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9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包括注浆器本体,注浆器本体内部设有主注浆通道,主注浆通道的底部呈三叉状结构设置,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均设有第一逆止阀,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上均还接有分别贯穿注浆器本体两侧侧壁的桩底注浆通道,注浆器本体内部还设有呈三叉状结构设置的桩侧注浆通道,桩侧注浆通道的两侧分叉部分别自注浆器本体顶面贴近其两侧端部的位置处贯穿出,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与主注浆通道底部的中部分叉部连通在一起,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内还接有第二逆止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确保施工后管桩承载力效果达标、施工简单的特点。施工简单的特点。施工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单位承载力造价低、施工场地文明等优点。目前,在软弱土地层中,由于管桩桩周土阻力提供承载力远小于桩身结构设计承载力,导致存在有桩身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1)存在土塞效应影响,管桩端阻力较小,且长期稳定性差;(2)管桩外表面非常光滑,高密实度混凝土亲土性较差,侧阻力较小,特别是在饱和软土层中效果更差。
[0003]这些缺陷制约了管桩的应用范围及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结合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提高桩基性价比的思路,扩大应用范围、改善应用效果,提出可采用后注浆技术提高管桩承载力;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管桩后注浆器多为仅能单独实现桩侧后注浆或桩底后注浆的后注浆器,对桩基承载性能的改善效果有限,且管路设置复杂或凸出于后注浆器外侧,较难插入土层中,存在有难以确保施工后管桩承载力效果达标、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必须研制一种新的管桩后注浆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包括注浆器本体,注浆器本体内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注浆通道,主注浆通道的顶部自注浆器本体的顶面向外穿出,主注浆通道的底部呈三叉状结构设置,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均设有第一逆止阀,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上均还接有分别贯穿注浆器本体两侧侧壁的桩底注浆通道,注浆器本体内部还设有呈三叉状结构设置的桩侧注浆通道,桩侧注浆通道的两侧分叉部分别自注浆器本体顶面贴近其两侧端部的位置处贯穿出,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与主注浆通道底部的中部分叉部连通在一起,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内还接有第二逆止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注浆通道自注浆器本体顶面穿出的管道外壁上设有管箍丝扣。
[0007]进一步的,两侧所述桩底注浆通道远离主注浆通道侧的端部内均设有防堵塞。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器本体顶面上对称设有铰接于注浆器本体顶面且覆盖对应侧桩侧注浆通道两侧分叉部端部的挡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与主注浆通道底部的中部分叉部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变径结构,主注浆通道底部的中部分叉部内还设有钢珠,钢珠的直径大于变径结构的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逆止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可拆卸连接于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第一阀体内部设有第一过浆空间,第一阀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浆空间连通的第一进浆口,第一阀体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浆空间连通的第一出浆口,第一过
浆空间内设有第一阀片和第一弹簧,第一阀片的设置满足第一阀片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进浆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第一过浆空间的横截面积,第一弹簧一端固接于第一阀片的底壁上,另一端固接于第一过浆空间的底壁上,且第一弹簧设置满足第一弹簧处于正常状态下时第一阀片的顶面覆盖住第一进浆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应的第二螺纹,第一阀体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螺接进而接于主注浆通道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逆止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可拆卸连接于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内,第二阀体内部设有第二过浆空间,第二阀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过浆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浆口,第二阀体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过浆空间连通的第二出浆口,第二过浆空间内设有第二阀片和第二弹簧,第二阀片的设置满足第二阀片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进浆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