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方法与料浆技术

技术编号:330592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方法与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借助设施农田(大棚)对气候(温度)的弥补,在春夏秋冬轮耕轮种达到提高全年作物总产量、实现油料、粮食、蔬菜三丰收的效果,达到了减少水作物的病虫害、克服旱作物重茬虫病害、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效果和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和材料构造出了有效的减少沙土田地渗水漏水现象、并能提高旱情发生时将耕土层下的水分向上输送(土层内毛细管现象)维持上部土层的墒情能力的毛细管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原材料易得易取、成本低廉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有效、可靠,对提高设施农田的质量、产量、食品安全、提高设施农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有积极意义。会效益均有积极意义。会效益均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方法与料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尤其是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方法与料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处中国北方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尤其是黄泛区的设施农田(如大棚)受田地耕土保水性能、土层结构的制约,此种大棚田地只能种植旱作物而不能种植水作物,再者,这些设施农田(如大棚)虽然克服了气候(温度)条件的限制,可常年种植蔬菜、瓜果等旱作物,但耕种等过程中因作物重茬、病虫害严重,存在过量(重复)施用农药、造成田地污染、作物(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过高的不良现状。另外,现有农田改造材料如非胶凝性的湿磷石膏等对黄泛区田地的(流)沙层的特性和结构,而达不到节水、保墒的效果。 若能提供一种水旱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材料与方法,使上述的设施农田作物总产量增加、并达到可种植旱作物收获油料和蔬菜、也能种植水作物(如水稻)收获粮食的效果,同时也达到在水旱轮耕作业过程中,水作物(如水稻)生长期田地内的积水也可使旱地容易生长的草相不能生长,旱作物生长期水地容易生长的草相不能生长,减少作物的草害并避免除草剂的过量使用污染田地的效果;水作物(如水稻)生长阶段,稻田地内的积水使旱作物的病虫害淹(憋)死、旱作物生长阶段的干燥条件使水作物病虫害枯(瘪)死,这样就可通过水旱轮耕轮种的种植方法,达到作物总产量、增加减少水作物的病虫害、克服旱作物重茬虫病害、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的效果,对避免农田农药污染、减少作物中农药残留、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食品安全、增加设施农田经济效益和社会均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及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通过田地改造可种植旱作物收获油料和蔬菜、也能种植水作物(如水稻)收获粮食、可提高全年作物总产量、减少水作物的病虫害、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用量的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及所用田地改造方法与料浆。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方法和步骤为:步骤一: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平整使该设施旱田地满足水稻种植的平整度要求,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勘探、测量、判断土层构造,测得耕土地表面到沙层的距离;步骤二:对设施旱田地进行积(蓄)水、保墒改造,平整过的设施旱田地钻出多排注浆孔,用压注管将料浆压注到设施旱田地之下的沙层内,每排注浆孔由多个垂直向下的注浆孔组成,每个注浆孔的孔底位于沙层之内且与沙土质耕土地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000mm,每个注浆孔之间的距离、每排注浆孔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注浆孔深度的2.5倍,料浆为由农田改造粉料与递质剂水一起搅拌、混匀制成的旱田改造料浆,农田改造粉料由转炉钢渣细粉与膨润土粉混合、均质而成,农田改造粉料中膨润土粉的质量含量不大于30%,余量为转炉钢渣细粉,膨润土粉的粒度不大于0.075mm,转炉钢渣细粉的粒度不大于0.125mm,转炉钢
