[002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两排养殖大棚中间和边缘养殖大棚的固定基础(如塘埂)上铺设导流黑膜,可以有效对雨季大棚上汇集的雨水进行收集,雨水沿固定基础排出养殖区域,能够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雨水冲刷对固定基础造成的破坏,提升养殖大棚抗风雨的能力。
[0023]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记载的其它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第一,在本专利技术中,养殖大棚透明塑料薄膜和导流黑膜通过卡扣件固定到大棚钢架上,所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不仅能够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当风雨到来时,透明塑料薄膜和导流黑膜上汇积的雨水的重量将作用于整个大棚钢架,产生的下压作用力能够有效提升大棚整体的抗风能力。
[0025]第二,本专利技术采用上下间隔设置卡扣件实现透明塑料薄膜、导流黑膜与大棚钢架的连接,结构简单,通过将透明塑料薄膜卷起即可很方便地在上下卡扣件之间形成透气窗,有利于改善大棚的通风效果。
[0026]第三,与现有防风效果最好的水泥护坡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设施改造操作简便、方便维护、设施建造和后期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水泥护坡建造成本在25元/米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建造成本在5.4元/米左右,如有损坏只需将卡槽上的黑膜拆下更换即可,建造和后期维护成本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导流结构示意图(俯视)。
[0029]图2为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导流结构示意图(正视)。
[0030]图3为养殖区边缘养殖大棚的导流结构示意图(正视)。
[0031]附图标记说明:1a为第一卡扣件,1b为第二卡扣件,2为导流黑膜,3为大棚钢架,4为透明塑料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3]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包括第一卡扣件1a、第二卡扣件1b和导流黑膜2。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膜;所述导流膜铺设于相邻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侧所述养殖大棚上且与所述养殖大棚的透明塑料薄膜(4)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导流膜铺设于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上边缘固定到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上且与所述透明塑料薄膜(4)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导流膜的下端固定在边缘位置所述固定基础(5)的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还包括第一卡扣件(1a)和第二卡扣件(1b),所述第一卡扣件(1a)和所述第二卡扣件(1b)沿所述养殖大棚的长度方向上下间隔地安装在所述养殖大棚的大棚钢架(3)上,所述养殖大棚的透明塑料薄膜(4)的边缘固定到所述第一卡扣件(1a)和所述第二卡扣件(1b)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殖大棚雨水导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膜铺设于相邻所述养殖大棚之间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两侧所述养殖大棚的所述第二卡扣件(1b)上;所述导流膜铺设于边缘位置所述养殖大棚侧向的固定基础(5)上时,所述导流膜的上边缘固定到边缘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谌微刘志强蒋科技赵明马春艳张凤英宋炜马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