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88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山岭钻爆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其包括工作组件一和工作组件二;工作组件一包括筒体一、光源和玻璃片;工作组件二包括筒体二、螺旋轨道和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通过旋转凸透镜,即可根据具体的隧道情况改变物距,调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程度,配合调整使用者站位和装置倾角来改变成像的位置,不需要用经验来推断个别炮孔的分布,有效的提高了布孔的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了布孔的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了布孔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山岭钻爆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大长山岭隧道开挖爆破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掌子面炮孔定位存在炮孔布孔随意、偏差大的问题,炮孔定位的传统方式都是全站仪放样几个关键的周边眼,然后由现场工人按照过往经验进行掏槽孔、崩落孔等孔位的布置,设计方案中的爆破参数差异大,爆破效果差、参考率低、超欠挖现象严重。所以为了提高布孔的精度和效率,研发这样一种炮孔精准定位的试验装置是有很大的工程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通过旋转凸透镜,即可根据具体的隧道情况改变物距,调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程度,配合调整使用者站位和装置倾角来改变成像的位置,不需要用经验来推断个别炮孔的分布,有效的提高了布孔的精度和效率。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包括工作组件一和工作组件二;工作组件一包括筒体一、光源和玻璃片;筒体一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光源设置在筒体一上端;玻璃片设置在筒体一的下端;工作组件二包括筒体二、螺旋轨道和凸透镜;筒体二上端设置有与玻璃片位置相对的通孔一,下端设置有通孔二;螺旋轨道设置在筒体二内壁上,位于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间;凸透镜螺纹连接螺旋轨道。
[0005]优选的,筒体二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
[0006]优选的,筒体一的厚度小于筒体二。
[0007]优选的,筒体一和筒体二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件。
[0008]优选的,玻璃片与筒体一的下端开口卡合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0]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通过旋转凸透镜,即可根据具体的隧道情况改变物距,调整成像的大小和清晰程度,配合调整使用者站位和装置倾角来改变成像的位置,不需要用经验来推断个别炮孔的分布,有效的提高了布孔的精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1、光源;2、玻璃片;3、把手;4、螺旋轨道;5、工作组件二;6、凸透镜;7、工作组件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包括工作组件一7和工作组件二5;工作组件一7包括筒体一、光源1和玻璃片2;筒体一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光源1设置在筒体一上端;玻璃片2设置在筒体一的下端;工作组件二5包括筒体二、螺旋轨道4和凸透镜6;筒体二上端设置有与玻璃片2位置相对的通孔一,下端设置有通孔二;螺旋轨道4设置在筒体二内壁上,位于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间;凸透镜6螺纹连接螺旋轨道4。
[0014]进一步的,筒体二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3。
[0015]进一步的,筒体一的厚度小于筒体二。
[0016]进一步的,筒体一和筒体二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件。
[0017]进一步的,玻璃片2与筒体一的下端开口卡合连接。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提前准备好隧道掌子面的炮孔位置图。将图纸贴在玻璃片2朝向筒体二的一侧。将筒体一和筒体二连接、安装。打开光源1,手持把手3。调整仪器使凸透镜6的法向方向与掌子面的法向方向相平行。旋转凸透镜6,使其在螺旋轨道4上旋转,凸透镜6上下移动,调整玻璃片2和凸透镜6的距离即物距,让炮孔定位图在掌子面上形成清晰的像。工人在掌子面上的炮孔成像处描点标记即可。
[001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掌子面炮孔精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组件一(7)和工作组件二(5);工作组件一(7)包括筒体一、光源(1)和玻璃片(2);筒体一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光源(1)设置在筒体一上端;玻璃片(2)设置在筒体一的下端;工作组件二(5)包括筒体二、螺旋轨道(4)和凸透镜(6);筒体二上端设置有与玻璃片(2)位置相对的通孔一,下端设置有通孔二;螺旋轨道(4)设置在筒体二内壁上,位于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间;凸透镜(6)螺纹连接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震张永平王国举李道彬杨德云朱习全廖杭蒲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