渣细粉中金属铁的质量含量不大于3%,旱田改造料浆在沙层内静置、渗水、硬化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后,进行正常的农事活动;步骤三:设施旱田地立春前翻耕土地、立春开始播种油料作物进行常规的田间作业和管理,小满前收割油料作物;步骤四:小满期间翻耕田地后,直播水稻,水稻出苗后择机蓄(积)水进入正常的水稻作业管理白露前收割水稻;步骤五:白露前后翻耕土地,播种蔬菜,立冬至大寒之间择机收割蔬菜,次年立春前休养、翻耕田地。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借助设施农田(大棚)对气候(温度)的弥补,在春夏秋冬轮耕轮种达到了提高全年作物总产量、实现油料、粮食、蔬菜三丰收的效果,达到了减少水作物的病虫害、旱作物重茬虫病害、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用量的效果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材料构造出了有效的减少沙土田地渗水漏水现象、并能提高旱情发生时将下层的水分向上输送(土层内毛细管现象)维持上部耕土层的墒情能力的毛细管网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水旱轮耕作业过程中,在水稻种植成长阶段,稻田地内的积水使旱作物的病虫害淹(憋)死,旱作物生长阶段的干燥条件使水作物病虫害枯(瘪)死,减少农药用量,稻田地内的积水也可使旱地容易生长的草相不能生长,旱作物生长期水地容易生长的草相不能生长,减少作物的草害。本专利技术具有原材料易得易取、成本低廉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简单、有效、可靠,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食品安全、增加设施农田经济效益和社会均有积极意义。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田地改造前的土层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田地改造后的土层结构示意图。
[0008]其中:1为耕土层;2为耕土层之下的沙土层;3为流沙层;4为注过浆的流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由图1至图2给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方法和步骤为:步骤一: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平整使该设施旱田地满足水稻种植的平整度要求,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勘探、测量、判断土层构造,测得耕土地表面到沙层的距离;步骤二:对设施旱田地进行积(蓄)水、保墒改造,平整过的设施旱田地钻出多排注浆孔,用压注管将料浆压注到设施旱田地之下的沙层内,每排注浆孔由多个垂直向下的注浆孔组成,每个注浆孔的孔底位于沙层之内且与沙土质耕土地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000mm,每个注浆孔之间的距离、每排注浆孔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注浆孔深度的2.5倍,料浆为由农田改造粉料与递质剂水一起搅拌、混匀制成的旱田改造料浆,农田改造粉料由转炉钢渣细粉与膨润土粉混合、均质而成,农田改造粉料中膨润土粉的质量含量不大于30%,余量为转炉钢渣细粉,膨润土粉的粒度不大于0.075mm,转炉钢渣细粉的粒度不大于0.125mm,转炉钢渣细粉中金属铁的质量含量不大于3%,旱田改造料浆在沙层内静置、渗水、硬化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后,进行正常的农事活动;步骤三:设施旱田地立春前翻耕土地、立春开始播种油料作物进行常规的田间作业和管理,小满前收割油料作物;步骤四:小满期间翻耕田地后,直播水稻,水稻出苗后择机蓄(积)水进入正常的水
稻作业管理白露前收割水稻;步骤五:白露前后翻耕土地,播种蔬菜,立冬至大寒之间择机收割蔬菜,次年立春前休养、翻耕田地。
[0011]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所用转炉钢渣细粉中金属铁的质量含为2%,全铁含量不大于10%,按此要求备取粒度不大于0.125mm的且全铁含量为7.0%的转炉钢渣细粉将4.5吨,备取1.7吨粒度不大于0.075mm的膨润土粉、1800千克的递质剂水,在搅拌式制浆机中充分搅拌成膨润土吸水充分的、稀稠均匀的、流动性适当的旱田改造料浆(总重计约8.0吨)。
[0012]对蔬菜大棚田地(东西长80米、南北宽16米)进行平整使该田地东西向水平、南北向坡度不大于0.25%满足水稻种植的蓄(积)水要求也满足种植芝麻排(积)水的要求,在田地表面最低的一个边角区域挖一个深3米直径250mm的防涝井(处理旱作物涝情)。钻探取样测定沙层的孔隙率及土层的特性,沙层的孔隙率为38%(注:孔隙率与沙层的粒度组成、堆积状态有关,并以此孔隙率此为依据理论计算单位土地面积的旱田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旱作物轮耕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平整使该设施旱田地满足水稻种植的平整度要求,对设施旱田地进行勘探、测量、判断土层构造,测得耕土地表面到沙层的距离;步骤二:对设施旱田地进行积(蓄)水、保墒改造,平整过的设施旱田地钻出多排注浆孔,用压注管将料浆压注到设施旱田地之下的沙层内,每排注浆孔由多个垂直向下的注浆孔组成,每个注浆孔的孔底位于沙层之内且与沙土质耕土地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000mm,每个注浆孔之间的距离、每排注浆孔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注浆孔深度的2.5倍,料浆为由农田改造粉料与递质剂水一起搅拌、混匀制成的旱田改造料浆,农田改造粉料由转炉钢渣细粉与膨润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霖牧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