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溧云专利>正文

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94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箱,回收箱内固定设有二个分隔层,分隔层间设有作业腔,作业腔前后壁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作业腔右壁内设有传动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类电机与视觉传感器的配合,识别回收的塑料瓶材质,并将其分类回收,方便后续回收再利用,同时提高回收效率,利用主动破碎轮与辅助破碎轮间的配合,将回收的硬质塑料瓶进行破碎处理,同时节约储存空间,避免频繁的回收维护作业,浪费人力物力,还利用动力液压杆与密封板间的配合,实现了对软质塑料瓶的自动压制回收,同时避免出现压制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提高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性。适用性。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瓶回收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以原料与相应的有机溶剂混合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
[0003]塑料瓶使用后需要进行回收,而现有的废旧塑料瓶回收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需要频繁地回收维护以防止堆堵,尤其是在夏天时节,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固定设有二个分隔层,所述分隔层间设有作业腔,所述作业腔前后壁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作业腔右壁内设有传动腔,所述固定架上端面固定设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右端面控制有转动在所述传动腔右壁上的动力轴,所述作业腔左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右壁上的输送轴,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输送轴通过输送传动组件相互传动,所述输送轴上固定设有传送带,所述回收箱内设有与所述作业腔连通的分类腔,所述分类腔顶壁与后壁上设有能够识别分类塑料瓶的分类机构,所述分隔层右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连通的右回收腔,所述右回收腔内设有破碎硬质塑料瓶的破碎回收机构,所述分隔层左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连通的左回收腔,所述左回收腔设有能够集中处理软质塑料瓶的压缩回收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分类机构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分类腔顶壁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视觉传感器,所述分类腔后壁上固定设有分类电机,所述分类电机前端面控制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拨动杆,利用分类机构筛分性质不同的塑料瓶,提高回收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破碎回收机构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右回收腔右壁上的破碎箱,所述破碎箱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破碎腔,所述破碎腔左右壁间转动连接有辅助破碎轮,所述破碎腔右壁上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破碎腔左壁并延伸至所述右回收腔左壁上的动力破碎轴,所述动力破碎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破碎轮,所述动力破碎轴与所述动力轴通过破碎传动组件相互传动,利用破碎回收机构切分回收的塑料瓶,节约储存空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右回收腔右壁内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内滑动设有回收筒,所述回收筒右端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破碎箱位置对应,方便回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回收机构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左回收腔左壁上的压缩箱,所述压缩箱内设有上下贯穿的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右壁上设有压制槽,所述作业腔右壁上固定设有贯穿左侧所述分隔层的安置箱,所述安置箱内固定设有动力液压杆,所述动力液压杆
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板,所述左回收腔前后壁间转动连接有回收轴,利用压缩回收机构将塑料瓶压制回收,提高产品适用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回收腔前后壁上固定连接有二个位置对称且套在所述回收轴上的安置管,所述安置管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回收轴通过扭簧与所述安置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回收轴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回收轴内设有开口朝上的限位槽,所述回收轴上固定连接有二个关于所述密封板前后位置对称的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避免出现漏压的情况发生,排除偶然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作业腔底壁上固定设有烘干机,所述分隔层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连通孔,所述烘干机左右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二个穿过所述连通孔的风管,所述回收箱前端面设有回收口,所述回收箱前端面上固定设有储存箱,防止产生异味。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类电机与视觉传感器的配合,识别回收的塑料瓶材质,并将其分类回收,方便后续回收再利用,同时提高回收效率;
[0014]本专利技术利用主动破碎轮与辅助破碎轮间的配合,将回收的硬质塑料瓶进行破碎处理,同时节约储存空间,避免频繁的回收维护作业,浪费人力物力;
[0015]本专利技术还利用动力液压杆与密封板间的配合,实现了对软质塑料瓶的自动压制回收,同时避免出现压制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提高专利技术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

A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回收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附图1

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箱11,所述回收箱11内固定设有二个分隔层12,所述分隔层12间设有作业腔13,所述作业腔13前后壁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作业腔13右壁内设有传动腔15,所述固定架14上端面固定设有动力电机54,所述动力电机54右端面控制有转动在所述传动腔15右壁上的动力轴16,所述作业腔13左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传动腔15右壁上的输送轴17,所述动力轴16与所述输送轴17通过输送传动组件18相互传动,所述输送轴17上固定设有传送带19,所述回收箱11内设有与所述作业腔13连通的分类腔56,所述分类腔56顶壁与后壁上设有能够
识别分类塑料瓶的分类机构57,所述分隔层12右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56连通的右回收腔25,所述右回收腔25内设有破碎硬质塑料瓶的破碎回收机构58,所述分隔层12左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56连通的左回收腔55,所述左回收腔55设有能够集中处理软质塑料瓶的压缩回收机构59。
[0023]可选地,所述分类机构57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分类腔56顶壁上的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视觉传感器21,所述分类腔56后壁上固定设有分类电机22,所述分类电机22前端面控制有电机轴23,所述电机轴23上固定连接有拨动杆24,通过视觉传感器21识别判断塑料瓶材质,并启动分类电机22,分类电机22驱动电机轴23转动,电机轴23带动拨动杆24偏转。
[0024]可选地,所述破碎回收机构58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右回收腔25右壁上的破碎箱26,所述破碎箱26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破碎腔27,所述破碎腔27左右壁间转动连接有辅助破碎轮28,所述破碎腔27右壁上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破碎腔27左壁并延伸至所述右回收腔25左壁上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包括回收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1)内固定设有二个分隔层(12),所述分隔层(12)间设有作业腔(13),所述作业腔(13)前后壁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作业腔(13)右壁内设有传动腔(15),所述固定架(14)上端面固定设有动力电机(54),所述动力电机(54)右端面控制有转动在所述传动腔(15)右壁上的动力轴(16),所述作业腔(13)左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传动腔(15)右壁上的输送轴(17),所述动力轴(16)与所述输送轴(17)通过输送传动组件(18)相互传动,所述输送轴(17)上固定设有传送带(19),所述回收箱(11)内设有与所述作业腔(13)连通的分类腔(56),所述分类腔(56)顶壁与后壁上设有能够识别分类塑料瓶的分类机构(57),所述分隔层(12)右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56)连通的右回收腔(25),所述右回收腔(25)内设有破碎硬质塑料瓶的破碎回收机构(58),所述分隔层(12)左侧设有与所述分类腔(56)连通的左回收腔(55),所述左回收腔(55)设有能够集中处理软质塑料瓶的压缩回收机构(5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机构(57)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分类腔(56)顶壁上的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视觉传感器(21),所述分类腔(56)后壁上固定设有分类电机(22),所述分类电机(22)前端面控制有电机轴(23),所述电机轴(23)上固定连接有拨动杆(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塑料瓶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回收机构(58)包括固定设在所述右回收腔(25)右壁上的破碎箱(26),所述破碎箱(26)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破碎腔(27),所述破碎腔(27)左右壁间转动连接有辅助破碎轮(28),所述破碎腔(27)右壁上转动连接有贯穿所述破碎腔(27)左壁并延伸至所述右回收腔(25)左壁上的动力破碎轴(29),所述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溧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溧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