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9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属于机电类;将插头外壳分成两段,插头外壳前段利用理线槽通道直接将理成一列的线对插入,利用理线槽信道的位置配置来达到第六类通讯标准的性能,插头外壳后段是单纯容纳未剥开外被的网线,以维持本身已配置完成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两段结合后将接触导电端子由插头外壳前段的前端上方往下方插入,垂直刺穿绞线绝缘外层,而与其内部金属芯线电性相接,插头外壳后段由后方固定块压入线对固定;优点在于:组装容易、装配简单、信号传输正确,理线方便、工时短,而且达到符合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稳定的要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尤指一种可获得最佳组装质量的电子连接器插头。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般常用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插头以插入来配置外壳内的线对位置,达到性能匹配的目的,但组装复杂且耗费工时,每次组装会有位置差异,影响性能的稳定性,使通讯传输不稳定及无法达到正常传输速度,且常用的线对理线需先从外壳内拿出插头整理线对后,再插入外壳内,插入中易产生线对位置差异,理线繁锁且工时长,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插头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将插头外壳分成两段,插头外壳前段利用理线槽通道直接将理成一列的线对插入,利用理线槽信道的位置配置来达到第六类通讯标准的性能,插头外壳后段是单纯容纳未剥开外被的网线,以维持本身已配置完成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两段结合后将接触导电端子由插头外壳前段的前端上方往下方插入,垂直刺穿绞线绝缘外层,而与其内部金属芯线电性相接,插头外壳后段由后方固定块压入线对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组装容易、装配简单、信号传输正确,理线时将插头外壳拆开后整理即可,两段外壳卡合后线对位置不会有位置差异,不但理线方便、工时短,而且达到符合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稳定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零件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零件立体示意图;图7至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三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是由插头外壳前段31及插头外壳后段32所构成,其中插头外壳前段31置有若干复数个理线槽通道1~8,载体34、弹性扣片35、止笋36以及端子槽21~28等组成,插头外壳前段31的前端38上方设有与内部空间相通的成排端子槽21~28,供复数个导电端子11~18插接刺破外层绝缘绞线,复数个导电端子11~18为一金属电极是由导电的金属材料所制成,设计成一特殊形状,经导电端子11~18前端与刺破绝缘绞线内的金属芯线达成电性相接,其中导电端子需配合不同排绞线而设计成不同的深度;插头外壳前段31上方端子槽21~28两侧各设有与插头外壳后段32相卡合的卡笋36,在内部空间与载体34相通中设有复数个理线槽通道1~8,将1、2、4、5、7、8孔位的理线槽通道设为一排,3、6孔位的理线槽通道设为一排,两排位于不同高度位置以相互错开,插线的理线槽信道孔位配置也可设计成不同排型式,或者将1、3、5、7孔位的理线槽通道设为一排,2、4、6、8孔位的理线槽信道设为一排等方式,以维持讯号传输的正常状态,在理线槽通道1~8上方设有一长条横杆39,以便与插头外壳后段32的槽沟41嵌入,理线槽通道1~8后端连接着一载体34,载体34高度低于理线槽通道1~8,在载体34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一滑轨37以配合插头外壳后段32的凹槽42,载体34上置有圆弧形的对线导引通道33,在载休34下设置有向后且向下呈一定角度的弹性扣片35,可扣合固定于连接器插座中。如附图4至附图9所示,本技术插头外壳后段32是由卡钩40、槽沟41、凹槽42、槽孔48、导入空间以及固定块50组成,内部设有一组装开口,该组装开口上面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一U形的卡钩40,用以配合插头外壳前段31卡笋36的高度,在开口下方两侧设有长条形凹槽42与载体34两侧的滑轨37相配合,开口上方设计一长条形槽沟41及开口内的组装空间上方设置一方形槽孔48,组装空间向内延伸一导入空间,导入空间是由上侧壁43、左侧壁45、右侧壁46及下侧壁44所构成,其中下侧壁44中间置有一圆弧形凹槽47用以容纳未剥开的网线,导入空间上方设有固定块50用以固定网线,本技术两段式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插头组合,前段是利用插线的理线槽通道1~8位置来达到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后段单纯容纳未剥开外被的网线,以维持网线本身已配置完成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本技术与高速通讯网线连接时,先将高速通讯网线最外层的被覆线剥开,从插头外壳后段32的导入空间的圆弧形凹槽47置入,让四对即八条双绞线的末端均被解开呈分离状,分别延伸至插头外壳前段31不同高度的理线槽通道1~8中及端子槽21~28内部空间,接着利用插头外壳前段31两侧的卡笋36、上侧的横杆39及载体34上两侧滑轨37的卡合机构,分别与插头外壳后段32两侧的卡钩40、槽沟41及下方的凹槽42嵌入结合成一体,两段结合后将导电端子11~18的前端向端子槽21~28内插接刺破绞线绝缘外层与金属芯线电性相接,及将后方固定块50推动及压入网线的线对固定;将外壳分成两段,利用卡合机构结合成一体,不但理线单纯,而且组装简单,节省工时,每次组装位置精确,性能以前端插线理线槽信道孔位的配置来调整,可设计不同的型式的孔位配置,使高速传输讯号性能稳定,维持讯号传输的正常状态,同时达到符合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将插头外壳分成两段,通过卡合机构结合成一体,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插头外壳前段,其前端上方设有复数个与内部空间相通的成排端子槽,在内部空间与载体相通中设有复数个理线槽信道,载体与插头外壳后段的槽孔配合而形成一组装空间,在载体下设置一向后且向下呈一定角度的弹性扣片;复数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插头外壳前段的端子槽中;以及一插头外壳后段,内部设有一组装开口,该组装开口内有一组装空间与导入空间相通,组装空间上方设置一贯穿的方形槽孔,导入空间上方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推动并固定压制网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头外壳前段上方端子槽两侧各设有与插头外壳后段相卡合的卡笋,在理线槽通道上方设有一长条横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理线槽通道后端连接一载体,载体高度低于理线槽通道,在载体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一滑轨,该滑轨配合插头外壳后段的凹槽,载体上置有圆弧形的对线导引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载体上设计的圆弧形对线导引通道数目与相邻的理线槽通道数目搭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电端子为一金属电极,由导电端子前端刺破绝缘绞线,该导电端子与金属芯线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头外壳后段的组装开口上面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一U形的卡钩,在开口下方两侧设有长条形凹槽与载体两侧滑轨相配合,开口上方设计一长条形槽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入空间是由上侧壁、左、右侧壁及下侧壁所构成的空间,其中下侧壁中间置有一圆弧形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头外壳后段的导入空间后端成开口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属于机电类;将插头外壳分成两段,插头外壳前段利用理线槽通道直接将理成一列的线对插入,利用理线槽信道的位置配置来达到第六类通讯标准的性能,插头外壳后段是单纯容纳未剥开外被的网线,以维持本身已配置完成的第六类通讯标准性能,两段结合后将接触导电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传输速度的插头,将插头外壳分成两段,通过卡合机构结合成一体,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插头外壳前段,其前端上方设有复数个与内部空间相通的成排端子槽,在内部空间与载体相通中设有复数个理线槽信道,载体与插头外壳后段的槽孔配合而形成一组装空间,在载体下设置一向后且向下呈一定角度的弹性扣片;复数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插头外壳前段的端子槽中;以及一插头外壳后段,内部设有一组装开口,该组装开口内有一组装空间与导入空间相通,组装空间上方设置一贯穿的方形槽孔,导入空间上方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推动并固定压制网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福登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