第二过浆空间的横截面积,第二弹簧一端固接于第二阀片的底壁上,另一端固接于第二过浆空间的底壁上,且第二弹簧设置满足第二弹簧处于正常状态下时第二阀片的顶面覆盖住第二进浆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螺纹,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三螺纹相适应的第四螺纹,第二阀体通过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的螺接进而接于桩侧注浆通道的中部分叉部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0015]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注浆器本体内设置主注浆通道、桩底注浆通道和桩侧注浆通道,在进行注浆作业时,通过在主注浆通道的顶部上连接外界注浆管,外界注浆管将浆液注入主注浆通道内,进入主注浆通道内的浆液经过桩底注浆通道和桩侧注浆通道自注浆器本体的顶部贴近两侧位置和注浆器本体的两侧侧壁流出,以此进行桩侧后注浆和桩底后注浆工作,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一个后注浆器能够进行桩侧后注浆和桩底后注浆工作,并且管路设于注浆器本体内,难以对注浆器本体插入土层内的操作造成影响,具有确保施工后管桩承载力效果达标、施工简单的优点。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堵塞和挡片,以此防止注浆器本体插入土层内时,土壤进入桩底注浆通道和桩侧注浆通道导致的桩底注浆通道和桩侧注浆通道堵塞的情况发生,具有保证杜绝外界干扰、施工能够正常进行的优点。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变径结构和钢珠,并令第一逆止阀中的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逆止阀中的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由于第一逆止阀中的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逆止阀中的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一逆止阀开启所需的推力大于第二逆止阀开启所需的推力,因此在注浆过程时,待注浆压力大于第二逆止阀开启所需的推力时,第二逆止阀先开启,从而先进行桩侧后注浆工作,待桩侧后注浆工作完成后,通过向主注浆通道内投入钢珠,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掉至变径结构上,以此完成对桩侧注浆通道的封堵,之后继续注浆工作时,由于桩侧注浆通道的封堵,主注浆通道内的注浆压力逐渐增大,待注浆压力大于第一逆止阀开启所需的推力时,第一逆止阀开启,从而进行桩底后注浆工作,通过将桩侧后注浆工作和桩底后注浆工作拆分开进行,以此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施工效果,从而进一步确保施工后管桩承载力效果的达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逆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逆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2中注浆过程的第一施工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中注浆过程的第二施工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2中注浆过程的第三施工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注浆器本体;2、主注浆通道;3、第一逆止阀;31、第一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器本体(1),注浆器本体(1)内部设有呈竖直设置的主注浆通道(2),主注浆通道(2)的顶部自注浆器本体(1)的顶面向外穿出,主注浆通道(2)的底部呈三叉状结构设置,主注浆通道(2)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均设有第一逆止阀(3),主注浆通道(2)底部两侧的分叉部上均还接有分别贯穿注浆器本体(1)两侧侧壁的桩底注浆通道(4),注浆器本体(1)内部还设有呈三叉状结构设置的桩侧注浆通道(5),桩侧注浆通道(5)的两侧分叉部分别自注浆器本体(1)顶面贴近其两侧端部的位置处贯穿出,桩侧注浆通道(5)的中部分叉部与主注浆通道(2)底部的中部分叉部连通在一起,桩侧注浆通道(5)的中部分叉部内还接有第二逆止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注浆通道(2)自注浆器本体(1)顶面穿出的管道外壁上设有管箍丝扣(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桩底注浆通道(4)远离主注浆通道(2)侧的端部内均设有防堵塞(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器本体(1)顶面上对称设有铰接于注浆器本体(1)顶面且覆盖对应侧桩侧注浆通道(5)两侧分叉部端部的挡片(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侧注浆通道(5)的中部分叉部与主注浆通道(2)底部的中部分叉部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变径结构(10),主注浆通道(2)底部的中部分叉部内还设有钢珠(11),钢珠(11)的直径大于变径结构(10)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后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止阀(3)包括第一阀体(31),第一阀体(31)可拆卸连接于主注浆通道(2)底部两侧的分叉部内,第一阀体(31)内部设有第一过浆空间(32),第一阀体(3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浆空间(32)连通的第一进浆口(33),第一阀体(31)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浆空间(32)连通的第一出浆口(34),第一过浆空间(32)内设有第一阀片(35)和第一弹簧(36),第一阀片(3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池文旭伍捷卢雨雪陈雪峰郑素娟余翠萍邹青青徐桂芳池乾恒陈安叶兴叶阿春蔡志强许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